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石壕吏》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11 16:11:26 来源:高考在线

  《石壕吏》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未直接点明而又很复杂时更是如此。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诵读至堂上背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归纳法、赏析法、表演法、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整体感知——揣摩模拟人物心理——短剧表演点评”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进行一次穿越,我们“梦回唐朝”,去拜访一位大诗人——杜甫。

  一、《梦回唐朝》之第一站: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二.《梦回唐朝》之第二站:了解一段历史 安史之乱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三吏” “三别”.

  三.《梦回唐朝》之第三站:拜读一首诗 《石壕吏》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熟读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背诵这首诗。

  (二)读诗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五言:二、三停顿)

  3、读出感情。(语调要低沉、悲愤沉郁)

  1)、读准字音。

  逾(yu)邺(ye)戍(shu)老妪(yu)咽(ye)

  2)、论诗

  1、论思想内容。

  2、论写作特色。

  3、论遣词造句。

  四.《梦回唐朝》之第四站: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五.课堂检测

  1、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表明“老妇”一家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

  六.背诗

  1、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2、按图索“意”,读图背文。

  七、告别唐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战争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不让:“三吏”“三别”的悲剧重演!

  八、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石壕吏》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走、致词、裙、前途等。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3、了解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与学设计

  一、导入

  1、播放视频材料。

  2、导语。

  二、教学

  1、读一读

  (1)读背景材料。让学生先读注释①,并看教材插图,了解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让学生圈点批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学生交流后,教师以课件展示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让其他同学做评价。

  (4)教师范读。强调感情。结合具体诗句做朗读指导(停顿、语速、语调方面)。

  (5)学生齐读。

  (6)你读出了什么?

  2、理一理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读诗,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夜捉人”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想一想

  (1)读后,你对诗歌及其诗人杜甫有什么话要说吗?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你如何认为?

  (3)题为《石壕吏》,作者为何不把差吏的话直接写出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中探究问题。

  4、练一练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能的话,让学生试背。

  5、写一写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若有兴趣,也可改写成一幕短剧。(提示略)

  三、结语

  战乱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封建时代社会的动荡,政权的更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人!(以歌曲《战争不是问题》做背景音乐,并以课件展示结语,以营造情景,引导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石壕吏

  杜甫

  《石壕吏》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并理解诗中相关词语的含义。

  2.品析关键词句,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悍吏的谴责。

  3.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诗意,体会诗人在巧妙的叙事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联系作者经历,感知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旧知

  1.读对联,猜诗人。以评价杜甫及其诗作的对联导入。

  2.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并交流有关杜甫的资料。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懂大意。

  2.教师示范诵读,学生朗读。

  3.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内容,并补充介绍作者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三、品读诗歌,重点研读

  1.思考:诗歌题目是《石壕吏》,可是诗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两句,主要篇幅却是在写老妇人的诉说,为什么?

  提示:细读老妇人“致词”的十三句诗,想一想老妇人的话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老妇人面对官吏怎样的逼问才有这番“致词”的?

  讨论交流,想象并补充官吏的问话,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思考:除老妇人的“致词”外,诗中还有哪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四、再次诵读,感悟情感(完成表格,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熟读成诵,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2.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发挥想象,合理补充故事情节,注意对人物进行具体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适当加上环境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