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的反思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
在《天上的街市》的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多媒体音画背景激情诵读,当读到最后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戛然而止。全班掌声雷动。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这诗写得真美!”“教师的朗读把我带到了优美的意境中!”我正要请学生分组研讨诗的主旨时,一生说:“嘿,真浪漫,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压马路哩。”全班哗然,我面露愠色,正待发怒。
瞬间,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我说:“这位同学听得入神了,他用俗语来解释牛郎织女爱情的浪漫。可是牛郎织女的传说中,他们别说压马路,见面都极难,诗人为什么把它改写了呢?”全班同学笑了,并开始思索。我接着道:“下面,我们请这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吧”。全班同学笑着鼓掌,个别学生准备笑话。那位学生却不慌不忙,不仅说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且加进了学生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他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天上的街市就该发生变化。”他的一席话顿时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于是全班同学展开联想的翅膀,在“天上的街市”遨游。
学生所言有捣乱之嫌,且影响了班级纪律,教师并没有粗暴地解决,而是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诗句的含义,矛盾于真诚、幽默的言语中化解。可见,教师面对课堂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言行失当时,勿操之过急,“以牙还牙,”应以真诚之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启发、感化学生,用发展的理念对待学生,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2
经过一周左右的准备,我完满的完成了本学期高三年公开课的教学,可以说这对我又是一次锻炼,我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它既是对我平时上课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我对自己教学的一种重新体验和尝试,虽然公开课结束了,但是它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回味,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都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现在我们年段已经进入高考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我这次上公开课的内容是《地球和地图》这个专题中的有关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这一部分。有关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及自主命题省份高考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随着人类交往的密切,国与国之间联系也越来越来密切,使得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重点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时及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于这节公开课我是这样这样进行设计的: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把前一节课复习过的有关地图这一部分内容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一下,然后用三十分钟左右以讲练结合的形式讲清以下四方面内容,①经线和中央经线,②0点和12点,③晨线和昏线,④时间和空间日界线等来复习本专题内容,最后留五分钟左右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但课后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与最初的教学设计并不完全一只。细细一想,我觉得主要是这样的原因,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或者对教学实践反思得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环节准备得不充分,因而也就难以使课前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过程相一致。因此在备课时除了要备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外,还要备我们这边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环节,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优化教和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第二轮专题复习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结合我上的这节公开课的内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1。认识实质: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定法)。因此时间计算(包括区时计算)本质上就是地方时的计算。
2。理解概念: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日界线有两条,①空间(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时间(自然)日界线即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
3。掌握方法:(1)地方时。地球上的地方时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个小时。(2)区时。时区的划分: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据此可以求出任一条经线所在的时区。特别注意零时区(中时区)和12时区的划分。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同区同时(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①确定经线所在的时区,并判断两时区的东西位置关系,东早西晚;②分析已知与未知条件,计算时区序号差及区时;③根据时区序号之差于区时之差,算出结果,认真计算,并仔细检查。(3)日界线: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的;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
