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小雪节气的来历及传统美食

更新时间:2023-08-13 10:09:45 来源:高考在线

小雪节气的由来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在今年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从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开始,到12月7日或8日结束。从这个节气开始,北方开始下雪,但雪下的次数比较少,雪量不大。小雪期间气温继续走低,直接表现就是使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同时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大家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专家告诫大家,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西兰花、黑木耳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小雪吃什么传统美食

1、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很适合冬季养生食用。

2、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3、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4、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24节气小雪节气食疗

五谷杂粮粥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

制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

石斛麦冬茶

材料:石斛6克、麦冬10克、绿茶3克。

制法:将石斛、麦冬洗净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焗15分钟即可。

功效:养阴和胃,醒脑提神。适合平素嗜食辛辣、胃燥阴伤、口干便秘之人。

花生红枣鸡脚汤

材料:鸡脚4对,瘦肉50克,花生30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鸡脚斩开,瘦肉切块,与其它材料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润燥养阴,补血养颜。适合阴血亏虚、皮肤干燥之人。

黑豆枸杞塘虱汤

材料:塘虱鱼500克,黑豆100克,枸杞15克,陈皮5克,生姜3片。

制法:塘虱鱼宰杀去鳞、鳃、内脏后洗净,黑豆提前3小时浸泡,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大火煮开,用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滋阴养血。适合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