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统计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8-03 16:36:20 来源:高考在线

统计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统计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邹显微老师曾对我说过,你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代二”是我需要才产生的,统计意识一定要强烈,另外还要备学生,当课上发生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正是考验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的好时机,老师需要再瞬间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还有二年级的学生是需要适当的夸奖和鼓励,老师要抓住这个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机制设计。对此,教案我是修改了又修改。

  之前是自己对统计也没有深刻的认识,经过第一次的试教,我认真研读了教参,教案,看了教学实录,懂得了教授《统计》,必须要使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产生对统计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所以我着重在这几方面做了修改,

  如:

  1、在引导“一代二”的方法上,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我都在课件上,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每种方法生成的过程,直观又形象,通过对比,学生意识到用“一代二”的方法是最合适,最好的,最后再延伸到到底“一代几”最合适,是得要看数据的大小的。

  2、第一次试教,因为自己都没有真正去渗透《统计》,所以虽然很多问题都有设想到,却只是过过场,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统计的意义,所以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我都告诉自己,每一个问题抛出,学生的回应,都必须是真正理解的,要充分让学生,想透,讲透,所以“一代一”和“一代二”表示的意思,我通过反复变着问:要涂几个?为什么?如果我要涂两个,表示多少?还有先是动画0——10,再到后来动画0——20,另外“一代一” 和“一代二”统计图的直观比较,等等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渗透“一代二”产生的意义。

  2、平时我上惯了高段的数学,接触的都是高段的数学,所以在最初备这堂课时,我对二年级的学生的特征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而是想当然的以为,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好动,但是稍加管理,肯定还是会自觉,守纪律的,总之把她们想的特别“大人化”,所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就给我当头一棒,我自认为绘制统计图对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我适当引导一下,就一定会,可是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统计图,但是着手画,却这里出问题,那里出问题,忘记数标,图的乱七八糟,数字不看清,涂错位置,速度极慢,好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第二次修改后,我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一起经历,重现画统计图”的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一代二”后,她们说,我在电脑上动手画,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模范学习,回忆,这样在学生们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我讲的也没那么吃力,很多会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的,这样省时我又省力,大部分学生也是真正掌握。

  但是即使再三修改,上课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对学生的备课还是不够,对教材的研究还是不够。。。不过不管怎样,出现的问题都是我值得去反思的,这堂课我上了三次,总结就是一次比一次上得有进步,却不会说上的好,因为每一次的授课,出现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经验,一种学习,这堂课,我还会再修改,再教,再反思。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这组的成员,能把此次锻炼、学习的机会给我,虽然备课感觉有点辛苦,甚至备不出来的时候,有种崩溃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谢谢!

统计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统计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课教材与上一册的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教学一开始,以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郎”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四个卡通人物中,喜欢哪一个的人数最多,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道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二,实践活动。①全班参与收集过程,强调语言完善。②如何记录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就记录的符号有打“√”、画“○”、画“△”、画“正”字等等,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全班一起用这种方法记录。引出统计图后,发现“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的问题,共同探讨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这一课时的重点。

  从准备试讲到比赛我收获颇多,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1、让每个孩子经历收集过程中,我忽视了督促在黑板上记录的孩子,导致统计的总人数和班上的总人数不吻合。2、在学生画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太长,导致拖堂。3、分析统计图之后,应对孩子加以追问。例如:统计全班喜欢的体育运动,最后问“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想对学校提什么建议?”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或都引导他说:“喜欢游泳的小朋友这么多,我想建议学校开设一个游泳兴趣班,使这些小朋友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一问,又可以给这节课增添一点点色彩了。

  总之,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从而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整堂课肯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地改正。通过这样的磨炼过程,让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进步,我会继续努力!

统计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哪只羊导入新课,从“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学生以自己小组所得的星数,来换取奖品的个数为素材(一颗星可换3个奖品),统计每个小组分别可得多少个奖品?并制成统计图。学生可自由制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可延伸到课后完成,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