以上是本人对自己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我发现这节公开课在内容上有些偏多,在力求使知识系统完整的同时,有些地方却出现了流于形式的弊端,甚至没有把典型例题讲解透彻,课堂练习的层次也不够,再加上本部分专题内容本来就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因此学生掌握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复习中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对课后作业的反思
在本节公开课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外作业。通过批改,使得我及时发现了自己在课堂上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在复习这部分专题内容存在的问题。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有利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进行培养。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要多多反思,及时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课后学校教研室领导和同行诚恳指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收获颇多。真心感谢五中的领导,为我们教师提供这么好的教学平台进行锻炼。今后如果还有类似的机会,我会更努力准备和积极参与,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3
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提出开展“中青年教师过关公开课”活动,我校的英语教师、还有学校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了听评课,使我受益匪浅。现就我在四月x日下午第二节上的一节公开课的课后反思:
我讲的内容是高二年级必修七第二单元(机器人)阅读部分第三课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再导入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本人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辅助课件,内容多、容量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使课件媒体使用恰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这节课反应敏捷,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气氛热烈。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因此在讲解新课前后,我设置的问题较简单以便让基础较弱的同学都能来回答,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我对这堂公开课周密的计划、精心的设计,总算比较成功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和任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1、时间把握得不是太好,讲课文的时候觉得有点赶;
2、应再加强对多媒体技能的学习;
3、应再加强语言上的抑扬顿挫;
4、学生回答问题的面应再大些。
我常常自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是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语言习得的规律,是求知与成长过程的成就体验,是创造的乐趣,是一种学与教、生与师的和谐境界,让教学之树常青的秘笈在于,实践、反思、学习、创新、特色。每一堂课都是学法的获得,人生的感悟,兴趣的延伸。我们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多听各位教师的课,多钻研教材,多了解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争取不断进步。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4
我在本校录播室上了本学期第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为七年级三班的全体学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教师方面:
1.课程准备不足,缺乏活动。相较七年级一班的公开课,我觉得自身的课程是非常失败的。一班的课程流畅,教师、学生都准备充足,并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观自身的课程,缺乏活动,学生在表述问题的时候表述不清,自身在过渡语方面也不够清晰明朗。这些都是因为课程准备不够充足而造成的。
2.教育机智欠缺。在授课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这次也不意外。在解决本节课重、难点时,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表达一个角的时候,忘记带角,而我并未有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改正它。这是一个老师并不该犯的错误,我要以此为戒,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细节,更加严谨。
语言不够精炼。这一问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过渡语方面体现尤为明显,虽然课下想好了过渡语要怎样讲,但在实际情境中,还是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而且我觉得语言不够明晰准确也会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个人性格问题。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3.板书问题。板书不够清晰明朗,排版不好,这一问题在平常授课中也非常常见。一是因为备课不足,二是因为上课较为随意,不够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缺乏气氛调动技巧。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都缺乏积极性。本来三班的学生上课的气氛就不是特别活跃,再加上公开课教师较多,学生也比较紧张,所以气氛比较沉闷。而我没有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气氛调动不足,积极性调动不足。我自身协调者的角色没有处理好。
引导学生能力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循循善诱,知识点出现的比较直白。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限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我要多向其他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
学生方面:
1.预习不足。跟一班学生相比,学生在陈述方法的过程中,思路不是特别清晰明朗。一是因为缺乏活动,这是我的原因;二是学生预习不足,单靠上课的讨论时间是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向他们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提高预习意识。
2.不够积极、大胆。学生上课过程中气氛沉闷,回答问题声音小、不敢面对同学,面对老师、同学在讲台讲述问题腿软,不敢举手;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缺乏自信,学习积极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同时,课上多准备活动来调动积极性。
