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03 09:08:55 来源:高考在线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写作中各种人称的特点。

  2.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读者感到真实和亲切。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为了突破这种局限,作者用“他”、“他们”的口吻,客观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写法。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现生活,便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两种人称不可混合使用,但却可以交替使用。课文《祝福》、《勇气》就是兼用两种人称的例证。人称转换必须有过渡的句子或段落,作出明确的交待,否则会引起思路的混乱。用这种写法,既能突破用第一人称所受的限制,又能使读者获得真实亲切的感受。

  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作文常有立足点摇摆不定、人称不统一的毛病,这种毛病甚至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根除这种毛病的最好方法,还是“病例会诊”。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学生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方可少走弯路。

  据此,本单元作文教学,可充分利用人称错用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具体方法可用提问、讨论、点拨相结合的方法,把单纯的写作知识灌注变为自主探求和实践训练的过程。为节约时间,教师课前应把“会诊例文”制成投影软片,上课时用投影机打出。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本第二单元写作知识《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它有什么优点和局限?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它有什么优点?试举例说明。

  3.在一篇文章中交互使用两种人类应注意些什么?试举例说明。

  二、病例会诊与救治

  (一)病例会诊之一

  1.出示会诊例文(1):

  “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太难了。我苦苦地思索看,还是一道题也不会做。豆大的汗珠顺着面颊流下来。我的头发胀,觉得天旋地转——咕咚一声我摔倒在地上,昏了过去。监考老师急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全班同学也都停住笔吃惊地朝我这里看。一时间教室里乱了起来。”

  2.讨论:这段话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这段话先写我昏过去,接着又写昏过去之后的紧张场面。这就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既然你昏倒了,怎么能看到这种紧张的场面?这样写会读者感到你在瞎编,不可信。

  3.讨论:怎样改正这个毛病?

  如果是事后别人告诉你的,则应在文中加以说明,添上“事后我才知道”这样的话,就情通理顺了。

  (二)病例会诊之二

  1.出示会诊例文(2):

  “星期三下午放学,我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吃完晚饭我到学校去取作业本,一进教室门,看到张华和刘明同学正在抄写黑板报。他们抄完黑板报,便兴冲冲地回家,消失在溶溶的月光底下。”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文章就这样结束了。

  2.讨论:这段文章出了什么毛病?

  这段文字的毛病,是把第一人称“我”给丢了。文章结束了,但是“我”到哪里去了呢?读者无法理解。所以,用第一人称所写内容一定是耳闻目睹的,而且“我”要始终在场,做到前后照应。

  3.讨论:怎样修改这段文字?

  可作这样修改:等他们写完黑板报,我和他们一块走出校门,看他俩消失在溶溶的月色中,我也快步迈向回家的路。

  (三)病例会诊之三

  1.出示会诊例文(3):

  “我到浙江湖州老家去过暑假。一天,表弟李伟要我和他一块到水塘摸螺蛳。我们来到水塘边,表弟对我说,我自个先试试看。我摸了好大一会,一个也没摸到。他笑着说,我来摸给你看。他一伸手就摸一大把。我问:‘你怎么如此顺手?’他说:‘熟能生巧,我开始也摸不着,时间长了,就摸到一些窍门,原来螺蛳一般都附在沿岸的石块下或枯木腐草上。’我就专门往这些地方摸,一摸就摸好多。我望着满盆的螺蛳,心里高兴极了。”

  2.讨论:这段文字令人费解,毛病出在什地方?

  这段文字的病根,是人称混乱。该用“你”而用了“我”,该用“我”而用了“他”,该做必要的过渡交待而没有做。因而造成语意混乱。

  3.讨论:如何理顺本文的人称关系?

  “我自个儿先试试看”,改为“你自个儿先试试看,“他就摸到一些窍门”,改为“我就摸到一些窍门”。在表弟的话说完之后,加上一句过渡的话:“听表弟这么一说”。

  小结:初学写作,宜多练习第一人称写法,直叙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在用第一人称时,“我”要一贯到底,防止人物关系错位;用第一人称只能写自己所闻所见,不能写自己见闻之外的事情。在练好写第一人称的`基础上再练习第三人称的写法。在同一篇文章中,人称可以更换,但在一般叙述中人称不宜更换。在一篇文章中,有时由于叙述事情的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需要变换人称,就一定要注意交待清楚,最好另起一段,并要有恰当过渡的句子(例如《祝福》、《勇气》)。

  参考题目

  1.我的课余生活(用第一人称)

  2.一次难忘的经历(用第一人称)

  3.成长的感觉(用第一人称)

  4.一场精彩的球赛(用第三人称)

  5.《千尺幢救险》是第四军医大学一位同学讲述自己在华山抢险救人的情况,用的是第一人称。请你用第三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千尺幢救险

  五月一日这天,我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游览西岳华山。大约早晨七点,来到了“太华咽喉”的千尺幢。这里的奇险名不虚传,仰面一条裂缝,从上到下镶嵌在陡壁上,上面开凿了一级一级的台阶,很像悬挂在云彩里的天梯。游人手抓索链,艰难地向上攀登。我们爬到千尺幢中段,突然听到一声惨叫,霎时,数不清的帽子、鞋子、提包、照相机漫天飞舞。我脑子里“嗡”地一声,意识到出事了。周围的一些游人,趴下身子,低下脑袋,双手紧紧地抓住索链,躲避这场突然袭来的灾难。突然有人大声呼喊:“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我什么也来不及想,放开手中的锁链,挺身站出来,伸出手臂挡住向下跌落的人。这时,一个中年人砸到我的头上,我只感到一阵疼痛,但我顾不得这些,急忙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把这位中年人紧紧抱住,沾了我俩一身鲜血。接着又传来一声惨叫,只见一个女青年又头朝下跌落下来,眼看就要撞下山崖。我失声大喊:“快抓住!”一边顺势抓她的脚,另一位同学抓她的头,总算把这位同志拉住了。

  (这些文字把出事原因没交待清楚,改写时允许通过想象加以补充)

  写作知识

  所谓人称,实质就是叙述的观察点和立足点。对于事件的经过或人物活动,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察点,是无法把它叙述清楚的。

  作者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以至主人公写进文章中,通过“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自传、日记、游记、书信等形式,大凡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就经常用到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