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8篇)

更新时间:2023-08-03 12:40:37 来源:高考在线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两节《认识三角形》,为了这一节课,我们已经准备了近一周的时间,找资料、同科研究讨论、在进行修改备课,同时还准备了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小棒。

  三角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对角,线段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一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一、认识三角形,制作三角形;二、探索三角形边的秘密:三、引入生活,拓展。

  一、认识三角形。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在上第一节课时,介绍三角形的特征时直接板书了: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从图形中直接抽象出了图形的特征,没有照顾到学生接受知识所需要的一个过程。虽然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可是在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想到这一条被抽离出来的特征吗?值得怀疑。

  下午又上了一遍《三角形的认识》,这一次对于这一个问题我重新处理了一下:首先在学生画三角形后,我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在观察三角形后得出三角形的特征时,我没有像上午一样另外列出三角形的特征,而是直接在图上标出三角形的特征。并强调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三条线段,从而得出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巩固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起到过渡的作用。

  二、探索三角形的秘密

  通过实验活动验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学生每两至三人一组,每一组有四根长短不同的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任取三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做好试验结果表。并讨论“是不是任意的三条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是这一节课的关键。但是上午我在这一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讨论,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显得有些仓促,有一个题目甚至还没有讲完,只讲了一下方法让学生下课后按照这一个方法来做。学生一时推导不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时,我应该适时的提醒,可当时我只提醒了几组同学,也一时不察,时间就这么悄悄地溜走了。每一个知识告一段落设计一个小练习以便学生巩固:小小判官(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三、引入生活,拓展

  知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在这儿设计一个路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继续抽象知识,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间去。并能找出理由。最后的拓展题是为了使学生能下意识地找出最短的两条线段相加。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2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

  2、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三角形的分类既作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实验方法,分小组完成。既可以利用手头已有的三角形,也可以用小棒摆其他的三角形,认识到三角形是无限多的,观察记录每个三角形角的情况,进而将三角形按角分三类。进而让学生比较三类三角形的异同点,使教学向深层次推进,促进了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本课安排了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三角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重点放在只露出一个锐角来猜三角形上,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它有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三种可能,通过这个练习,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等能力。

  在前面判断三角形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选择练习由浅入深,并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最后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4

  昨天我布置了预习作业。

  1、找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自己做一个三角形。

  3、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几条边。

  4、准备4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今天一上课让学生交流1-3的预习作业,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极了。本节课的难点是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当学生操作完,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交流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到要点,我引导得好苦!哪位有什么高招,这个环节怎么上教师才能轻松呢?

  今天我也上了《三角形的认识》。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学生们的回答是精彩的,有的是用小棒摆一摆,有的说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有的`说用三角板画一画,有的说用橡皮筋直接拉一拉,还有的说用剪刀剪一剪……其中有个孩子的想法更奇特,他说用两本书与桌面搭一搭,那个孩子搭出了一个三角锥其中的一个面是三角形。孩子是聪慧的一旦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真令我想象不到。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自己探索出来的,其间的喜悦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对于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概念,有一部分差生还是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还是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小组的力量讨论出最佳方案。“你们能有什么好办法能又快又对的判断出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最后孩子们给了我满意的答案:先把三条边从长到短排一排,只要找出两条短边之和大于最长的那条就能拼成。本节课感觉师生之间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都比较到位,自我感觉较好。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5

  因为把三角形的高这一内容从三角形的认识中分离出来,今天的课堂任务也就轻松了很多的。首先,我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自己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很会就地取材的。有用钉子板的,有用铅笔的,有用小棒的。还有用一副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拼出了一个三角形。他们觉得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有了这一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也就很轻松。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采用杨桃老师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选择小棒的情况,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一种一种地试过去。这样就避免了操作的杂乱无章,也有利于接下来分析小棒围成三角形的各种情况,进而总结出结论。有学生作了预习,所以很容易就说出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真正懂了,因为要把这个现成的概念背出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有在实践操作中,经过不断地练习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倒是另一个学生说出了: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一定比那条长的边长,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真正的理解,而且比书本上的这句话更精确一些。

  在练习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是各位老师说的那一题,已知两边长度求第三边,一开始做的时候,学生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我提醒了一下,先列举,然后再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一验证。结果只有两位学生把9种结果全部写完。值得表扬。