思考问题片面,思维不够活跃。三班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过于刻板,浮于表面。以课堂小结为例,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就把重点知识说了出来,缺乏主观意识。四班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就能从自身出发来进行思考、回答。针对这一问题,课上的时候还是需要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多说。
总的来说,这次公开课,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看到了别人有多么的优秀。同时,我发现课程中的诸多问题原因还是在我身上,自身能力太过欠缺。所以我的教师之路,还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在以后的日子的,我会努力坚守本心,让自己做的更好。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5
《隔位退位减法》主要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对孩子的思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由于本课难点不易突破,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接受,所以在学生理解图意后,我直接出示了问题,孩子列式“204-108”,提问:“怎么算,先算什么”,“先算个位,4-8不够减向十位借1”,提问:“十位上是0,怎么办呢?”拿出计数器帮助孩子理解,先拨204颗珠子,演示“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的过程,逐步演示,引导孩子说出百位上的1借给十位,十位借1给个位。明确:借完后,个位是14-8,十位是9-0,百位上1-1,最后得数是96。计数器演示完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借位过程后,再通过竖式计算,这里我没有让孩子自主探索,而是在黑板上直接示范讲解,再次明确算理。计算完后追问:“十位上为什么是9-0,还有一个1哪去了”,让孩子明白借给了个位。带着孩子一起算完后,要求他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再独立算一次,提醒单位和答的书写。
接着出示“1000-537”,这道题让孩子独自解答,算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交流完后在全班汇报,再次在黑板上板书,集体说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位的过程。再通过改错题的呈现,让孩子体会不标记退位点的缺点,进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计算过程。孩子说完之后直接出示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的练习题组,光说不练是无用的,让他们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
隔位退位难度较大,尽管课堂上说了很多,也练了很多,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看到题目随意标记退位点,没有根据具体的题目具体解答,问题较多,需要及时调整。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6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习,学生很快就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这学期听了周琴、李蓉等三位老师的上的《认识钟表》后,发现 周琴 老师课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比较好,画成钟,缺了什么?然后再教学时针、分针,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李蓉 老师的练习设计从小小修理师到小小猜想家,练习设计新颖,由易到难,最后一题,小小猜想家盖住一部分,让学生从猜到确定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教学效果较好,相比较自己的课,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操作时又不能顾到每个孩子,从学生的作业中可反馈出课堂上强调了,学生表面上懂了,会说了,但缺少了思考。 另外在单元练习中,发现学生时针、分针画反了,有的学生时针、分针成一条直线,与时针分针重合,这两种情况混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 从平行班 老师的课堂中,吸取好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7
上周五下午接到牛主任的电话,让我准备一节课供下周一全市中心小学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听评课。课程正好上到16课《桥》,上周五已经学过第一课时了,所以就讲《桥》的第二课时吧。
周末除去好朋友约着一起去竹洞天玩玩,其余的时间都在家里准备课件,毕竟是兄弟学校的领导来听课,不能丢金海岸的脸呀!一番准备之后终于在周日的十一点半定稿,那时时间已晚不忍心打扰师傅张主任帮我看看有没有纰漏了。牛主任外出开会学习也没有向其请教,周一就斗胆按照自己的思路上了这堂课。
整堂课还算顺利地上了下来,很多老师都评价不错,就连当时听课的领导临走的时候都跟我说:“上的真好,我都被你讲得感动了。”但我自己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还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并及时改正。
一、整堂课自己的感情非常投入,也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但有些孩子读得还不是很到位。像在学习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环节时,我让孩子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但何春甫和高扬当时读得不到位,我并没有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果当时我再紧接着问一句:“孩子们,情势这么危急,这样读行吗?”效果就不一样了。
二、孩子们的想象不是很出彩。当讲到“拥戴”这个词时,我顺势让孩子们想象:此前老支书可能会做些什么让村民如此拥戴?程国鹏等同学仅仅停留在帮村民打扫卫生、洗衣缝补衣物等日常琐事上,只有路宏远想到可能会在管理上有贡献。同学们的想象不够深远(可能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有关),理解就不可能深入,对语句的内涵就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三、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自己备课时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备的,当时也有备学生,考虑过如果学生不按照自己设计的环节那将采取什么方式继续,但当孩子们真的在课堂上呈现跳跃思维时我还是显得有点被动,极力地将学生往自己的设计思路上牵,这样有一点生硬。这一点我早就知道是自己的弱项,但这得靠教学经验的积累,慢慢的摸索技巧,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课堂就是孩子的天地,老师只是引导者,不能牵着孩子的思路走,切记!
