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行测如何复习策略大全

更新时间:2023-08-15 22:01:36 来源:高考在线

行测如何复习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题型主要有三类:概括类、细节类和表达类。

概括类,主要包括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标题选择题等。核心思维是寻找、概括文段重点;细节类,主要包括细节判断题、细节查找题、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题等。核心思维是将文段重点细节与选项一一对比;表达类,主要包括逻辑填空题、语句填空题、语句排序题、文段推断题等。核心思维是确保填入内容与原有文段的连贯性。

言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虫子们务必调整好心态,不急不躁,相信我们终将与美好相遇。

最后的15天,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首先,梳理主要题型的技巧方法。最好能把所有言语的知识点默写到一张A4纸上,然后对照基础课的笔记查漏补缺,加强记忆。其次,整理真题模考中的高频成语和实词。主要包括一些常考词语的惯用语境,近义词的区别、固定搭配等。最后,朗读文段。小虫子们每天可以选半小时时间,把自己以前做错的文段,或者选一些人民日报上比较好的文章大声朗读。既可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又能够舒缓紧张情绪。

常识判断

常识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中涉及的知识有所认知,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看图求解、排序等形式的题目。

常识的学习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学习时候是做加法,而最后阶段的复习应该是减法;在考前,知识不用全看一遍,挑选重点,把没有完全掌握的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着重看,把之前做错的题回顾一下,解决掉常见的问题;有时间看看时政大事,在脑海里有个印象。

数量关系

先提醒大家,数量关系全部放弃的人,是很难进面试的(除非运气好,蒙对了4、5题),所以一定要确保考场上能把自己擅长的题目做对。那接下来15天,数量关系如何备考呢?

首先,确定擅长题型(做题正确率较高的题目,可为擅长题型),并且根据解题时间的长短,安排优先顺序。

其次,判定试题题型。在考场上,一定要快速判断出哪些题目是自己擅长的题型,同时快速浏览题干,确定题目的难度(就是自己做题时间),可以拿出几套没做过的题目,逐个分辨所属题型,和答案解析对照题型判定是否准确,如果在这一步大概能够判定出解题方法就更好了。

最后,确定自己选题的正确率。从中挑取自己觉得擅长或者简单的1/3到1/2的题目。然后实际做一下,看看题型判断是否准确、题目难度是否适合、做题速度是否合理。

确定擅长模块并巩固,要集中突击,最多留2天的时间,可能每天需要3个小时以上,因人而异。接下来识别题型及解题可以同步进行,一天至少要保证2-3套(10题或15题一组)的量。估计总共花费2个小时左右,建议选择头脑清晰的时间段哟。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常见四种题型:

图形推理,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分析找出图形排列规律,选择符合规律的一项。定义判断,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一个概念的定义,选择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在答案中找出一对和题目逻辑关系最贴近相似的词。逻辑判断,题目给出一段陈述,根据所给陈述,进行一定的逻辑推断,选出答案。

如何在15天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呢?

第一步,单个知识点复习,细致到位。把学过的知识点要相应地做2个题,对于出错的题或者模糊的知识点进行标记,从而去翻阅之前学过的知识点,重新把对应的例题再做一遍(搭配回放视频进行复习效果更佳);

第二步,思维导图默写,系统宏观。切记过程中不要看任何辅助材料,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就先写可以记住的,最后对照资料,进而发现自己的记忆盲点,进而把没有熟记的知识点用例子进行匹配,比如类比推理中的“偏正关系”知识点,在后面用例子进行解释,森林:郁郁葱葱;

第三步,限时成组做题,眼疾手快。规定时间下的练习单个模块的做题速度,图形推理20个一组10分钟,定义判断10个一组10分钟,类比推理20个一组10分钟,逻辑判断10个一组10分钟,整体40分钟为一大组,做完进行对照答案解析,查漏补缺,需要注意的是做题过程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天进行2组。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考试题型主要有三类:简单查找类、计算比较类和综合分析类。

简单查找类,只要从材料中认真找数就可选对答案;计算比较类,需要根据考点选对公式,结合计算方法和比较技巧选择答案;综合分析类,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或错误的。省考中建议倒序验证,即按照D-C-B-A的顺序验证,遇到复杂选项可跳过,能选出答案即可,不需要验证全部选项。

考前15天,这些备考步骤不能少:

