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07 21:34:39 来源:高考在线

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篇一: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课,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方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游戏”便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要善于将教学中的内容或问题,设计到“游戏教学”中去完成,莫将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创造,探究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提示、点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启发、引导,激活内容,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何时把游戏引进科学课堂,寓学习于快乐的探究之中呢?

  一、课前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一堂课的开头,学生精神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里还想着课间的活动,教师若这时就导入新课,那未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在这时应用科学游戏,让孩子们在课前几分钟品尝一下小小的“游戏点心”,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又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用游戏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巧妙地接触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轻松自然,直奔主题。例如教科版《光》这一单元第一课《光和影》教学中“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我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操场玩踩影子游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即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面、地面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而且这个游戏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科版《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教学。在“引入新课”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们推荐出班上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同学和一个力气小的同学,两人各压住木棍的一端,看谁能使对方的一端翘起。但是,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木棍一端,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木棍一端,结果力气小的同学几次都轻易获胜。这样的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他们质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了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并在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发展。通过游戏,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

  二、课中游戏调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为了调节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游戏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中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推手掌的游戏,请大家跟老师做动作:将手掌放在桌面上向前推,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有一种力阻止我的手掌前进。

  师:当你的手掌用力压住桌面向前运动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阻止手掌前进的力更大了。

  师:这种阻碍手掌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手掌离开桌面在空中向前推进,你感觉到摩擦力了吗?

  生:没有。 、

  师:手掌放松地贴在桌面上静止不动,你们能感觉到摩擦力吗?

  生:感觉不到。

  师:谁能说说,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的?

  生:手掌要接触桌面,还要向前推,才能产生摩擦力。

  师:对,两个物体的表面必须互相接触,而且相对运动才能产生摩擦力,我们称它为摩擦力。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学生玩推手掌游戏,亲身体验到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的产生须具备的条件,从而准确理解摩擦力。

  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好动力。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我们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一种游戏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玩”(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然而“此玩非彼玩”能将科学知识巧妙地渗透在玩中,玩出内容,玩出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教师一开始便向学生提出要求:今天研究的是米饭,大家要先将手用碘酒消毒,再用消过毒的手每人数出l0个饭粒,千万注意别弄脏了饭。学生们的兴趣可浓了,非常小心地数着,但是结果人人手中的饭粒都脏了。他们好奇极了,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提出了“饭粒为什么变色”的问题,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抓住机会,要求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为什么消过毒的手拿了饭粒,饭粒都变了色?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这变色的物体到底是什么?他们经过认真探究讨论,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变色,而是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才会发生颜色反应科学道理。在小学科学课的教材中,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学生们的有意注意,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他们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科学教学才能得以完美的提高。

  三、结课游戏加强效果,产生期待效应

  在将要下课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加强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以愉快心情结束“课尾”。同时,他们又将迫切期待着下一堂科学课的到来。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如杨晓林老师的《光的传播》教学片段中。

  游戏拓展

  师:同学们学习了一节课,既动手又动脑,现在一定很累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好吗?

  生:好!

  (打开投影仪,让光照在银幕上,教师演示手影游戏.)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谁还能为大家演示出更多的动物?

  (学生兴趣倍增,纷纷举手.教师叫两位学生上前演示。)

  师:他们的手法怎样?

  生:好!

  师:关于手影的游戏,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些有趣的“小动物”是怎样形成的?

  生:因为手是不透明的,它挡住了光,于是在手的后面形成了影子。 生:手影的形成与光有关,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生:手影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光从手的周围透过去,照在银幕上,形成了光亮部分;一部分光不能通过手照射过去,于是在手的后面有一片黑暗部分,手的影子就是这样形成的。

  师:说得真精彩!

  评析:手影游戏直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兴趣高涨。

  儿童虽然天性好奇、乐于探究,但是对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不会有兴趣的,只会应付了事。而手影游戏直观生动,对这节课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个主要内容学生记忆深刻,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课外游戏活动,延伸时间和空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还指出“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皆科学,即使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也渗透着许多科学。

  “玩”科学小游戏有“踩影子游戏”“手影游戏”“磁铁游戏”等,这些小游戏都是常见的,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再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滑轮组》中的“有趣的游戏”。

  篇二: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我的手》这一课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做剪刀、石头、布游戏活动先激发起孩子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最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教学任务分析:

  《我的手》一课是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单元中的一部分。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其中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探究心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验中,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

  2、用各种方式获取有关手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合作学习,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以及分享成果。

  3、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基本知识,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

  难点:小组的合作学习,自选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创可贴、吸管、胶带、空管、信封、橡皮筋、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你们会玩吗?说明规则 。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形式选出组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一个以手为主的游戏,从而比较顺利的引出了观察的对象。)

  (二)、探究手的用途:

  1、教师:我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身体的哪一部分?(手)

  平时,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交流。(写字、打乒乓球、制作模型……)

  3、教师:我们的手真灵巧啊!

  (通过询问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手的兴趣。老师着重表扬了手的灵巧性,为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作一个铺垫。因为整个科学探索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学生有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的困惑,才能形成对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的探索研究。引导出有价值、有探索意义、有利于课堂开展的问题,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往往生成的问题较多,但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所以设计了一些隐藏的铺垫。)

  4、谁能用灵巧的手模仿几只小动物的样子。(利用投影仪)

  5、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再次让学生用灵巧的手做几只小动物。让灵巧这个词语浮在学生的脑海中。随后把〈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感兴趣并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在他的内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寻找的欲望,在欲望的引导下观察就有了目的,学生往往能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多。)

  6、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手,研究我们的手为什么这样灵巧。

  (三)、观察猜想:

  1、既然要观察“手为什么这样灵巧”,是不是我们先要仔细观察认识自己的手有什么特点?

