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5 06:00:56 来源:高考在线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 )

  (2)一万里面有()个千。

  (3) 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2)二百八十三(3)九千(4)五百(5)一千零一十(6)一万

  3、数学书92页4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数学书92页第5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5、数学书93页第6、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6、数学书93页第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 204② 2040③ 2400④ 2004

  (2)550比150多()

  ① 600②700③400④500

  (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五)拓展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最小能填几?)

  7□23 〉7667

  2.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二、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理念下数概念的形成除了数值、位值、计数单位外,更着重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感受数的大小,重在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因此通过对比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相应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如一百人与会场的人数、一千粒与一万粒、一千页与一万页、百米与千米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在数概念的形成中认识、体验、感受数的大小,通过比对、想象、感知、体会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动作发端。”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 二千三千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 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数位的名称,借助计数器识别并且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注重操作与演示,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学生已有的技术单位、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学生能够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比较的模型思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学生能够认识近似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计,注重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千、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数的写法、读法。

  3、认识近似数

  4、比较数位不同、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写法。

  5、整百数的加法、减法。

  6、估计。

  <2>开发性学习包

  1、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的容纳量情况,本校学生人数、图书室书本数目情况,自己从家到学校或者别的自己熟悉地方的距离情况,各类课本或课外书的每页大约的字数情况。

  2、有关历史的“千”: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按现在出土的殷商遗迹来看大概为3500年。古代埃及的历史是4100年。古代巴比伦有5500年的历史。

  <3>拓展性学习包

  1、班内个别同学登长城或者泰山等的感受分享(台阶),初步了解万里长城。

  2、“千”和“万”的另类用法:彪炳千古、跛鳖千里、白发千丈、百怪千奇、百卉千葩、 百计千方、百计千谋、百计千心、百孔千疮、百孔千创、尺幅千里、成千成万、成千累万、成千论万、成千上万、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存十一于千百、秤砣虽小压千斤、寸心千古、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惮赫千里

  3、生活中的估算:找一找生活中运用估算的例子,说一说。

  估算距离:从这里到商场有多远?有五六百米吧

  估算时间:现在几点了?看太阳差不多10点了。

  估算人数:操场上的运动员我看有五六百。

  当我们拿不到准确数据,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估算。

  4、丰收园

  (三)整合点说明: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千数时,下一个整千数应是多少和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将信息窗一、二、四整合到一起后连贯学习,让学生找到认识数和进行数的计算的规律;信息窗三和信息窗五结合进行递进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和估计意识;

  2、学科间整合:传统文化学科的《万里长城》可与本单元融合,使得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奇迹建筑之一的万里长城,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以祖国为荣的情感。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的珠心算课程可以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与算珠有效结合,感知祖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写字课程本中汉子排版比较均匀,是训练学生们应用估计意识进行估计的好材料,使得学生逐步做到学有所用。

  4、体验式活动:生活中的估算:找一找生活中运用估算的例子,说一说。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8课时。

  注:通过创设两个学校的小学生交流的环境,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包含了初步认识近似数、寻找估计策略进一步认识近似数、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点的学习,将初步认识近似数、数的估计和比较合理地糅杂到一起进行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重难点,提升了学生估计的应用能力和能将估计和比较有效结合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其知识合理建构,进一步感受了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连环提问的形式将比较和估计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示。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数一数。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下面共有( )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

  (1)8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68由( )个( )和( )个( )组成。

  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估一估,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激发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剩下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1)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六十。

  (2)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 )个百和( )个一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零五。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数的组成,同时,设计了小棒摆出的四百六十和四百零五的环节,既巩固了数的组成知识,又为下面学习写数提供较好的素材。】

  (三)拨珠子,探究数的读、写法。

  1.自主选择:学生自由选择黑板上的3个数: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

  (2)认识计数器上珠子表示的意义:百位上表示几个几,十位上表示几个几,个位上表示几个几。

  (3)拨一拨,说一说。拨好数后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

  2.写数:学生根据拨出的数写一写,重点突出当计数器上的十位或个位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

  (1)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

  (2)说一说。让学生直接说说上面每个数的组成。

  3.读数。

  (1)独自读:235、460和405。

  (2)合作议:你是怎么读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读?

  4.举例:学生例举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互相读一读。

  5.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从最高位起;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师做好引导。为了突破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这一难点,教学中有意设计了“比一比”和“举例”环节,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看数轴,丰富对1000的认识。

  1.数彩点。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数出例3的彩点共有多少个。

  (1)圈一圈,数一数。学生观察,一行10个,圈出10行是100个;之后每10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共有10个100,也就是1000个彩点。

  (2)比一比,填一填。对照数轴,看数轴0到100之间平均分了多少份,(10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个彩点,(10个)根据对应的彩点依次填出数轴上的数。

  2.说发现。观察填好的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1)说说1000的组成。例如:1000里面有( 10 )个( 100 )或 (100)个( 10 ),(900 )和( 100 )合起来是1000。

  (2)指出950和590的在数轴上位置,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例如950里面有( 95 )个十,( 59 )个( 十 )是590等。

  3.玩游戏。

  (1)找位置。教师报数,学生找出它在数轴上位置。例如:380,8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数,38个十组成的数等。

  (2)说组成。指名学生找数轴上的一个点,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然后说说它的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数形结合的综合体现,彩点图与数轴的对应,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的碰撞在这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方互动,真正寓教于乐。在学生多角度认识1000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借助小正方体,在学生理解了10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完成。

  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拨数之后写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叙述,巩固方法。

  (二)综合应用

  1.9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它里面共有( )个十。

  2.蜜蜂每秒约振动380次翅膀,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读出这两个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在综合应用中脱离了直观的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一)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整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的价值。】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第四册p66-p70)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54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在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数数方法。如果让你继续数,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师(出示100张白纸):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一叠纸刚好100张,看好了,(再出示500张白纸)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张白纸?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师:现在你知道这叠纸有几张了吗?1000里面有几个500?1000里面有几个100?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师:假如我们一位小朋友就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我们全校就有1749星星,你能从你手中的星星图上数出1749颗星星来吗?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星星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些知识来数数比赛,怎样?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