四、本来设计教案时怕处理重难点耽误时间就没在课堂拓展上多考虑,但这堂课重难点处理地较顺利,这就使最后的一二分钟不知干什么好了,给人前紧后松的感觉,其实当时设计上在前面铺垫的情感基础上读整篇课文就好了,正好给孩子一个活学活用的机会。拓展可以就课文中令人感动的人物延伸到课堂外的,譬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边放幻灯片边解说,将孩子们那份感动延续到课下。
总之,课是讲完了,但反思应该及时跟上,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多讲课多反思就能多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孩子们讲好每一堂课,向课堂要效率!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8
浮力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是本节的重点,能为下一单元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体现了它的实用性,所以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浮力的体验,如木块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氢气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气的浮力,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不同的等,这些体验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抽象与概括,只凭学生粗浅的观察分析,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的形成又会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
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发现软木塞浮在水面,对软木塞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木塞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进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的疑问中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缺乏生动性,可以进行如下改进:边观察图片为演示实验:将一正方体泡沫用力压入水中,撤去外力后,泡沫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将一小木块放入水中,松手后木块也浮上来静止在水面。进一步提问:从水里浮上来静止在水面的泡沫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通过受力分析得出浮力的知识,这就比单纯的图片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取利用学生经验得出猜想再实验探究的方法。由于盐水与清水密度相差不大,所以现象不明显。所以采用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的方法,也为学生做其他实验奠定基础。实验时还应该抓主要因素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其它猜想可由学生课下完成,这样主次分明,学生才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也使学生有时间完成课上检测。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9
这堂课的来龙去脉先来捋一捋。
9月份刚开学不久,工作室要过来学校指导教学,很幸运,我能被指定上一堂课。一开始我就在琢磨要怎么选课,确定课了,又在琢磨怎么备课?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上出自己的特点?于是我紧接着在网上搜索关于《谁先走》或者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别人是怎么设计的,别人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看完之后好的地方我摘录下来,以便自己设计时能融合进自己的课堂。不好的地方我也做出标记,以便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避免。之后我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事讨论,然后再结合前辈同事的建议进行整合,基本的设计就这样出来了。于是,我才敢请教工作室田老师的助理叶**老师,叶老师很快就给了反馈。这个反馈非常重要,我进行了整合。
反馈的内容如下:
课的设计新颖,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发现和交流。很好。
几点想法与你交流。
第三个环节——动手操作,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1.学生分组,几人为一组?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
2.设计公平游戏的道具是具体指定某组用某个还是每组都有选择,建议每组提供多种,自由选择,可以设计1-2个游戏。
3.汇报注意引导如何说明可能性是一样的`,现在教材取消了用数量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学生如果能自然地用到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或者用正反所占的数量来说明可能性大小都要表扬。
4.课件中预设的几种游戏方案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向上掷硬币,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男生胜,反面朝上女生胜”如果学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女生胜,反面朝上男生胜”还有投骰子和扑克牌都会有不同的设计情况,比如扑克牌可以用花色也可以用数字来设计游戏,这些都要预设,甚至有学生还可能设计出现平局的游戏规则。
不要被课件牵着走。建议这部分的课件可以不要,就以学生现场汇报为准,并在扑克牌或者骰子处引导同样的道具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游戏,但相同的是正反方的可能性一样大。
5.“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出现了平局的情况,难度较上面的几个游戏大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为是公平的,但是如何说明是公平的有点难度,需要用列举的方法来说明。这个活动是用课件引导思考,还是学生自己探索。如果学生自己探索,提供怎样的学习帮助?
