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关于写《赵州桥》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8-04 14:12:22 来源:高考在线

  【篇一:《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它表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有关它的历史,它的歌曲,以及现在的以前的、赵州桥的图片,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最后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二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励。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最后我让学生齐读从电脑中搜寻到的,最让我们自豪的评价赵州桥的语句:“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观”,“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篇二:《赵州桥》教学反思】

  这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本课前,我发动学生查找赵州桥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在课前对赵州桥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讲解课文时,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在教学中做到直观易懂,如课文介绍赵州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我便一课室为例,告诉学生50米大约相当于七间课室长。其次是抓重点段想象、讲解。这篇课文从结构上讲有很强的严谨性。第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第二段介绍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特点及坚固;第三段介绍赵州桥的美观;第四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意义。我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四段,让学生读着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美观。通过多读让学生想象赵州桥的画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图片,欣赏完图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描述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兴趣浓厚,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有的说“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围着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一边玩耍,一边抢夺。一条龙大吼一声抓住了明珠,另一条龙不服气,一个转身,巧妙地用龙尾一甩,明珠就弹向空中。他们就这样你争我夺、玩得真高兴……”学生的文字充满着自己对“双龙戏珠”的想象,表达出对古代桥梁建筑的欣赏。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默读自学课文,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让学生理解了赵州桥设计的巧妙,意识到李春是一个聪明的设计者,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我想要是有时间,找一座古桥(石拱桥)让孩子们亲眼见识一下就更加好了。

  【篇三: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主要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为主线,重点品读,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最后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体会雄伟时主要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体会,尤其是几个数字,在学生找出之后,我帮助学生和我们的教室做比较,用真实的长度来体验赵州桥的雄伟,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同学们都在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上体会到了赵州桥的气势,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

  在介绍坚固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来体会坚固,首先读懂赵州桥的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意图,再读懂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从而明白赵州桥为什么坚固。这个地方的处理显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几个好处这块,如果当时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许会让课堂变得更为紧凑。

  欣赏赵州桥“美观”的教学部分我觉得是这节课比较不足的,开始创设了不错的欣赏环境,通过配乐朗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但是那些精美的图案并没有带领学生细细欣赏,也没有通过朗读来体会赵州桥的美观,而是直接让孩子去背诵,这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让孩子也来一次配乐欣赏,再通过图片的感染,让学生更深刻的体现赵州桥的美,然后再背诵,效果也许会好很多,会有更多的同学当堂完成背诵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以及历史的悠久,让学生感受到这桥建造的多么了不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还有一个“过渡句”的处理不是太得当,应该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间,那样会显得更加自然。

  总体来说,感觉自己在品读课文上有了进步,对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彻,对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更为清楚,手段更多样了,知道了第二课时应该上成什么样的课,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课堂。收获还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