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难点)理解“我”(中年人)对于生活的使命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吧!一家人手牵手,轻轻地,自由地漫步田间、道旁。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散步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恰恰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散步》,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来体会一家三代之间那种互敬互爱的深挚感情吧!
二、阅读思考
1、学生自由发言,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师归纳:感受最深的句子往往是:优美抒情的句子;带有生活哲理的句子
2、“这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十分和谐”,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来? [来源:]
明确:
情节 发生:母亲老了、身体不好;我提出“散步 ”(爱母) 内容
波澜 发展:母亲走大路 ,儿子走小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爱幼更尊老) 真切
起伏 高潮: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听从儿子更爱 孙子) 感人
3、人物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散步”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呢?
明确后齐读第4节。问: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 大地新绿(铺) 大自然的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 树 上的嫩芽(密) 生命 写 抒
田野的冬水(起) 景 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春天生机盎然的特征,写景为抒发对生命的热爱
4、设计“我”这个形象的好处?
“我”(祖孙间的桥梁)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心理描写
(人到中年 承前启后)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责任使命
三、破读
破读是一种先将原先语言作一些临时性改变(或调、或换、或删、或改)然后与原文作比较品读,最终达到理解原文目的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种语言凝练、语意隐蔽的文章,如《散步》
<1>、调
摘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词语的位置不能换。其一,母亲老了,自然是我陪伴;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其 三,妻儿走在前,母亲的视线就会受影响。这样安排,体现了儿子的匠心。
<2>换
摘句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抱”不如“背”,母亲不能去抱,背,一是稳,二是视野开阔。
<3>、删
摘句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话不是在写“散步”。可是没有它,散步就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散步了,因有些老人挺不过严冬,必然影响母亲的心情。所以,我必须在她最后的日子里,陪她欣赏这大好春光。这是多么重大的使命啊!岂能一删了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们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说“梦”中训练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气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由此引出世界或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今天让我们去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科技先进水平。
(由学生喜欢的图片或模型引出科技发展的话题,既实现了内容的过渡,又对学生进行了科技教育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一、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本课只有识字任务而无写字任各,结合本课重点指导默读的教学任务,在识字中就对学生的默读提出要求。并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的识记,特别是儿歌的引入,还起到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默读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充分放手指导学生读书,采取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三、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四、拓展
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想像,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愿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表现能力,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体现学科整合思想和大语文观念。)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移居:改变居住的地方。
污染: 空气、土壤、水源等混入有害的东西。
预订:预先订购。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认知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
二、能力目标
凭借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三、情感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四、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五、教学难点
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六、教学准备
一束玫瑰花,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生:玫瑰花!
师:闻闻看,告诉大家是什么味儿的?
生:香香的!
师:老师告诉你啊,这玫瑰花有许多颜色,要不要欣赏一下玫瑰花?
生:好!
(看玫瑰花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说是什么颜色的)(课件)
师:小朋友们,这玫瑰花不但颜色多,气味香,而且它还有许多好处呢。它可以作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礼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用玫瑰花瓣来洗澡能够提神,美容,如果把它的花做成干花还可以泡玫瑰花茶,用来减肥、美容,还能治病呢!你说玫瑰花好不好?
生:好!
师:玫瑰花有这么多的好处,森林里的小鹿知道了,它呀,想在自家门前的花坛里,栽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
小鹿的玫瑰花(板书)
(二)、感知全文,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
结合多媒体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⑴我学会了哪些问题?
⑵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⑶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教师要做好统计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师生合作解疑。
(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质疑,多媒体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⑴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⑵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栽的玫瑰花。
生: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玫瑰,真是遗憾。
师:你从哪个词感觉到这种“遗憾”的心情?
生:我从“惋惜”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惋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惋惜”的意思是可惜。
师: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
(多媒体出示玫瑰凋谢的画面)
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妈妈惋惜地对我说:“你回来得太迟了,没有吃到妈妈煮的鱼汤。”
生:看到我这单元的测试,又因为粗心没有全对,妈妈惋惜地摇了摇头。
生:……
师: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如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搜集与狼有关、带狼字的成语,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狼的形象或与情节有关的画面。
五、教学内容: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一,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如:狼真的该杀吗?
六、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并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创设情景:
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并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好了,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可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
3、检查阅读。
如果大家都对文章的内容没什么疑问了,我想考一考大家。出示材料5-7
4、看来大家都还解决的不错,请看下边的图片,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复述课文吗?
(1)复述:进一步理解,熟悉课文
(2)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出示材料8
(三)研读与赏析
1、赏析:
1) 文中有两个形象,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以该形象的语气来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 让学生根据同学的自述,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提示:可提示学生分析这些词语时从动作,神态或者心理方面表现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户的恐惧、机智等
3) 议狼:请学生多角度评价课文,并得出自己的启示。。
4) 你能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吗?或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课文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议论,点明主旨。同时明确这类文体的写法: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从而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揭示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然后抽读,看怎样才能读出讽刺的意味?
