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8-09 07:50:02 来源:高考在线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

  这节课学习的是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学生基本对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已经熟悉,解各种方程也熟练,现在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但关于行程问题,学生学习过一步解法,知道速度×时间=路程,但两人有关的行程问题较难,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节课是相遇问题的基础,其拓展的问题会比较多,且更难。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利用实际行动展现,逐步引导学生探究。

  一、复习等量关系,做好铺垫。

  学生已学习了一人行走的行程问题解答方法,我上课开始,举例一步问题,让学生解答,并说出等量关系。同时改变问题,问等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程问题的解答依据。

  二、学生上台展示,变抽象为直观。

  相遇问题比较抽象,我让两名学生上台走路,现场照题目要求直观演示。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也为了更好地贴合问题,直观展示,我特地喊口令,让两学生依口令一秒一秒走,并掌握步幅大小,保证三秒相遇:第一秒,你两步,我三步;第二秒,第三秒相遇。

  理解了题意,问题来了,两学生同时走,到相遇,时间有什么关系?(相等),这段路程几人走完的?总路程怎么计算?通过提问,发现有学生模糊,刚才关注点和问题脱钩,于是刚才演示的两名同学再次演示,这次学生带着问题观察,问题逐一解答。

  三、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建构模型思想对走路演示,学生铭刻在心,脑中有相遇问题的全过程和细节,如两人的时间啦,哪一段路程谁走的?相遇点会靠近谁?等等。首先要求:已知条件要全部表明,连同单位,问题也要标注。师生一步一步,共同完成线段图画法,把心中的理解都画出来。再次直观展示,使学生对相遇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帮助学生建构相遇问题的模型思想,两人共同走完,即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同时两人时间相等,即: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学生很快列出方程解答。

  数学实际问题往往比较抽象,老师需借助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图式列方程并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章节内容中包含用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包含用方程解复杂问题。

  成功之处:

  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正确找到等量关系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可以得出如下等量关系:一个数=另一个数+几(或-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还通过练习中出现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出如下等量关系:几倍量÷一倍量=倍数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让学生自己得出等量关系:几倍量=一倍量×倍数+多几(或-少几)

  在例3的教学中通过找两个量的和(或差)得出等量关系,如梨的价钱+苹果的价钱=总钱数一个量-另一个量=相差数

  在例4的教学中,是比较典型的倍数和(差)问题,可以根据例3的方法去寻找等量关系。

  在例5的教学中,是典型的相遇问题,其等量关系既可以根据例3的方法寻找,也可以采用速度和×时间=路程速度差×时间=路程之差

  不足之处:

  在练习中出现个别学生找不到有关等量关系的信息,导致无法正确列出方程。

  再教设计:

  在之前的算术法教学中,也应强调等量关系,这样学习方程的时候,学生不至于感觉有难度。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

  1、请学生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学生回答大概12米,有的说10米)板书:10米。

  2、出题: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你们知道后面的教学楼大概有多高?

  讨论:教学楼的高度和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生1:教学楼的高度是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

  生2: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多

  生3: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高得多。

  2、 启发:教学楼的高度和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是不相等的,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相等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交流讨论:

  生4:10米减去1米,再除以3,等于3米。检验一下是对的。

  生5;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3+1米=10米

  3、 列方程

  4、 解方程

  反思:

  列方程应用题大概步骤大家都知道:是在顺向思维的基础上,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进行解方程。其重点是列方程,难点是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本节课也真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进行教学的。有几个体会值得注意:1、为什么要列方程来解题,学生不知所以然,其实正如上面的'生4的回答。也是可以的,但用方程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为今后的代数打好底子。2、本节课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简单,是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和我的举例差不多。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用线段图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没有涉及。在让学生找相等的数量关系时我给学生示范了一个文字分析法,比如:分析教学楼的高度比后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这句话,就可以这样转换成数学语言 教学楼的高度比后面专用教室的高度的3倍还多1米

  就是教学楼的高度=后教室的高度*3倍还+1米或者等号两边对调:

  后教室的高度*3倍还+1米 =教学楼的高度

  这样的效果果然很好,起码让学生怎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只是觉得后进生可能会不动脑筋,只会望文生义,没有真正弄懂数量关系。3、本节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检验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