关于怎样去操作“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能让学生说的更加清楚,理解更深刻,我一直在思考着,并且没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就换方法,不能光想不去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就先按着自己的想法到班级去试,然后再进行反馈总结。我们龙园意境小学数学是个非常给力的集体,所以给我的反馈也很给力。这节课就在不断地磨——反馈——修改——再磨——再反馈中形成。
10月12日我非常兴奋也很紧张。兴奋的是第一次上课能有这么多前辈过来指导,并且能听到他们珍贵的反馈;紧张的是怕自己的课不好,浪费听课老师的时间。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首先,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强;其次孩子们身在其中,享受着课堂;第三,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高潮迭起。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课后,工作室的老师和我们学校的老师给我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
1、在磨课中不断进步;
2、课堂的拓展很好,值得学习;
3、“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可以分为几步:列举——统计——提炼——总结;
4、当学生提出“两个数相加是奇数还是偶数”时,要当堂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多学生以为: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咋一看不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偶(奇)数+奇(偶)数=奇数(2种结果),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同样2种结果,所以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5、更深层次的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可能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6、数学追求严谨,应该明确表示0就是偶数。
在融合了各位前辈和老师的建议之后,我发现自己还可以把课上得更好的几个努力的方面:
1、在课堂生成和预设方面应该可以做更好,这方面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课堂的预设不能涵盖课堂的方方面面,学生是变化的,学生的思维也是层出不穷的,那么课堂也不会因为预设而固定或者被套住。课堂预设不是你下套给学生往里跳,而是要启发学生的生成,思维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课堂上学生所创造出来新的东西,怎样去把握和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生成,是一堂课的关键和亮点所在。
2、课堂的高度和广度也是我要学习的。整观这节课,我对于学生的生成方面做的不够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一我整体的知识结构认识的不够深入,理解的不够透彻。其二,我只站在了五年级数学去思考可能性这个问题,不能够跳出这个高度的局限性,没能够放眼初中或者高中的整体知识进行考虑。其实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只要你考虑全面之后,不停地渗透这些知识,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其三,《谁先走》这课是关于可能性的内容,可能性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生活价值很高。与其相对的随机性在生活当中更是随处可见。怎样去渗透可能性的同时,也渗透随机性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数学知识点框架要进行学习。关于0是偶数的问题,我没能及时说明,说明我对于整个小学教材和知识框架是不熟悉的。原因之一,我本身教学经验少,没能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和框架和学生易错问题和思路进行整理和反映;原因之二是没有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框架进行系统的学习。记得自己在写三年规划时写明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这次教学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接下会认真研读新课标!
4、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该怎样更好地用到课堂中?上完课我就在思考,《谁先走》的这种课型应该怎样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什么课型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呢?忽然我觉得自己知识面真的有待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大学时学的,现在已经有些模糊了,加上在实际教学中用的不多,所以就渐渐放松了。我想如果能在课堂中渗透这些,对于学生整个思维和思考的系统性应该有很不错的帮助。
教学路是漫漫长路,是学习之路,也是价值之路。这条路上的你我他,有幸相遇,要珍惜!更有幸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携手并进,很开心!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0
这周校领导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春雨的色彩》,并提出了宝贵意见,现在结合他们所讲和我自己的感悟进行一下反思:
一、课堂回顾
在备课时我将课时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讲会认的生字,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第三课时讲会写的生字并做一些练习。在第一课时中,我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齐读了,不符合我的预想。读完之后让学生圈出会认的生字,大约过了几分钟,我又领着学生圈了一遍生字,并且括出生字所在的词语。然后把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给生字注音,完成之后带拼音读。读完之后正好下课了,第二课时开始我先把拼音去掉,再让学生读。接着视线转移到大屏幕上,我带着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去品读课文,借助图片去理解不熟悉的词语,比如纺线、杜鹃花、油菜花、蒲公英花等词语。最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三课时设计的过长,一般两课时足够。一节课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生字,包括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另一节课分析课文,处理课后练习。