(四)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荐书目,蒲的另一篇文章。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3、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
附:板书
狼
狼 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 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抄写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分组分段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学会6个生字。
1.虫,chóng,拼读音节,读词语:虫子。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虫,ch4ng,独体字,按部件加笔画记字形,“”加第4笔竖“中”,第5笔提“”,第6笔点,“虫”。一共6笔,虫子的“虫”)
(2)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扁口“”,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压竖中线。第五笔提和第六笔点在下半格的上半格里。
②教师写范字,学生仿写字头。
2.河,hé,拼读音节,读词语:河水。
(1)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河,h6,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组成“河”。一共8笔。河水的“河”)
(2)指导书写。
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②部件位置: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口”压竖中线上下压横中线。
③教师示范,学生仿写,重点指导三点水的写法。
3.弟,dì,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教师边板书边口述笔顺笔画,一笔点“丶”,二笔小撇“”,三笔横折“”,四笔横“”,五笔竖折折钩“”,六笔竖“”,七笔斜撇“弟”。
(2)书空练习,口述笔顺笔画。
(3)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弓”中“”横压横中线,几横之间距离相等。第六笔竖压竖中线。第七笔撇,斜分左下格。
②教师一笔一笔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面,miàn,拼读音节,读词语:后面。
(1)识记字形,独体字,按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笔顺是。一共9笔。
(2)书空练习,口述笔顺笔画。
(3)口头组词语。
后面 面前 脸面 河面 面条
(4)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看准笔画位置,写字头,教师巡视,辅导订正。
5.正,zhèng,拼读音节,读词语:正在。
(1)识记字形,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笔画,笔顺是:一丅。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正在正好端正正午正方形
6.哥,gē,拼读音节,读词语:哥哥。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相讨论。(用熟字去偏旁,改笔画方法记字形,去掉“河”字三点水,把竖钩改成竖,是“哥”字的上半部,下半部去掉三点水)
(2)指导书写。上下各一半,第六笔大横压横中线。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巩固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虫子 正在 哥哥 河边 后面 弟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⑵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⑶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⑶ 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⑷ 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⑸ 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 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3、情感目标: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
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课件展示)
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它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走近作者
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通过预习说说你对作者感兴趣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在生活中,你见过屏风吗?在哪里?
2、教师配古筝乐曲,学生听音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
⑴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⑵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3、读后学习小组讨论明确:
⑴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⑵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五、研读赏析
1、请你来当设计师:了解屏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2、但是,你能告诉我,我应该买什么样的屏风呢?它有什么样的分类吗?
明确: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们能告诉我,总的说来,屏风的设置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呢?
明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4、所以,难怪作者说,“屏风”,是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可见,作者对“屏”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与“屏”相关的诗句,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作用是…………)
⑵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放在屏风定义后是起了……的作用)
⑶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结尾是为了说明……)
6、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加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和所介绍的古色古香的屏风相称,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
7、赏析归纳
⑴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⑵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
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①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②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六、总结拓展
1、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七、课堂拓展活动:“屏风”推销会
1、根据文中所介绍的关于屏风的知识,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座屏风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2、分组准备发言材料:画好设计图、写好发言提纲。
3、学生听完介绍后投票评出最具创意设计奖,并谈谈本次活动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风一样,曾牵动过古人丝丝情怀,但已经在今天这个主流生活中逐渐退却的物品呢?请以“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提示:可以写扇、铜镜、绣、瓷、墨、砚、陶……)
【教学设计说明】
《说“屏”》一篇说明文,本课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读写能力,并能对课文知识活学活用。因此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样处理,学生自然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难易度,学习小组也由好、中、差三类学生共同构成,这样便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课堂上词语的检测练习,朗读课文的练习,整体感悟的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而且随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说“屏”》只了解了屏风是什么,那么这堂课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知识用一用,给学生有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知识并加入美术知识的综合练习。由于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种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好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开端段,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第一课时是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教学中我先用大量的优美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后设计能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环节,让他们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践证明,这个设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拓展活动中,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六、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说明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把竞争悄悄引入课堂。)
4、课堂辩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三、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这样,有利于发展同学之间合作关系及友谊,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尊与成就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学生自由畅谈。
(学生整理知识,交流感受,感悟文学的魅力。)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0 01:13:24
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4 03:40:57
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2023-08-13 21:57:07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0 01:13:24
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4 03:40:57
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2023-08-13 21:57:07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05 06:42:5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01 03:38:2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7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