  今天教学了三角形的认识,课中有一环节,从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在原先备课时,我想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操作后找出可行的与不可行的方案,再去思考发现。上课前备课时我又思考,要不要让他们思考、讨论、先交流出小棒的选择种类,再让他们一一去围,不至于学生漏选或重复围。这样一者可以节省时间,二者学生可以让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有序。可又怕太过规范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再一细想,我们的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这些过程并学习到知识,必要的挫折反而是有意义的。于是在课中,我还是按原先的教学流程安排,在学生独立操作后集体交流时,我故意让漏掉一种选择形式的同学先汇报,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并提问,怎样能不漏选,也不多选。学生介绍在围之前先把在组合种类都写出来,然后再一一围,这样又对又快,也不会漏选或重复。有了实际体验,学生的印象反而深刻,对大家的影响也大。教师课前的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思考,有时会有大的收获,所以我喜欢在上课前的这种思考,对我的成长也是一种帮助。

  当然,教学中也有遗憾。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学具,我让学生自制学具,有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误差,就导致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能围了,这是我课前所没有想到的,虽然在课上说明这是误差所导致,但以后如果再让学生自制教具,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6

  今天,在五年级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我一改以前全部依赖多媒体的课堂教法。先从实物入手,让学生找出三角形,这一知识比较简单,几乎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除了杨号南以外,每个学生都积极举手,要求到前面来指出自己找到的三角形,我让赖锦山,黄洁强来指出实物中的三角形,目的是调动他们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俩平时学习较差,被提问的机会较少,作对题的机会更少,这种问题比较简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果然,他们都找出了三角形,并且我及时给予了表扬。他俩上课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看来,课堂的开始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表现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看着实物画一个三角形,照猫画虎是学生的长项,他们很快就划出来了。同时,我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定点,有几个角。学生都回答有3条边,3个角,3个定点,这时候,我并没有他们回答对了,就停止了对他们的追问,因为很多学生虽然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是哪些是边,哪些是角,哪些是顶点,只是看学习好的同学手语说是3,他们也跟着说是3.果不其然,我让李锦欣上黑板前来指出哪三条边,哪三个顶点,哪三个角。她指不出。我拿着她的手在三角形上找出来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同时要求不知道的学生认真看。他们都说明白了。我又让温绍森上来指,他还是没有指出来。这说明了学生只是看着别人的手语是什么,他们就随声符合,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就是手语的局限,如果不看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手语不像有声语言,不看老师,有声音可以听,一样达到学会的效果。这些都告诉我,不能只看学生所明白了,就相信他们学会了。一个知识必须反复重复,直到学生的注意到了你的手语,然后在让他在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这样学生真的明白。弄懂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的定义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孙海建总结的非常好,他说,由三条边围城的图形叫三角形,他当时的不会用“围城”这一手语表达,他用的是边和边之间要有连接起来。我觉得他真的弄懂了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我出示了一些三角形和非三角形让学生辨认,所有的学生都能辨认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接着我问学生,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直线哪还是线段,我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回忆直线和线段的定义。学生很快就看出,是线段,这时候,我又让学生把三角形的定义重新总结一下啊,刘鸿源很快就总结出了,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样,一条抽象的定义学生有了完成的理解。

  我觉得今天这坛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对重点的定义强化了学生的朗读。

  3、把朗读和在黑板上指、画结合了起来。

  4、照顾到了每个学生。

  5、只要学生弄懂了数学名词,是可以总结出定义的。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发现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并且设置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学生主动地去思考三角形的特性。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时,我让学生通过小棒摆三角形、判断出示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定义中的关键点“线段”和“围成”,进而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猜想每个三角形有几条高,然后通过验证找到答案,指导学生们学会三角形高的规范画法,并展示学生画的高。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成了闯关游戏,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挑战——成功——收获的过程中,巩固并深化了本节课知识点。

  一节数学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去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例如,课堂教学出现预想之外的情况,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要重视课前准备,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具。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更应该对学生加大鼓励的力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8

  前几天,在校内上了"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当我选定这一课之后,如何备课,如何上出新意,几天都困扰着我。手中的教材是浙教版的,这一课时安排的内容是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进行分类,并画三类按角分的三角形,而第二课时是认识等腰,等边的三角形,学习画三角形的高。当我着手备课时,我总是想着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考虑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在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时,我想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观察,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而学生必然会出现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来分类,那我岂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材进行处理,将三角形按角、按边分类的内容都在本节课完成呢?主意打定之后,经过两三天的思考,与他人完全不同的教案出炉了!

  在本节课中,第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通过小棒摆三角形,来理解并试着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定义,而且着重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围成";让学生举生活中三角形的例子,从中抽象平面图形的三角形,自己概括出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从而了解三角形的的各部分名称。第二环节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拉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来体会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并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释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而解决"凳子的腿摇晃了,该怎样修理"的问题。第三环节就是分类的环节,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都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学生将三角形按角的不同,边的长短进行了分类,因此教学效果是挺不错的!

  在本节课中,某些细节之处处理得还欠到位,比如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分类中,对不等边的这一类的特点强调不够些等等。

  总之,一堂公开课,让我收获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