  2、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观察手的什么?

  出示友情提示:手上有什么?手是什么样的?五个手指是怎样长的?动动你的手?想想

  手为什么会这样灵巧?……

  3、分组活动:下面我们就带着(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和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的一只手,然后小组合作把观察到特点简要的记录下来。

  (由于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大无从入手,冷却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参与性不高。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小的问题提示给学生,学生观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兴趣也有了。)

  4、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资源并来共享: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内容:褶皱、关节、特殊的大拇指、手指骨头……)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6、(1)小结,激励:

  (2)既然我们的手这么灵巧,你们觉的灵巧的手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刚才观察的内容进行猜测)

  (四)、体验验证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1、我们怎样能证明刚才的设想是正确的呢?

  2、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3、老师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是不是对大家有帮助。出示材料简介。

  4、出示友情提示: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如果没有大拇指,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

  5、学生选择材料验证设想,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6、汇报表演,说说感受。

  7、没有了大拇指,的确很不方便。但是有的残疾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大拇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

  (给学生自由的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体验活动小结: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游戏,老师觉得大家有点累了,现在休息一下,并把桌上的材料整理好,顺便想一想“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其实,手的灵巧除了与关节、褶皱、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脑、神经、血管、肌肉也有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比一比,哪些小组收集的好。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五)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手不仅灵巧,它还有其他的本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请坐好。

  1、老师袋子里有些好东西?谁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2、学生先把材料袋放到指定地点,再上台尝试。你感觉它像什么?为什么?把物品送给学生以作奖励。

  (以实物作为奖励,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对科学活动课的另一个推动力,并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3、手能感觉物体的什么?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手的本领。每个人从组长那里拿出一个信封,闭上眼睛摸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开始。

  5、请打开信封看一看,猜对得请举手

  (六)、小结

  课外延伸:

  出示小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用灵巧的手也做个小制作,好不好?

  板书:

  观察手

  关节

  手的灵巧 褶皱

  大拇指

  篇三:科学课口袋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和户外活动的快乐,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与亲近,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阳光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影子在不同的时间里是不同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与阳光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原因。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阳既熟悉又陌生。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到太阳与人类、自然界是有关系的,也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太阳有关。但是太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自然界有什么作用,影子与太阳,影子与我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影子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太明白。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影子形成、变化等这类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因此,学生对太阳的认识是浮于表面的,缺乏深入地认识和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知识。虽然他们对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但是对于探究的方法掌握不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和户外活动的快乐,表现对大自然的亲近。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一些和阳光有关的自然现象。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切入主题,通过师生交流,知道阳光与自然、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产生对太阳、自然的喜爱。通过观看视频“踩影子”引出“影子”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讲述影子形成的原因。然后让“踩影子”游戏冠军介绍获胜秘诀和借助手电筒玩手影游戏,使学生知道影子是随着人的行动、姿势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学生课前观察记录,课上交流,使学生了解影子变化的规律。最后,教师通过光的解析实验使学生知道光的组成,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阳光的温暖和户外活动的快乐,表现对大自然的亲近;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一些和阳光有关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了解影子与太阳的关系,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表现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组织学生观察、测量影子;准备三棱镜。

  学生准备: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在早上、中午、傍晚观察自己的影子,并测量,填写表格。表格如下:

  课时安排

  2课时。

  完成话题“奇妙的光和影”“美丽的彩虹”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受阳光

  1.猜谜语:“看时圆来写时方,人畜没它不健康。冬季短来夏季长,庄稼没它不生长。”猜一猜是什么?

  2.提问: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小结: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呀!它不仅提供给我们光和热,还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设计意图:感受阳光与自然、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产生对太阳、自然的喜爱。】

  活动二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1.[播放动画: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讨论:一天当中,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

  小结:在一天当中,早晨日出时影子特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将逐渐缩短,到了正中午影子最短,午后影子又由短慢慢变长,日落时影子又会像早晨一样很长很长。

  3.[出示图片: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4.根据课前的观察及游戏,进行交流讨论:阳光、我们和我们影子是什么关系?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在玩“踩影子”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阳光和我们的影子分别在我们身体的两侧。每个同学都必须根据情况调整自己身体的动作与姿势,这样才能使影子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才能避免被追赶的同学踩到自己影子的头。(板书: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阳光与影子的关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三 美丽的彩虹

  1.交流经验: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看见彩虹时的天气怎样?

  [出示图片:彩虹]

  2.拓展活动:引发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寻可以看见彩虹般色彩的游戏活动(如用肥皂水吹泡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户外做游戏,体验光与色彩的变化。

  [出示图片:七彩的世界]

  3.观察实验:教师做三棱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或灯光下三棱镜中光的折射变化,看看光线通过三棱镜变成了什么颜色?(板书:美丽的彩虹)

  小结:其实太阳公公的光是由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的,当光线经过折射后我们就能看到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平时,下雨后空气中会有很多的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大大小小的水珠,太阳光照在水珠上,光线发生了折射,就出现了非常美丽的彩虹。

  【设计意图:观察生活中与阳光有关的有趣现象,产生对自然中各种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作用大奥秘 光

  物体(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