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08-16 15:27:51 来源:高考在线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自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以来,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备受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简介: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作品。这是一篇美文,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咬文嚼字,无处不感到其美美不胜收。究竟它美在何处呢?作者借写景之名表达自己的理想。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把握武陵人所见到的桃花源的景物,理清脉络,了解内容,体会陶渊明蕴涵其中的理想和追求!

  课时安排:

  两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桃源之美。(本课时为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桃花源美在何处。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整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整理在语文摘抄本上。

  教学过程:

  一.走进陶渊明

  1、教师导入: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穿越时间的隧道,有这样一位老者走来,他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他就是陶渊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位东晋著名诗人的足迹,感受他的真言语、真性情——

  2、王聃等四位同学带我们一同回味《那朝那暮》感受陶渊明的真言语、真性情。

  这是师生课下收集整理的资料。

  (配乐:古筝《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自动播放一组有关陶渊明的图片,近距离感受这位高洁之士)

  (设计意图:《那朝那暮》涉及陶渊明的作品多、评价全、语言美、修辞准确。这个环节注重展示班级学生的才华,四位同学精彩背诵后让同学们做评价,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训练,学生要在短时间对听取信息做出高度概括,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二、走进桃花源

  1、品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设计意图:读中体验。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紧紧扣住本课教学目标)

  2、复述课文。

  归纳思路:发现桃源—进入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板书)

  (设计意图:这是课后的习题,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个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复述的同时会发现本文结构自然,脉络清晰。对于写作教学是个非常好的指导)

  三、跟随导游游览桃花源

  导游一、带领大家游览桃林风光。(多媒体展示一组图:桃林美景)导游刘禹良。

  导游二、带领大家游览桃源风光。(多媒体展示一组图:桃源美景)导游杨莹。

  导游二、带领大家访问桃源。多媒体展示:渔人访问桃源图)导游孟宇。

  (设计意图:情境中体验。桃源景致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怎样突破这一美点,我提前安排了三位导游让他们写出导游词,学生经过筛选、提炼,写出了精致的导游词,借助收集到的桃源风光图,带领大家共同感悟桃源之美。我为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创设了一个有效的情境。此外我还给这三个导游每人佩戴了一个麦克,一面小旗,导游的身份更加明确,学生们乐在其中)

  四、探究桃花源美在何处

  要求:

  1、学生提出一个观点(如:景美、生活美、人与人与自然和谐、平等、自由、热情等)

  2、引用原文做论据。

  3、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主体性的课堂体验这一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能动地、自主地去获得感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的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五、教师小结并质疑

  (一)教师小结

  归纳总结桃花源特点:环境之美、生活之乐、民风之淳朴。

  (二)质疑思考

  1、富有神秘色彩浪漫色彩的桃花源是虚幻的.理想世界,请从原文中找出这一说法的依据。(学生回答,再次走进文本)

  2、作者描绘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用意是什么?教师引导。

  出示作者的时代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设计说明:背景介绍要突出重点)

  六、赞美桃花源(配乐创设情境)

  学生动笔写一写,小组互相交流,推荐阅读。

  七、背诵课文

  八、教师总结

  九、布置作业

  A.选作:(任选一项完成在积累本上)

  1、作者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对比“大道之行也”做一些阐发。让学生制表对比。

  2、比较《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在写法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迁移探究中体验的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将要学习《大道之行也》,通过作这样的方式,为创建一个宽广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B.必做:

  熟练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