2.教学环节重复死板,浪费时间。学生自己圈生字,老师又带着圈生字,这样重复作业浪费了时间。两次可以合二为一,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逐段分析课文效率低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引导情况选择段落,打破僵局。
3.学生读得太少。第一课时中学生总共读了两次课文,还有一次没按老师的要求做,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叫停。第二课时中老师读得多,并且示范效果不佳,感情不到位,学生练得少。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起码起到好的示范效果。
4.课堂秩序欠佳。刚开始学生表现很好,但后来学生的秩序情况越来越差,而老师没有发觉或无暇顾及。所以,一定要把整顿课堂秩序放在首位,宁肯叫停也要把课堂秩序掌控好。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1
第二节课,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了《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涨,对课文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课堂上讨论、交流的氛围浓厚,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由于学生们发言积极,所以本课的教学
内容很轻松地就完成,而且课堂教学效果很好,现简单做下总结:
1、课前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对课文的讲授要抓住一条主线,问题的设计要能统领全篇。学生读完课文,我问学生:“文中的小松鼠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问题一抛,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调皮的,有说可爱的,也有说聪明的,还有的说很懂事,很勤劳。
接着,我又让学生交流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小松鼠的这些特点?在下面的交流中,学生们兴趣十足,也许是本课的内容比较吸引学生,总之从学生们的表情、语气,我可以感受到学生们想起来回答问题,而不像以往怎么启发也不愿举手。
毕业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摸索着一套适合自己,学生又喜欢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爱上语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那紧闭的嘴巴张开,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站起来说点什么,真正做到语文课大家说、大家讲。
努力!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2
四年级下册的图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这个说法是相对于学生在三年级所学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现在是连续平移两次。
一、预习作业
虽然书本上的内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东西却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时间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作业,是想想做做的1、2题。估摸了一下,第一题学生能够做,第二题吗?反正要花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吧。有了第一题打的底应该会好很多。今天把书本收上来一看,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讲解。
二、学生的问题
1、是没有掌握好平移的方法。我们平移一个图形是点和线段的结合,通常抓住一个点,从该点出发,数出各条线段相应的格子数,进行相应的平移,这样省时省力。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观察不细的学生而言,容易数错线段的格子,观察也不够到位,在平移图形时就会发生图形的变形。在三年级是我要求他们多找几个点再逐点进行平移。现在学生平移过后的图形又开始变形了。所以,今天在课上我格外地讲图形平移的技巧,如点对点呀,线对线呀。哎,真是老生常谈,谈多了也不一定有效。
2、是图形的连续平移,而不是分别平移。
有些学生是根本没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应该是平移5格后,根据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两个学生就把原图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3、是细节不够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头,格子数错,图形从哪个地方开始移呀。总之形形色色。
因为课堂上有了针对性,再加上中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磨作业,所以,作业情况尚可,最起码没有三年级刚接触平移时的一塌糊涂。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3
本次公开教学是以校本研训“主题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的。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我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该怎样正确进行等等我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开教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初次的尝试。
备前思考
“主题阅读教学”要求以一点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放到课内,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现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对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了解,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不需老师再牵着他们去品词析句、去领悟内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七单元三篇课文的综合备课。
备中推敲
