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冬至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冬至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3-08-01 05:10:06 来源:高考在线

1、冬至,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农历节气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文化中,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所以命名为“冬至”。

2、古代天文学们把冬至作为冬季寒冷天气的开始,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逐渐向北移动,白天变长,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但这是一个缓慢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地温逐渐降低,所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3、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之间气候差异很大,上述说法有一定局限性。比如东北地区早就冰天雪地,万物休眠,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依然山青水绿,万物生长。确切的说,是黄河流域进入了寒冬时期。

4、冬至过后,就要进入“数九”寒天了。那为什么要“数九”?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无法外出游玩,很无聊。大块儿的时间太漫长了,所以古人就把日子分割开来,每“一九”为一个小阶段,一段一段的过,让心情不至于憋闷到发狂,把心理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5、此外,自明代开始,亲友之间还流行互赠“九九消寒图”,其中有一种图叫做“素梅图”。顾名思义,就是画一张不上色的梅花图,或画梅花9朵,每朵9瓣,或者直接画81朵梅花,每过去一天,就用朱笔或黑笔给一个花瓣或一朵花涂色。这样九九八十一天过去,梅花涂完,已经到了农历二月份,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无聊的日子,就这么被古人过得充满了诗意。

6、那什么偏偏是“九”,而不是“数八”,“数六”?这就涉及到中国第一奇书《易经》的哲学了。《易经》认为,九为至阳,至大之数,冬至之后,阴气慢慢消减,阳气缓缓生发,九九之后,已到尽头,天地阴阳转换,寒尽暖来,万物生机盎然,所以又有“九尽桃花开”一说。

7、传统文化中有“四时八节”之说:“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八节”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冬节、亚岁等,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民间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中国这个提倡孝道的国家,重要节日都要进行祭祀仪式。民间在冬至祭祖,这一传统习俗至今在南方沿海部分地区仍然延续着;官方也会在冬至进行祭天地仪式,明清时期,皇帝都会例行祭祀天地,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8、正因为冬至如此重要,所以在古代,冬至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据《太平御览》记载,汉代的冬至假期是五天,皇帝大宴群臣,欣赏歌舞,吟诗作赋;百姓们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到了唐宋时期,冬至甚至与元旦(春节)一样重要,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官府放假,官员们相互宴请,老百姓们也走亲戚,互赠礼物美食。即使是穷人,就是借钱也要置办新衣,搞一桌好酒好菜,祭祀祖先,招待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