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愿意把它读懂吗?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么,还应该怎样学习呢?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遗恨不见九州同
示儿
遗愿王师北定
教学后记: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时局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朗读时,“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学习新诗《示儿》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然是“万事空”,为什么临死还要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8、读课外短文《示儿》。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布置作业
1、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歌曲《满江红》。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那陆游写了什么?
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
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
师:元——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
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九州——全国,同——统一。
师:当时诗人的国家遭遇了怎样的磨难?
(生说,然后读大屏幕上的资料,了解历史上的宋朝。)
师:读了这段历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板书:外敌侵,祖国分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②二探“悲”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诗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陆游的生平简介,了解诗人。出示其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读,抽题。
师范读前句,(生谈一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河?)
师:“三万里”“五千仞岳”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师: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诗人为何而悲了吗?
(生谈感受)板书:山河破
生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师: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配乐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这样被踏在了敌人的铁骑下,老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生说)板书:遗民泪
师: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历史资料,古诗《题临安邸》。(生自己读。)
师:游人:这里指谁?他们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哪个字体现了他们那种不忧国患,醉生梦死的生活?(生说)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泪尽”,一边是“寻欢作乐”你的心情怎样?从中你又感受到诗人为什么还悲?(生交流)板书:朝臣昏骄奢淫。
带着理解再读诗句。
3、悟“盼”情
诗人就是带着这么多的悲伤离开人世的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尽管金兵入侵恨,尽管山河破碎痛,尽管遗民泪尽哀,尽管昏君无能愤,但是作者还是充满无限的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此时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答。板书: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执着不变的信念,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爱,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带着这分情,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生齐读。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品佳句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士?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二)新授
A、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3、引导说题意。
B、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朗读《示儿》。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感情朗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的是什么?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
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一个“悲”,一个“盼”。同学们,就是这种感情的《示儿》。学生感情诵读。
C、拓展
正是因了这强烈的爱国感情,陆游在20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他直到40多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一生并未做过高官,而且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时他退居家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直到82岁,他还高唱(出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在世时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伤心悲愤(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但他坚信着失地定能收复,祖国定能统一,临终前谆谆嘱咐着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互文引证,体察诗蕴
1、拓展《题临安邸》。
引读思考,从诗中你能看到什么?那些南宋的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在干什么?
生交流。
从诗中,你能看到南宋统治者发兵征战、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行动么?没有。大敌当前,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只知道朝朝寻欢、夜夜作乐,他们何尝似陆游为山河的破碎而伤心?他们何尝似陆游为百姓的痛苦而忧虑?他们何尝似陆游为收复失地而着急?他们何尝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们已经葬送了一个繁华的汴州,这样下去,锦绣如画的杭州也将葬送在他们手里。
面对他们,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2、对比体验
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西湖边上却是歌舞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压下度日如年、渴盼统一——南宋的统治者们却在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让陆游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家破碎而悲,为统一国家而战。临终之际,陆游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南宋统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学生想象写话。
这就是陆游——一个对侵略者满腔的恨,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爱的陆游。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崇敬吧。
(三)作业
陆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其中很多都是爱国名篇,被广为传诵。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等等,课后同学可查阅诵读。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更加钦佩陆游,而他的爱国精神也一定会深深地植根在你们的心中!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我们应该抓住哪个字来读?你从中读出什么?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想象,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想象……如果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板书设计: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死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2023-08-03 10:57:47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2023-08-15 08:34:37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023-08-18 02:51:46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2023-08-03 10:57:47
二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2023-08-15 08:34:37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023-08-18 02:51:46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05 06:42:5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01 03:38:2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7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