在备课中我想到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写到了人物,而且都有对老师的描写。我何不从人物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去反复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描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楼拜、孔子、刘老师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阅读,让学生收集一些描写老师的文章,并且进行分析,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技巧。课后还可以安排习作练习。
课后反思
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了本次的教学,在40分钟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本次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法。
1、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较到位,概括也比较准确,不需老师反复强调。
2、把相同的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学习,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牢固,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助于学生大量阅读。
3、虽说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阅读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莫泊桑拜师》一课除了领悟人物精神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持之以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等等;《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回忆性文章怎样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课中景物的描写等。其实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下一课中补充。其实这种教学仅仅适合一课一得,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加大阅读量。
4、因为在一节课中要阅读两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对来说,分析文本就显得粗糙了很多,语文课中的情感、朗读、情境,铺垫等就少了很多,语文课显得有点生硬。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点勉强。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亦或许是理解上的偏颇走的是弯路。总之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琢磨。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4
担任高中教学后的第一堂公开课,讲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多亏有石老师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的指导点拨,自己在不断备课和修改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上完课之后,凌老师给予的鼓励和建议,亦让我有了更明确的改进方向。
科组讨论时,凌老师让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竟然有点慌,不知道怎么叙述。在上这堂课之前,我自以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可能是修改多次的原因,教学目标这一块,竟然没有跟着设计一起及时修改。在我磕磕巴巴说完自己的教学目标之后,凌老师建议,表述应挖掘得更深刻一些、清晰一些。比如“理解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思想”、“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等,课堂上也完全可以大胆放开让学生去思考、去谈。教学目标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我想,在以后的备课中,自己还是应该先备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反复逐条推敲,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整个备课思路更清晰。
凌老师还一针见血地提到,这堂文言文课,似乎缺少了一点文言味道,对文本的阅读品味,没有能完好地体现出来。这也正是我自己有所察觉的一个遗憾。在备课之始,我就是想要上一堂带着学生“咬文嚼字”的品味文字语言的有文言味道的课的。也有设计到此番内容,比如带学生反复品读文段中的三处双重否定句“非……不……”,让学生对比思考:作者为何不用“故需有志、有力、有物、有主见,方能至”这样一个言简意赅的肯定句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两种表达的用词、语气、句式、情感力度等方面进行品味分析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背后未言的思想。然而,这个品读部分和安排的其他教学环节如何很好的融合在一块,我却没能尽早有个确切的思路。
之前,石老师教我安排两场课堂讨论,一个就文章内容来讨论,一个联系生活实例来讨论。我当时就表示非常疑惑,我很担心这样上起来会变成班会课的感觉,离语文味渐行渐远。我弱弱地问石老师,这样会不会脱离文本不像语文课了。石老师说,前者是围绕文章内容来讨论,后者是在课文基础上做思维拓展,均是语文课的范畴啊。我仿佛听明白了,但是却未能继续深备:如何带学生紧紧围绕文章内容来讨论。或者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去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该如何紧紧围绕文章内容做深入分析。而最后在公开课上,这第一场围绕文章内容的讨论,我的问题应该就是出在: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具体文本,点拨学生紧扣具体词句去朗读深挖咀嚼。最终呈现于课堂,便只有口头强调要从文中字句里找依据,当学生思维各个散开来,我便不知如何引导他们收回来对字词句意做更深入细致的品析了。
石老师帮我设计的,原本是很好的教学环节,可惜,我未能领会和把握这一环节的精髓,对学生的点拨引导,尚欠火候,以致学生讨论浮于表面流于肤浅止于形式,似乎离文本远了又远,离石老师对我的期待远了又远,也离自己的教学初衷远了又远。
又回想公开课前的那个上午,石老师听完我在另一个班上的这堂课之后,眉头皱了很久。他说,你这个思路,可能还得改改。然后他就从头到尾帮我重新细细梳理了一番。看我一脸迷茫的样子,他又详细地、慢慢地复述了两遍。我飞速地做着笔记,像小学生聆听老先生的教诲一般,诚惶诚恐,不敢有一点失神。在设计课堂思路的逻辑性方面,我的能力还需大大提升才行。
