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清句读。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明确: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据此推算,李白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也经常生出这样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宏伟志向的人,当他们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再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这个“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明确: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③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运用了夸张之外,我们看看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 “流水”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总结: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反衬。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恒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起兴。
⑤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明确:(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4、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5、这种欢乐,欢快是发自李白内心的吗?不是。
明确: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长安。在这之前李白是进过长安的,因为遇见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没有机会得到重用。这次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玄宗也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是临时、候补的身份。李白有没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在长安呆了两三年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词臣,后来玄宗还客客气气的让他卷铺盖回家,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打发出来之后呢。我们要知道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在东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里,在诗里他把长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我们看看这首《将进酒》写于哪一年呢?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被用无望。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是燃烧着那样的一团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李白在对酒当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气愤。这也足以说明这个欢乐不是发自李白内心深处的。
6、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真心话吗?怎么理解?
明确: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李白是要借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不满当中,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到古今,这是他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的总结。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内心是尊敬圣贤的。在这个时候,他内心确确实实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明确: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何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 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
明确:借酒浇愁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他是这样一种要追求个性解放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李白的一个性格特点的表现。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8、《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从这一点来说呢,这首诗就是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能流传千古呢?
明确:通看全诗,本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什么字?
明确:“愁”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国仇家恨、漂泊之哀融为一体。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传千古。
而李白这个愁仅仅是酒后发牢骚吗?(不是)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愁吗?不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什么意思?(古往今来)
那么,古往今来像李白这样的人是个体的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那个年代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李白的这种愁苦把悲、欢、愤、狂融为一体,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9、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里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明确:李白自幼接受儒释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0、李白的诗不仅在当时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对李白的评价。
①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贺知章:子,谪仙人也。
③“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将进酒》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将”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读,鉴赏课文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四、三读文本,深入解读
1.夸张在哪里体现?有怎样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飘逸?
五、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
感伤——洒脱——愤激——豪放
《将进酒》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味本诗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2、通过诵读,理清本诗丰富充沛的情感脉络,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狂放不羁实则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愤之情。
3、能够熟练背诵全诗。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三、教学手段
ppt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导入到本诗。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有“请、希望”的意思,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音义相同。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的愤懑和狂放。
(三)简介写作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李白内心极度苦闷。那一年,李白与岑勋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设宴饮酒,酒到畅快之时,李白对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将进酒》。
(四)诵读感知
李白当时唱歌的音乐曲调,今天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就不唱了,我们通过吟诵朗读来感受一把诗人的情怀。
学生朗读,教师作必要指导,全班同学再齐读。
(五)文本解读
1、李白劝友人怎么喝酒?
明确:乃狂饮。
2、李白为什么劝友人如此狂饮?
明确:为了尽欢、留名和销愁,其中销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万古愁”从何而来?
明确:有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坎坷的悲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4、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
明确:狂放不羁,任性率真,执着追求。
(六)结束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好朋友李白诗歌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用在《将进酒》这首诗上自然是非常恰当。李白的诗歌因为诗人内在情感的充沛,风格手法的多变,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最后全班同学再来齐读一遍结束。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读过的李白诗歌,试以“李白诗歌中的饮者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将进酒》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2023-08-01 10:55:44
关于《查资料》教学设计2023-08-03 18:49:45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2023-08-05 11:57:41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2023-08-01 10:55:44
关于《查资料》教学设计2023-08-03 18:49:45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2023-08-05 11:57:4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05 06:42:5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01 03:38:2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7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