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壮族霜降节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1 19:33:12 来源:高考在线

2021壮族霜降节是什么

霜降时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天等县一直保留着一个节庆——壮族霜降节。对占当地人口98%的壮族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这项活动时在霜降节气正值晚稻成熟时候进行的,故也叫丰收节。

霜降节一般持续三个圩日,当地的壮族民众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走亲串戚、进行商贸活动,举办霜降歌圩等民俗歌舞活动,用以庆祝丰收、纪念抗击倭寇的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是一个有着丰富民俗活动内容的节日。

天等县作为壮族霜降节习俗的传承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秀丽,物产丰富,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打榔艺术之乡”“中国指天椒之乡”“中国苦丁茶生产基地”“中国锰矿生产基地”“广西劳务输出示范县”。这里的稻作文化十分丰厚,县境内有很多村名地名都用“那”字冠名,“那”即汉语“水田”的意思,由此可以证明天等的先民们在很早以前就学会种水稻。

霜降节就是依托于壮族稻作文化,最初与稻作族群地节期规律有关。宋代之时,每年农历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民众用新糯米做成食物,趁农闲的时间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并在霜降节期间买卖农产品和生活用具。同时,霜降节也要敬牛,让牛休息三天,禁鞭笞,期间如有牛意外死亡,则只能将牛埋葬而不得食其肉。凡稻作农事都离不开自然气候,跟一年之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有密切的关系。

人民随着节气的变化去调节生产、生活和安排相应的其他活动,去争取更大的收益。在长期反复循环的进程中,每个地域的居民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很多经验和产出各自地“节庆”,约定俗成,薪火相传。

霜降是不是降霜

霜降非“降霜”。“霜降”反映的是气温骤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霜降节气期间,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是不一样的。

霜是怎么“降”的呢

气温要低

物体表面温度低,其附近空气温度却相对高,就会形成一个温度差。

假如这个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那么在较冷的物体表面就会冷却周围较暖的空气,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就会有多余的水汽从空气中析出。

如果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0℃,那么析出的水汽便会在其上凝为冰晶,形成霜。

与物体本身性质有关

假如在夜间同类、同质量的物体同时向外辐射热量,那么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越大的物体散发的热量就越多,自身冷却的速度越快,它的表面也就越容易形成霜。

另外,表面粗糙的物体要比表面光滑的物体更容易向外辐射散热,所以很多表面比较粗造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比如土块。

受云彩影响

天空没了云彩,地面如同“揭了被”。有云的话,会妨碍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所以很多时候霜都会出现在晴朗的寒夜,这个时候地面辐射冷却最强烈,更有利于霜的形成。

微风

有微风的时候,空气会缓慢地流经物体表面,这样一来就能不间断地供应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

而风很大会导致空气流动的速度非常快,水汽和物体冰冷的表面接触时间变短;同时,风速过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很容易混合,不利于降温,最终也会阻碍霜的形成。

研究发现,当风速达到3级或者3级以上的时候,形成霜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寒冷季节里的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才会出现霜的踪迹,而这种天气一般出现在冷气团笼罩的时候,所以霜出现后的几天天气往往比较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