我又想起了我和另一位年轻同事在闲谈时曾提到的一点有趣的发现:我们俩的课本上是红笔黑笔写得满满的,但是自己上起课来仍是不知从何处讲起的感觉,脑袋一片茫然;石老师的书,都是白白净净不书痕迹,但是他每堂课上起来都是思路特别清晰流畅、重难点特别突出的,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还常常联系时政体育娱乐,发人深省。我们写得密密麻麻,是因为自己不懂,要查阅资料从头学习,怕自己在讲解时忘了漏了哪个要点,便非得这样详细笔记。石老师教给学生的是烂熟于心的知识与深思熟虑的思想,而我们其实只是做了搬运工,把百度到的东西搬给了我们的学生,其实自己个人依旧对课文缺乏独立的深入的思考,所以也无从教给学生什么有深度的有独特价值的东西。
得到石老师的最后一番修改建议之后,我迅速重整教案,发现这样整堂课确实顺畅了好多。之前我也觉得环节安排上有些不妥,操作起来有些奇怪磕巴生硬,但是我想不出该怎么调整。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还因为电脑与U盘没反应,加上学生课堂表现散漫随意,整个人上课心态大受影响,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也表现欠佳。那堂课最后是没有如愿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的。石老师后来批评我,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疏通完文段,准备探究问题时,已经用了20分钟了,后边的讨论只剩10分钟,我却给了8分钟讨论仅留2分钟发言。
公开课时,我按石老师建议的,把疏通文意部分由PPT展现词句翻译改为投影学生导学案预习作业,重点讲析批改过程中发现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难点,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推进效率。环节与环节的接驳处理,也做了很大改动。讨论时间安排上,石老师建议,讨论4分钟够了,发言至少请4个不同小组的同学来谈,6分钟左右,这一点我也及时调整好了。整堂课,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基本上所有环节都顺畅地完成了,学生反应不如平时大胆活跃,但是也算积极主动配合,课堂时间把握刚刚好,总结完本课所学,最后齐读重温一遍文段,布置好作业,下课铃声完美地响起。
如果说这堂公开课有何可取之处,那全都是石老师谆谆教诲的成果。只可惜自己还是太愚钝,未能将他悉心传授的精华一一完好地展现于同行面前。真的打心底里非常感激石老师的几番指导,他的思路,完全是高出我好几等的境界,是我远远达不到的水准。很庆幸,能在他带领的备课组里学习和成长。
除了上文所述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另外,还有两个方面也是我需要加劲努力:一个是板书练习,粉笔字实在是很难看,拿不出手;一个是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在准确度和深入度两个把握上,需要加强训练。比如这篇文章中的“缘事说理”这一手法,在第3段里,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句子,如果不是石老师带我分析,我自己就是完全没有理解到的。
公开课很累人,老师学生都端着绷着的那种感觉,实在不好受。等待上这堂课的日子,心里始终有所挂碍,也是寝食难安焦虑不已的。但我不认为公开课就是一场表演。我觉得,公开课只是追求更完美的常态课。就像周末懒散素颜,上班时精心化个淡妆,努力展现一个更完美一点的自己一样。磨课的过程很心力交瘁很痛苦,但是也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收获的过程。每个学期能得一两次这样可以逼着自己广泛学习、深入思考和迅速成长起来的公开课机会,反复推翻自己重塑自己,且能得到涵养深厚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各种一语道破真谛的金玉良言,亦是无比幸运的。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5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快步走上讲台,一堂校内公开课正式开始了。可能是由于对多媒体的陌生,也可能是后面多了几位同事,看着下面一双双充满稚气的眼睛,一张张由于激动、紧张而涨红的脸,我的心怦怦直跳,早已想好的极为精彩的词句却无影无踪,说出口的竟然是一些语无伦次的话语。孩子们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想极力消除我的紧张,他们一个个高举小手,一个个回答漂亮,在孩子们的鼓励下,我顺利地结束了这堂课。
课后评课时,我首先向同事们细说了这堂课的失误,他们也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我知道了这堂课的问题所在,并下决心要取长补短。但我还不满足,我想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因为这堂课我毕竟是为孩子们上的。我走进教室问孩子们:“刚才那堂课我们上得怎么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他们的回答竟然出乎我的所料,我以为他们肯定回说好,因为他们平时常常讨好我。我疑惑地问:“哪里不好?”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班长张丹洋站起来说:“您太紧张了,我们也很紧张,想好的话站起来又给忘了……”小机灵鬼周钰迫不及待站起来说:“老师,这节课我们都听懂了,用多媒体上课真好……”一向不爱说话的张新玲唰地站起来说:“好是好,就是课件制作太辛苦了……”善解人意的张晓霜站起来说:“要是我们都不紧张,咱们这堂课一定会很精彩……”……
听着孩子们的真诚表白,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谁说孩子不懂事?他们那童真的话语使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渴求,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走进我们的学生”,师生的沟通,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今天显得比任何时候更有必要。朋友们,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内需力,只有师生共同去实现这样的愿望和目标,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有效。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燕子》的教学反思(通用六篇)2023-08-01 02:36:38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范文2023-08-05 14:12:11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2023-08-08 15:01:25
《燕子》的教学反思(通用六篇)2023-08-01 02:36:38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范文2023-08-05 14:12:11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2023-08-08 15:01:25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8-14 13:03:4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09 21:40:3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11 07: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