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刚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本身就有些困难,再加上还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
例5学习的是用“进一法”解决问题,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很容易理解还剩余的2个人也要坐船,如果这两个人坐到其他船上,人数就多了,不符合最多坐4人,所以这2个人要再坐一条船,要用5+1=6(条)。我带领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进一法,用做了相应的练习,学生掌握比较好。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去尾法”,这种题目也不难理解,剩余的钱不够买一个面包了,所以只能买3个,还剩余1元钱。我给学生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要先认真读题,正确列除法算式并正确解答,然后根据题意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最后写上简单的答。学生对于这两种题型能熟练正确的区分,只是个别学生加单位名称时经常写错,他们还是不理解题意。
例6是解决有规律的排列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目有点难度,做了两道题以后,他们就已经很熟练了。我们还一起总结了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先找规律,看看是几个为一组排列的,第二步列除法算式并解答,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
总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小,还要带领学生加强练习,并且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一年级看,目前学生接触的解决问题从最初的图画式到文字题,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发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一年级上册而言,学生涉及到的解决问题类型有看图列式,一图四式,图画式解决问题,排队问题,多角度观察问题,原来问题。
根据学生的做题和理解情况,学生会出现一些迷思。这些迷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意思,答非所问;第二,学生分不清信息和问题,会把所求问题当做信息进行计算。第三,学生加减计算错误。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数学迷思概念,从客观条件看,可能是练习不足、反馈不及时、抽象思维能力弱等方面导致的,从主观条件看,学生计算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不健全、视听觉发展不完善造成的。
在分析学生出现迷思的情况和原因后,针对这些迷思,我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首先,重视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多种方法读题,多次读题。课堂上,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学生领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学生在读完后进行题目句子、关键词的解释,请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题目解读。课下,教师指导家长带领孩子进行读题,家长读题不是代学生做题,家长读题最多读两遍,请孩子解释题目并且开始做题,做完后再进行检查、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少孩子能逐渐学会读题,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讲题解决问题的题目时,教师多出几道变式题目,或者由学生多出几道变式题,学生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己出题、自己改编题目,这不仅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平时,在上课前进行口算抢答和练习,比如盲听计数,开小火车,对数游戏,听算练习,课下进行口算打卡,长期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不断提升,这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因计算出现失误。
最后,以学生为主体,将错就错,化错误于资源。对于学生易错点,进行同桌间充分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怎么避免出错。请孩子出题,孩子谈谈做题的方法,检查的方法,这样学生对这类题目的考点、出题类型、易错点更加清楚。
当然,需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每天一节数学课,讲解每一道题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精讲题目,同类型题目选一道讲解,多出几道变式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作业负担,也提高教学效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复习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分析法的运用。
3、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提倡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题。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23页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切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是由书中提供的情景图入手让学生展开学习的。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与交流,使我感觉到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学生们对已知条件及问题给出的题能比较快而准确解答,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学生们独立审题、分析题的能力没有形成,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5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以它为基础,而且很多复合性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使学生掌握这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的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趣味性和层次性原则,安排了巩固应用的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息息相关。学生刚接触到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段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节课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量是多少,有难度,学生接受较困难。
在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种结构问题时,我没有走以前的老路——让学生死记模式,我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判断句子“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中多(少)了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少)了“某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所指的“某个数”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个数”,如果在一个短句中出现两个“一个数”就会显得重复啰嗦。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找到题中的单位“1”,从而这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通过画线段图及列数量关系的方法,分析对应量及所求量的关系,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了。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6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7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形,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以学生喜欢的运动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计算小朋友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她一个星期(5天)跑了多少米?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选择老师出示的算式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4、丰富的题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老师通过知识层次的递进,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也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比例尺》教学个人反思2023-08-10 17:15:54
在钟表店里教学反思范文2023-08-11 10:13:38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三篇)2023-08-09 03:30:45
《比例尺》教学个人反思2023-08-10 17:15:54
在钟表店里教学反思范文2023-08-11 10:13:38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三篇)2023-08-09 03:30:45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8-14 13:03:4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09 21:40:3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11 07: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