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2023端午节的放假安排及养生技巧

更新时间:2023-08-16 21:13:51 来源:高考在线

2022年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

2022年6月3日(周五)-2022年6月5日(周日),共放假3天。

2022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22年端午节时间是2022年6月3日,星期五。农历壬寅虎年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拜神祭祖、迎祥纳福、辟邪禳灾的节日,亦有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或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的养生技巧

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用糯米酿成的黄酒一般酒精度数不高,在中医里可作药引,平时有服用药物的市民可以少量喝一些黄酒,能够起到活血发散的功效。另外,马上要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平时少量的黄酒还能温经通络,祛除体内湿气,预防感冒。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说的是这一时节的黄鳝最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端午节在小暑之前,虽说还不是黄鳝最好吃的时候,但鳝肉所含营养多,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含量都很丰富,吃黄鳝能适当补充维生素,也能祛风湿。

端午节前后是黄鱼的产卵期,此时的黄鱼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谷氨酸含量的增加使鱼肉鲜美香甜。新鲜的鱼肉中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碘等无机盐含量都很高,加之鱼肉组织柔软,易于消化吸收。

民间有吃了咸蛋黄,夏天不中暑的说法,咸蛋黄具有一定的防暑、开胃的作用。夏天人体容易出汗,咸蛋黄还可补充人体缺失的盐分。

而此时的黄瓜正是上市的时候,它具有除湿、利尿、降脂、镇痛、促消化的功效,尤其是黄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肠内腐败食物排泄,而所含的丙醇、乙醇和丙醇二酸还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对肥胖者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利。

不过,吃“五黄”并不都科学。咸蛋黄胆固醇高,心血管病人不宜吃;而雄黄的化学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加热后成为毒性很强的三氧化二砷,因此,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已不再延续了。

除了“五黄”以外,还有防“五毒”的说法,“五毒”是指毒蛇、蜈蚣、蜘蛛、壁虎、癞蛤蟆。在古代北方,每至端午,人们要涂饮雄黄酒,在手足腕处系挂五彩丝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

有趣的端午节别称知多少

1、端阳节:午为“阳辰”,按十二地支的说法,五月为午月,第一个午日即初五,这一天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节”之称。

2、重午节: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3、粽子节:粽子是各地端午节必备的食物之一,尽管各地发展出了各种端午节的食俗习惯,但粽子永远是端午节的灵魂,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

4、五黄节: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5、龙舟节:端午节是上古时代的节日,先人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神,这个活动来源于部族的图腾祭祀;也有说法赛龙舟源于战国时期人们争相打捞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遗体。

6、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的日子,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7、诗人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与屈原日的说法类似。

8、解粽节:这个名称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9、天中节:端午节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因此称为天中节,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记载:“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10、正阳节:正阳节是越南对端午节的称呼,端午节从中国传入到越南后就有了这一别称。

11、端礼节:在湘南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礼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常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因此端午也称端礼。

12、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也与龙舟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13、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

14、菖蒲节、艾节: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15、女儿节:这一别称出自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16、躲午节:部分地区认为五月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这一天,父母都会把家中孩童送至远方亲戚躲避灾厄,因此称“躲午”。

17、地腊节:道教将一年分为五腊,五月五日即地蜡,《赤松子章历》记载“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学说里,腊日属良辰吉日,适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报平安。

18、当五汛:当五汛这个别称,是从古代沿海城市流传下来的,五月当午,潮汐高涨,在现代上海地区,还保留着这个对端午的别称。

19、天医节:古代天医节是祭奠医学始祖黄帝、岐伯的节日,相传黄帝询问岐伯,因此有了医术,中医也有“岐黄之术”的别称,这一天,民间会用露水和朱砂混合,点于孩童的额上或腹部,用以驱邪祈福之意,后来到端午也有这样的习俗,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端午的别称。

20、夏节:又叫五月节,这个名称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五月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