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十篇

更新时间:2023-08-07 18:49:20 来源:高考在线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听别人介绍学校情况,并能说出别人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哪些地方介绍得好。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过程:

  1、考考你。

  学校的校名:

  校址:南苑商贸城或南大街,人民广场北侧)

  班级数:

  特别指出:(校园环境、特色)

  2、揭题,自读课文,明确说的要求。

  ○自由读课文,思考:要求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学校?

  ○讨论,明确说的要求。

  ○学生按要求尝试介绍一下,说说介绍中遇到的困难。

  3、听录音,讨论学习。

  ○带着课文中的两个讨论题仔细听录音。

  ○第一遍听,用先介绍再介绍最后介绍说说这位同学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学校的。

  ○第二遍听,说说这个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小结:

  这位同学先介绍学校的概况,再介绍学校校舍,最后介绍校园的花草树木,条理清楚,突出了校园景物优美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名称,而是用方位词说清各种树木的位置,抓住树木不同的特点具体介绍。尤其是自然地介绍了同学装扮校园的行为,表达了大家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4、指导介绍自己的学校。

  ○讨论: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优点?举例说说。

  ○按照三个要求,各自准备介绍。

  ○指名介绍。(评价标准:条理是否清楚;内容是否抓住特点介绍具体;声音是否清楚响亮。)

  ○根据评价标准评议。

  5、四人小组介绍,推荐优秀讲解员和合格讲解员。

  6、抽代表介绍,集体评议。

  7、总结。

  8、习作片断练习。《我们的学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

  第二课时教材简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科普知识兴趣浓厚,而本课可读性强,趣味性强,要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不难。但要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一定要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但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资料收集有一定得难度,因此教学中主要以小组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习惯。

  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约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2、学生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教学资迅媒体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数:共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运用

  设计意图

  一、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回顾上节所学的内容。

  观看课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课件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了解月球景色的奇异。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并用-----在书本上画称呼相关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

  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下月球,感受一下月球的奇异。

  观看后指导朗读。

  (二)小组合作,探究月球之谜。

  1、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_____________;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汇报学习成果, 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3、师:除了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收集的月球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师先向学生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一)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独自思考: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在书上画线)

  2、(1)全班交流。

  (2)学生观看课件,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后感情朗读。

  (二)小组活动,探究月球之迷

  1、小组内认真读学习任务并合作完成。

  2、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3、学生自由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月球资料和月球之谜。

  1、课件出示月球环境录象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3、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

  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假如有一天将一部分人移居月球上去,你觉得可以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从课外书上学得的知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四、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学生从课文中学则喜欢的词语进行积累并抄写。

  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景色奇异 实验结果 月球年龄

  简洁、清晰的板书是课程重点的最好体现。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在情境中领悟、体会、明白给予是快乐的真正含义,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微笑着)同学们,圣诞节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要?(想)老师知道大家特别爱看书,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书签,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请小组长帮忙发一下,每人都有(学生报告一人没有)不好,怎么办?谁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一学生让书签。)

  你把你的书签给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非常感谢你,感谢你。帮助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对大家)收到了圣诞节的礼物,你们快乐吗?(齐:快乐),某某帮助了别人,他也感到很快乐,因为,(齐读:给予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给,付出。)

  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13页,轻声快速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出示大屏幕)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这么多份给予,你觉得哪一份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汇报:

  谁来说说,你能想象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来当当这个小男孩。

  (充满自信、自强读。)

  我们在读这部分的时候,我们要读出羡慕的语气,小男孩真羡慕保罗的哥哥,能够给予弟弟一些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将自己对小男孩的敬佩和自己的感动读出来。当你听到这个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

  保罗跟大家一样,也很吃惊,你能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说保罗的想法吗?

  出示:保罗原以为 ,没想到 。

  小结: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来当这样的哥哥。这么小的孩子,心中想到的不是从别人那儿获取什么,而是时时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多么令人敬佩的小男孩啊!面对这一切,保罗不由自主地请小男孩坐上了他的新车,去兜了一圈。可是在兜风的路上,保罗又一次错了,那这一次,他又错在什么地方呢?(保罗以为小男孩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想告诉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你一辆新车)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小男孩说的话。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想想,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要把快乐给弟弟)小男孩虽然小,但是他从小立下了在圣诞节时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的愿望,多么了不起啊!

  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大家感受到了?指名读句子(读出对弟弟的关爱),评读。能说说原因吗?

