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既回顾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使孩子们复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按法,教学中应尤其注意整数部分是0和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但是,只有这些并不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使孩子们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按键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怎样按键更准确、更快速。因此,教学中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小数加减发的一步计算小数加法:情境导入——分析、了解购物单——自主提问,口算解题——笔算
感受笔算的复杂——用计算器计——探索用计算器按键的方法——小结方法
小数减法:快速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猜想: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用计算器计算。
此外,对“练习与巩固”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利用计算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我补充了小明家收支起情况的统计表——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不过,在教学中,我总觉得我的课堂中缺少点什么。具体是什么却不得而知。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的心中总有许多遗憾,有一种没有尽兴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一节不完美的课。距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张继安校长在听完课之后对我的教学做了相应的分析,他指出我教学中的优点:1.0.80的按键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按键的过程,比较、小结出最好的方法;2.在学生自己知道按键方法之后,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提炼;3.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从而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是实际的需要。同时,张校长还指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1.例题的教学中,出示购物单,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解读,了解购物单,让学生多说说从购物单中知道了什么;2.教学用计算器按键时可以询问“一共按了多少个键”,让孩子观察、思考,明确按键的次数越少,计算得越快;3.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是用于生活的。教学时,可结合收银员结账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但仍有很多地方没有想到。我特别的佩服张继安校长,他每一次帮我分析时,总会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可能在我们教起来毫无特色的设计,到了张校长说的时候,就会与众不同,本来还无生气的教学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或许,我的教学中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灵魂”——这种灵魂是由教师的“智慧”和对教材的钻研构成的——这也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的“遗憾”。不过,正因为有遗憾,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逐步完善。
每一次,进步一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二次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五(2)班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相对于第一次在五(3)班的教学,我结合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在教学中做了一些修改:
1.舍弃了“练习与巩固”部分的拓展题。
2.在教学中让孩子更全面的认识了购物单,孩子不仅说出了有哪几种物品,还说出了各种物品的数量和单价,以及金额的计算方法,说出了超市的购物小票的单价、金额等通常是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他们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3.教学例1时,在孩子们说出“0.80”的不同按键方法之后,我分别询问“一共按了几次键”,使得孩子们比较那种按键方法更快速,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此外,结合我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我还做了以下的改进:
1.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之后,让孩子们结合具体的例子反思: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用计算器计算?使孩子意识到“能够口算的就口算,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稍复杂的题目就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孩子们在遇见具体问题时,能够进行算法的比较和选择,达到有效计算。
2.我昨天在超市购物,结合我的购物小票: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方便面21.80
饼干42.50
酸奶17.00
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李老师买了2包方便面,超市的收银员可以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1:扫描两次录入。
生2:我有一次在超市购物时看见,收银员是扫描之后再乘几,我觉得她应该扫描一次,再在电脑上乘2。
师:有两种方法都可以呢!李老师还买了4包饼干,如果你是收银员,你会怎样录入数字呢?
生:我会扫描一次,再乘4。
师:(询问其他同学)你会用什么方法?(教师询问五六个同学,都是用相同的方法)
你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方法,而不是扫描4次呢?
生:因为那样扫描的次数多,比较麻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非常活跃,而我也深深的感到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散发出魅力!
这一次的教学,虽然也有些许的不完美,但是我的心中不再有“遗憾”。因为张继安校长的建议,因为自己的教学思考,这堂课中,我是在享受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探索,他们急不可耐地想把自己平时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中来,我感觉到他们在这节课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我,因为他们,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动。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加、减法笔算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和数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成功之处: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摘取义卖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
1.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2.的前半部引入不够简化,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待学生的思考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可能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和总结笔算方法,会有新的火花产生。或让学生把笔算方法用补充完整的方式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3.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刚才所说到的方法总结的问题上,小组讨论的珍环节上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这也是时间控制得不够好的结果。
4.练习的多样性还做得不足,其中没有改错题是最大的不足,这一知识点,改错题应是最直观和有效的。
5.课讲得也多,主要是一些问题总结得不够系统,讲起来话就多。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附数加减笔算方法:
1、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对齐。
2、 小数部分空缺的数位用0补。
3、 进位和退位要标清,得数不要忘写小数点。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的最大特点。课前的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 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我通过摘取点心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待优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待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
③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1、《小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如果基础打不好,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小数的计算。因此,我认为可以在竖式列出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尝试中可以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说说是怎样思考的,最后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这样,既落实用竖式计算退位减的问题,为后继学习小数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个性化教学又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是我们始终思考的问题。
2、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仅完成了课本上的练习题,没有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6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数,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理解算理与算法。
整节课下来,因为试讲过很多次了,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文具店货架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多个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呢,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列竖式时,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义。如果出现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就是0,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对齐数位就容易多了。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后交流总结算法。
三、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所以在练习中我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四、结合主题图提出很多问题,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自行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
五、中不仅有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涉及基础的练习和竞赛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练习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不足之处:
一、学生尝试计算后,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连麦了三个同学,有一个还听得不清楚,只是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二、课堂的前半部引入不够简化,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生的思考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可能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和总结笔算方法,会有新的火花产生。或让学生把笔算方法用补充完整的方式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了学生叙述表达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节计算课,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之后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字的特征,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加凑整;小数减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减凑整。这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之后,我抓住学生有利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对三个整数算式进行数字观察,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我趁机询问,这用到了整数的什么规律?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一个接一个补充地更加完整。
顺着学生的热情高涨,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六一节前夕,东东准备买四样食品各1份,价钱分别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问东东一共应付多少元?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提出了3个问题: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如果请你计算,你会算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动脑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明显发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的那个组算得又对又快。由于观察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归纳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有了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作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减法运算性质来简便计算。通过教学例二,学生一尝试,发现也是成立的。于是经过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几个环节来强化新知。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问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8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但是由于近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习效果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习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思维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是我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几点反思:
首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加上三年级时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算出结果。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当数位不同时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其次,紧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在引入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习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与兴趣。其中选取的4个数据,转化成小数后(前一单元知识的迁移),利用求两个数的和与差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创设生活中的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题目编排上体现小数加减混合两步运算,进一步巩固学生本册中学到的简便运算,也是下一个例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一个铺垫。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普遍表现出“简单、都会了”我出示整数减小数这一类题型。9—1。65指名板演。整数的小数部分没有用补0的方法,使小数部分数位同样多再减。让学生自己检验,也就是利用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来验算小数加减法。马上又出示900—1。65,此题设想学生会不会由上题的迁移把数位三位对三位来处理,在课上还真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非常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复习课上,我又强调了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题中,针对学生的出错点,又专门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还不错。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解决生活中小数加减问题及以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猜想并积极寻找材料进行验证,再在进一步的运用中进行拓展、反思,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了使例题的运算“有根有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严密性,主要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运用于小数,之后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复习,主要是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进行比大小,在这几个算式中隐含着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改变运算顺序的两个算式,连减的算式和连续减两个数的和的算式。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并且自己举几个相似的例子来验证,整数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中。这样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出来,一个接一个补充的更加完整。
接着,先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试做,(不提“简便计算”的要求),试做后再提问,你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看课本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以利学生体会课本中先说明“同样适用”的必要性。但实际教学时,意外地出现了学生的发言,当时他的发言也未必是严密思考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证实自己“按顺序计算”才是正确的找理由,我即利用此契,抓住“可以这样计算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了归纳小结。
有了加法运算可以简便计算做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的想到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学生一尝试发现计算更加简便。
然后是巩固练习环节,首先是“找找哪两个小数是好朋友”,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练习凑整,接着是“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题目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最后是运用。应该说整个练习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地,使练习达到了目的。
整节课层次清晰,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验证,完成了学生的“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过程,但是在细节处理上有些欠缺。因为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数、三位数的小数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让他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他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另外,作为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把握有利的契机,运用有效策略,充分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学生探究的资源,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1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并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学生亲自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利用“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4、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习其实是肤浅、浮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意学生思维能力这方面的培养。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困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
③驾驭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3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所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购物小票自由读读这些信息。
(1)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提出几个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并口头列式。
2.四道“小数的加减法”:
(1)独立用竖式计算;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指名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3)评价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第一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在尝试中学生不大会出错,重在说明这样对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第二、三、四题是第二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及整数减小数,在尝试中学生可能有错误:数位没对齐、进位错误、倒减、退位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在纠错、说理、争辩、比较中再次感受数位对齐,并发现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实现了数位对齐。]
3.小结: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尝试计算之前,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4
一、教学行为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劳丽诗和李婷勇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金牌的事迹,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力图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我设计了多个活动给所有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提问、列式、解答以及小游戏等,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反馈,通过信息的共享,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共赢。
三、对教材的把握情况
体育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国选手劳丽诗和李婷夺金的奖牌榜,这是一条很好的资料,在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课后的2道练习题也很有代表性,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提出了小数的加减法有2种检验的方法,即笔算验算和用计算器验算,提出了算法的多样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因此在这方面强调得不够。“我和姚明比身高”一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内伤”
1、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节课的教学,前面探索新知环节所用时间过多,有了整数加减法做基础,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只需强调小数点要对齐和得数末尾有0要把0去掉两点,提纲挈领即可,无需纠缠过多,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后面的活动。“小猫钓鱼”环节还应再精简优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活动过程组织要有条理
本节课安排了多个教学活动,过程基本上较为顺利,但在“小猫钓鱼”一节中,总体感觉费时多、效率低,有点乱,自己也不满意,究其原因还是设计不完美,当6只小猫计算完毕后,可让学生就在座位上选择1道加法和1道减法算式进行验算,然后说出小猫是否已经钓到鱼。另外没有钓到鱼的那只小猫出现了典型的错误即小数点没有对齐,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订正,才能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3、教学过程中缺少“智慧的火花”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关键的点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整体感觉较为平淡,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光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得还不够。
4、教师应演示规范的板书格式
本节课以学生上台板演为主,让学生自主发挥,但竖式的书写格式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在黑板上板书一个规范的格式,并说明要求,以让学生清晰、明了,并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数学是一种宏观的学习历程,但每节课、每个知识又是一个微观的探索过程,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探索的机会,踩好每一步脚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成功点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的实施不能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学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
(二)、体现算用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时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给计算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与“用”的度,明确计算教学应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我设计在最后的练习时先计算再应用,主要是因为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算用结合的理念。
二、遗憾点
这节课在备教材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缺少对学生适当的引导留下了一些遗憾,如:计算6。45—5。86的时侯,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计算错误的情况,这些教学资源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于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在时间上就不得不付出。纵观我的这节课,没有大量的练习,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结束了新课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并没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断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怎样教学才能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历算法获得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怎样体现“算”“ 用”结合?在计算教学中怎样凸现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与空间?相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通用六篇)2023-08-18 13:31:31
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2023-08-11 22:55:52
关于协议离婚协议书范文锦集六篇2023-08-13 09:55:56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通用六篇)2023-08-18 13:31:31
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2023-08-11 22:55:52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五篇)2023-08-07 03:48:18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8-14 13:03:4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09 21:40:3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11 07: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