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7篇

更新时间:2023-08-06 12:24:22 来源:高考在线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1、内容

  《火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六年级上册的第10课,它与《地表在变化》、《地震》、《岩石也变化》、《走进矿产》、《人类对地表的影响》共同组成了该册教材的《地表变化的奥妙》单元,《火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

  2、内容简析:

  本课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关于火山喷发预报以火山喷发利、害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在线形式呈现的),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情况的科幻小短文。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5、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能大胆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3、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能初步推测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STSE目标:

  1、能够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在火山喷发预报方面的作用。

  2、能够知道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模拟实验,展开探究;展开想象,大胆推测;表达交流,形成结论;科学在线,开阔视野;科幻短文,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教师活动:课堂上教师播放智利柴腾火山喷发视频,引导学生设计、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想象、推测火山成因,相互交流有关火山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课下欣赏科幻书,撰写科幻小短文、绘制科幻绘画。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确定本节课将研究解决的问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后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然后阅读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与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识。(重点交流关于火山喷发预报的知识记录拓展内容)课下撰写科幻小短文、绘制科幻绘画。

  设计意图: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的情况奠定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从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有的学生文字表达水平欠缺,可以用绘画形式表现,无疑是一种补充。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

  【教学准备

  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在科学探究中,亲自动手获得第一手资料是重要的。但同时我们还必须善于从别人那里得到信息,这就需要交流。那么我们平时是怎样交流的呢?

  二、交流信息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

  1.把“话”传下去

  (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1)刚才同学们说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还常用文字符号来传递信息。现在老师有一个乒乓球,如果要让滚出去的乒乓球回过来,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各组把完成这个任务的步骤写下来。等一会儿看看你们组的记录让别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务?

  (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

  (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

  3.交流信息的意义

  (1)讨论: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对你们有过什么帮助?

  (2)交流讨论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板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二、计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商议,制定研究计划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

  研究主题

  研究目的

  组员分工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活动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研究计划。

  教师强调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是安全。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搜集证据的方法与途径。(采访、上查询、阅读书籍……)

  2、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开展探究。

  3、学生写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致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大气污染的定义、白色污染的定义,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

  通过小组讨论,认识保护身边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明确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的含义

  2、认识大气污染、白色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3、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造成大量动植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或濒临灭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当今世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图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问题。

  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平利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空气质量(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原因。(河流较多,山上的树多、草多,工厂少……)

  2、引导学生观察大气污染状况的图片。

  3、出示大气污染的定义。(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4、集体学习:

  A、介绍“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B、大气污染后有哪些危害?(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

  C、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关闭污染大的工厂;少开车,使用环保型的交通工具……

  5、小结:人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关于白色污染

  1、介绍美国科学家贝克兰及他的重要发明(合成塑料)

  2、了解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塑料制品有哪些优点?

  (方便、轻巧、便于存放)

  3、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

  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讲卫生,乱丢乱放,塑料袋需要一两百年才会腐烂……)

  4、白色污染的定义: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5、介绍白色污染的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用ppt介绍危害,并说明人类活动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6、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教师通过ppt介绍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其优点: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腐烂掉。)

  四、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由于大气污染、白色污染,造成了生态环境慢慢恶化,一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亡。

  2、介绍已经灭亡的动物以及濒临灭亡的动植物图片。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建自然保护区。

  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四川卧龙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五、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1、出示平利的美景图。(琵琶岛、翠茗园、观赏桥……我们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是多么幸福!)

  2、小组讨论:

  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就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六、课堂小结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

  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

  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提出任务:怎样解决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问题?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

  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六、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6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铁生锈了》以后,观察了解了铁和铁锈的变化、区别,初步探索了铁生锈的原因后,通过实验结果来讨论铁生锈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铁生锈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

  本课就是在前面探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其他因素,会影响铁生锈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3.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来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看看哪些情况会加快或者减慢铁生锈的速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设计方案,并开始实施。

  四、教学难点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五、教学准备

  39人,分10组,约4人一组。

  每组材料:铁丝4条,烧杯2个,蒸发皿2个,标签纸,抹布一块

  为全班准备:盐水400ml自来水400ml碱水400ml醋400ml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铁生锈了,变成了——铁锈,铁生锈属于什么变化?