  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深感意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齐读12自然段)。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出示题目: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

  你可以选择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

  小结:小男孩非常爱自己的弟弟,他希望送给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辆新车,带弟弟到外面去看好看的圣诞礼物。现在保罗帮助这兄弟俩实现了愿望,他还从小男孩身上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课堂总结,延伸情感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有很多。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让自己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对出让书签的同学)刚才你把你的书签送给了别人,你觉得这是快乐的,你比大家都先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助人为乐的精神,我送给你一张我最喜欢的书签。 送学生书签,将上面的话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师:(放音乐《爱的奉献》)同学们,人的一生就应该光彩的活着,就应该时时想着为别人做些什么?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保罗哥哥因为 ,小男孩是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 而感到快乐。

  大家说得真好,此时此刻,老师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会很深,请大家把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认认真真地写在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书签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把你写的大声读出来。

  全班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句话:尽可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173页《一个苹果》,老师希望你们能够静静地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感受。

  四、活性作业,意味深长

  这节课结束了,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布置作业,你想完成怎样的作业?

  学生交流。

  (学生会这样回答:我想帮助别人。准备:你看到谁有困难的?有什么困难?物质上的缺少或者是精神上的缺少。你有没有同学在精神上不振着,你去鼓励他。)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整体思路

  (1)轻松的话题导入。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通过追问,分析课文其次部分。

  (4)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5)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6)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此文十分感兴趣,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并且课文也十分浅显,因此,对于教材的理解问题应该不大。但学生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因此,还是应该简单的查找资料,开阔视野。另外,本文对人类的启示是个难点,学生想的也许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1、重点拟定原因及怎样落实。

  (1)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在读书中落实这一问题。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本文,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朗读后,圈点勾画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 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 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 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 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 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 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 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 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小鸡的孵化过程;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借助课文插图;抓住关键词体悟小鸡内心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巩固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围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谁能为大家说一说周围的世界美在哪呢?

  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师鼓励评价。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粘贴画)小朋友,你们瞧,这幅图画上那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图画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学生分小组相互读词语,相互评价,小组推荐优胜者,再全班比赛,评出优胜者,奖励一幅粘贴画。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师: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投影图下的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让学生认真的读两遍。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能找出来后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吗?

  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三个词,想象画图。

  教师分别出示投影,向学生展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画,加深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4、复习诗歌《家》(新课标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课文):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多美呀!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一首诗来赞美它吗? 齐背诗歌《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提出朗读要求: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得的本领!展示什么本领呢?第一,展示我们读课文的本领;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本领。有信心吗?好,老师要求你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2、 出示问题,指导阅读:

  ⑴、小鸡在蛋壳里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啄破蛋壳看世界很容易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关键词予以提示:“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⑵、小鸡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样吗?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它的表现会怎样?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一撑”、“就·撑破了”。“叽叽叽”,“慢慢”。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并准备对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并衷恳接受学生的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境,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课文,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生共同玩抢接读比赛 。

  2、师: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你们谁喜欢哪一部分课文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让大家评一评你读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后展示读课文的本领,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头饰:

  师: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蛋壳,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小鸡。谁喜欢演小鸡?指名愿意展示的学生戴上。

  师:现在你戴上蛋壳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鸡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请戴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和惊奇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结束,把头饰奖励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五、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尝试当堂背诵课文。

  六、作业:

  画画写写:《美丽的世界》。

  要求学生课下在回忆课上内容的同时,想象画出身边美丽的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梅花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梅花是中国的名花,历来都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你能吟诵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吗?(学生吟诵诗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梅花魂》,感受《梅花魂》之所在。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课文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到的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4.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5.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6.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六.总结归纳。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

  1.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诗歌《乡愁》

  八.板书

  6.梅花魂

  读诗落泪、

  珍爱中国、

  不能回国伤心流泪、

  赠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潸然泪下

  (中国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图上都画了什么?你们喜欢这些荷叶吗?

  你能说说这荷叶怎么样?

  (用上荷叶说话)

  出示课题:

  荷叶圆圆。

  学习“荷”字。

  复习古诗《小池》。

  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伙伴,听听都有些谁!

  二、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发言板贴: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我们一起来招呼招呼他们吧?

  指名,齐读。

  三、初读课文,画本课生字,要读准字音

  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想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进行识字教学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句子识字:

  ⑴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摇篮:是婴儿的专利,做摇摇篮动作。

  晶:三个日头照在水珠上,亮晶晶。

  ⑵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停机坪:学生试着自己理解。

  翅膀:做动作。

  有了翅膀你最想做什么?

  (激励学生想象回答)

  ⑶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蹲:做动作理解。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它会怎么歌唱呢?

  (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回答)

  ⑷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嘻:做动作理解。

  ⑸ 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2、游戏:

  摘荷叶。

  3、读句子巩固生字:

  ⑴ 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荷叶上的小蜻蜓。

  ⑵ 小蜻蜓立在它的停机坪上,展开了透明的翅膀。

  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引导看图:

  教师描述逐段引读。

  2、分角色练读。

  六、想想说说:

  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