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雨后的森林》的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06 14:05:35 来源:高考在线

《雨后的森林》的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3.(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引: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

  开火车读。

  (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拽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丈的图片。

  三、细读课丈,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都行、喜欢的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2.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漂亮的景色?

  四、导读课文,读中感悟。

  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浯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3.指导朗读中间四句话。

  (根据学生的描述川页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让学生根据撑开、挂满、枕着、滴着这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表演。

  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丈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

  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引: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弹性预设

  把握生成

  《雨后的森林》教后反思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

  张琼秀

  1.引言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把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共同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及时应对预案的问题。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情境及导语的'设置,课件、教具的准备,教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却由于疏忽没有给任教班级的老师学生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加之多媒体设置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阅读课文,这是他们从汉语拼音到阅读课转换的第一篇,由于缺乏必要的预习、字词方面掌握不大熟练。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把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把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