  2.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说一说。

  3.每年因为铁生锈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就非常重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哪些因素影响了铁生锈的速度。

  (二)科学讨论会

  我们进行过好多对比实验,关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五年级讲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五年级下册教材5页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位同学的实验记录单,这个探究过程,是否合理呢?

  这个实验中要研究的是铁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那么设计实验时要控制的变量就是空气,其他条件不变。

  所以,这组对比实验要控制的唯一变量就是空气,其余条件应该保持一致。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实验中,设置了三种环境,空盘子(有空气),水盘子(有水,有空气),油盘子(没有水没有空气)。

  (本讨论环节主要抓住空盘子,水盘子和菜油盘子三个环境进行讨论)

  请同学们想想那种环境是多余的呢?

  小结:此方案在方法设计上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规则,所以不妥。

  (三)以“铁生锈的快慢”实验进一步验证

  1.刚才大家通过研讨教材中一位同学实验记录单知道了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只改变一个因素,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用这样的办法来研究。

  2.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看看什么可以情况能影响铁生锈的速度。

  3.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这些材料和仪器:

  两人一个小组,每组两个烧杯(或者两个蒸发皿)、4段铁丝、一份实验报告单,2张标签纸。

  为全班同学提供的液体有:自来水、醋、食盐水、碱面水。需要可以到老师的实验台来取用。注意每个大烧杯里,都放着一个注射器,注射器有刻度可以知道自己小组取了多少毫升的水。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想自己要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铁生锈的速度,自己小组要研究的问题,选取哪些材料来进行实验。

  5.下发表格,每个小组开始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并填写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按照表格中的步骤进行实验设计)

  6.完成表格填写的小组,开始动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观察指导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

  注意各小组到前面取液体时,拿好容器小烧杯或者蒸发皿,排好队,不要着急,不要弄洒了,及时用抹布擦干净。

  7.小结:这个实验大家都做好了,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和我们原来做的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铁丝的反应不一样啊。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速度快,铁钉很快就有了红褐色的铜;小苏打和醋的化学反应很快就产生了气泡。这说明什么呢?(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铁生锈的速度这个实验就比较慢,需要我们长期观察。所以,这节课结束后,我们还要继续观察。为了方便大家来实验室观察,每天早上到校后,学号是1-20号到实验室,来观察记录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下午学号是21-39号观察。

  8.后续观察非常重要,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做的实验。出示老师的实验过程图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7

  以下是我读书之后的再设计,这次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试图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研讨,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我们常吃的米饭可以滴入碘酒后,变成了蓝黑色。进一步研究淀粉,遇到碘酒也变成蓝色。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明确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并将这一成功运用到实践中,检测其他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正确使用滴管

  3、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新物质。

  4、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身边的物质世界。从而,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通知各组同学带食物若干,带饭勺一把(或筷子一副)

  每组发一个蒸发皿,一张表格(共十个组)

  出示今天要用到的东西,说说,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

  1、品尝米饭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不少食物,老师也给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一种食物——米饭。

  请组长给各位同学发米饭,一勺品尝1分钟,老师计时,另一勺放在蒸发皿里,等待研究。

  说说,你的品尝感觉。读书30页。

  说说米饭变甜的原因,里面有一种叫做淀粉的东西,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有甜味了。

  2、碘酒有什么用?

  下面老师说一下,这个小瓶中的药液,是碘酒。这个特殊的玻璃管,叫做滴管。

  如何使用滴管呢?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的介绍,开始研究米饭和碘酒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

  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米饭遇到碘酒(或者说碘酒滴到了米饭上,米饭变成了蓝色,很蓝,甚至看起来像黑色了。)

  为什么?

  3、淀粉遇到碘酒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研究,给每组发一小包淀粉。

  继续实验,讨论。

  汇报情况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的蓝色物质。

  结论: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变成蓝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寻找淀粉的踪迹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研究成果,来测一测我们带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吧。

  小组活动开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每种取一小块,放入蒸发皿中,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31页表格中。

  汇报小组测试结果。

  小结:其实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

  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

  5、制作神秘信件

  讨论制作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带来自己制作的神秘信件。(每组制作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