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2.导语示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
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延伸练习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①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点评
本教学案学法指导鲜明而突出,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引导作用。
本教学案教学目标设计准确,重点突出,表述严谨,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把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的原则。在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在语文工具性方面,侧重基本字词等语言知识的积累,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流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学习心得》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3单元设计应用文档第2节制作作文选中的内容。本科是word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文字修饰、图形插入与修饰等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引入excel的一个衔接,为以后学习excel内容起到铺垫作用,了解表格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现表格在统计方面的优越性。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心里,我采用构建主意理论为指导,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启发引导、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自我反思与梳理等方法,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借助学件、伙伴、老师的帮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含义;
(2)掌握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3)掌握word中修改表格的方法;
(4)掌握文字录入与修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五、教学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表格的表现形式;将学生分组,选好组长;制作好学件;网络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得新知。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启发学习、作品评价等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得真知,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以一个小比赛导入,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来做抢答比赛,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的反应快,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他们所得到的材料都是关于校运会成绩的材料,所不同的是男同学获得的是文字材料,女同学获得的是表格材料,他们根据我提出的三道问题做抢答,看看最后谁会获胜。可想而知,显然是女同学获胜了,获胜以后,老师提出问题:“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女同学会屡战屡胜,她们获胜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想。”接着老师通过广播展示两位同学的材料,同学看了之后得出表格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便于查找和比较,老师总结,引入课题。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中学的心理特征,全班每位同学都非常瞩目这个比赛,都想自己的队获胜,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启发学习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含义,学完后学生学习word中绘制表格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主动的学习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我就布置任务一让他们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培养其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插入表格,尝试如何增加删除列,当学生完成后我总结word中插入表格常用的三种方法以及修改行列的方法。
展示第二张表格,请同学观察刚才绘制的表格和这张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的发现某些单元格发生了变化,行高和列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布置任务二,请同学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自己探究实践完成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调整行高和列宽。在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我先不作提示,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乐在其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从刚才学过的利用表格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按钮入手,既然有笔,那么有没有橡皮呢,从而启发学生用工具栏进行单元格的合并,学会知识的迁移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相互协作,学生反馈问题,老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拨,请学生演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并进行总结,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利用菜单法对单元格进行合并与拆分必须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而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合并与拆分时必须注意某些表线是不可以被擦除的,这种情况下表线会变成灰色,一旦擦除必须重新利用笔画回去。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flash动画播放用菜单法进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使学生记住关键的步骤,至少掌握一种单元格合并与拆分的方法,进而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完成任务二以后,学生对word中表格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很想展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继而布置任务三,请同学在原先表格的基础上修改表格,完成规定表格的制作,并输入文字,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表格中间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的格式与对齐方式,这个根据前面学过的word操作,学生很容易掌握相关的操作,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表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进行探索实践,完成任务三。本环节我采用了比赛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表格的修饰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探索实践对表格的修饰,体现分层次教育。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以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看看谁做出的表格好,先是小组互评,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参加评比,在评比时小组要派代表来说明为什么推选改作品,被推选的作品特点是什么。教师总结点评,给予评价。学生根据评价,填写本次的心得体会表,将本节课的心得体会以及需要改进和不明白的地方填入表格,提交本节课的作业。最后我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word中如何插入表格,如何插入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如何对单元格进行拆分与合并,在表格中录入文字,对表格进行美化,其实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制作的学习心得表外还有很多表的应用,比如说火车时候表、体检表、棋盘等,希望我们同学能观察生活,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巩固与反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能及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得到反馈信息。为了突出本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练习,画房子,通过拆分合并单元格,画出房子的窗和门,使学生对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行列的插入与删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最后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并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学与不足作反思总结,最后以作业形式,将表格一起提交给老师。这样的设计,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知识点得到及时反馈,做到既面向全体,又突出了个性。
(四)学生总结
在平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改变由教师总结的老套。本课我让学生自己谈谈今天学会了什么,这是一个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梳理过程,在评价时请同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知识、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老师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学习作一个反思与总结,对知识的巩固有一个提升。
七、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思想:
1、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创设情境与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竞赛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使得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八、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最后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将所做的表反馈给我时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学的打字不是很熟练,影响了最后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同学自己操作尽管很好,但是请他来谈谈自己创作的心得时,往往羞于表达,我觉得应该多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篇4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的歌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王二小”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按要求说图意。
(1)每幅图上画的都有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在小组内说一说。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4.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zh,不是z。
5.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读,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三、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篇5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生词
二、讲解新课
(一)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2)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3)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4)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往下读吧!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指导背诵
1、闭目养神,抛弃杂念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游百花园。吐纳呼吸,气沉丹田。
2、学生自读,
3、教师出示课件(一)
4、教师出示课件(二)
四、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篇6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任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5)同学们从以上五种不同的形状中,体会出了每种形状都很有意思。卢沟桥的狮子是不是只有这些形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6.引读。师:这些狮子真有意思———生:它们有大有小。师:大的———生:大的……小的……师:它们的形状———生:各不相同。师:有的———生:蹲坐……师:有的———生:低着……师:有的小狮子———生:偎依……师:有的小狮子———生:藏在……师:还有的小狮子———生:大概……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总评:本“教学设计”运用“质疑———析疑———解疑”的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朗读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教学有的放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图文紧密结合这一“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说图意,牢牢把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言的理解和积累结合起来;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4 12:42:45
语文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07 05:43:44
《水的秘密》教学设计2023-08-18 21:31:58
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4 12:42:45
语文四个太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07 05:43:44
《水的秘密》教学设计2023-08-18 21:31:58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05 06:42:5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01 03:38:2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7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