首先,回顾所有考点。包括每个考点的题型特征、公式。资料分析的公式不多,按照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倍数进行梳理,形成思维导图。

其次,总结实用技巧。包括不同列式类型的计算方法以及特定题型的做题思路,如求基期比重、两期比重差值、间隔增长率、多个数加和求平均数、增长率比较等。

最后,梳理错题。错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难题,是你的知识点漏洞;另一种是本应能做对却掉“坑”的简单题。对后者的总结尤为重要,建议虫子们可以按照“坑”的类型进行总结,如时间、单位、材料阅读、审题等。

行测复习方法

一、分门别类

如果各位小伙伴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此前未有过学习的基础,那么,在现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各个专项分门别类地梳理一下。比如说,行测主要分为五个专项: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每个专项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可以找来一套真题,试着做一做,找到自己的短板,看看自己在哪一方面更为薄弱。

二、各个击破

在知道了自己哪一方面薄弱以后,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准备了。在这里,老师建议大家,把每天的时间做好拆分,上午从8点到12点的4个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例如,8点到10点,集中时间来学习判断推理的有关知识。10点到12点,集中学习资料分析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全方面铺开所有的知识点,不会偏重于某一科。

在这里,大家还需注意的是,各个专项的学习,应从基本功做起,系统地将各个知识点学习一遍,因为这是打基础的过程,千万马虎不得。基础是否夯实,会影响后期成绩提升的快慢。在此过程中,可以边学习,边在纸上列一个大框,这样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后期学习起来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知识点杂且无所适从。

三、全真演练

进到8月份,小伙伴们就可以开始全真演练了。在这里,一定要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演练时间,就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其它零散的时间来补充知识,例如9点之前的时间,可以用来背成语。下午2点之前的时间,可以做几套资料分析。晚上的时间比较多,可以再练习一套申论写作。

通往公考的路确实充满了艰辛,但是其中也有快乐,我们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所以,只要各位小伙伴们下定决心,一心向前,用汗水和努力去浇灌成功之花,一定能看到它绽放时的明艳。祝大家考试成功!

行测复习策略

第一个阶段,自我认知阶段,时长5天左右。

好的开头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只有充分了解了基础信息,自身后面的复习才会更有方向性。这一阶段旨在了解考试具体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比如考试的时长以及考试的具体内容,题目的特点,擅长哪个模块等。

具体的复习方式是:以模拟真实考场的状态做真题,尤其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关掉手机,涂答题卡,与真实考试越接近,越能透彻的了解自己。具体模拟的量,建议3套即可。做完三套题目后要做好分析,每个部分的正确率,以及自己有多少题目没有做完,什么题目正确率最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等,写成分析报告,为下一个阶段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个阶段,专项学习阶段,时长20天,也就是能力提升。

鉴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常规包括行测和申论两个方面,建议上午学习行测,下午学习申论。

尤其注意行测复习可以分题型备考,大致分为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以及常识判断五个部分复习,关于言语理解的复习注意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语境思维的培养;关于数量关系的复习注意掌握常考考点,尤其是技巧方面多积累;关于判断推理方面注意逻辑判断和图形推理的训练,尤其是逻辑判断中逻辑思维的养成,可以借助教材和一些视频课程快速掌握;关于资料分析复习注意列式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尤其估算能力;关于常识判断复习注意生活的积累,量变产生质变,用有效的储备量确定正确选项。

这一阶段的学习会让自身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但是会出现无法很好地运用知识的情况,或者是考试没有时间去做的情况,那么熟能生巧极为重要。

第三个阶段,熟悉掌握阶段,时长15天左右。

对于行测,亘古不变的复习方法就是大量做题,而做题的目的一是训练速度,二是提高准确率。常说“孰能生巧”,只有见识到各种各样的题型,知识点,在考场上才会从容应变。可是如果每天漫无目的做题,打开题库每天做几百道,做完了事,那么一个对月下来效果会甚微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多做题,还要会做题。

那么怎样做题才会事半功倍呢?一是错题总结,寻找规律。大家可以准备个错题本,对做错的题目对照答案进行分析寻找答题思路。对于数量题,可以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可以快速解出。二是探究真题,掌握命题规律。考过的试卷再做有何用?因为真题具有参考性,吃透真题,可以帮助你把握出题人的命题规律及难易程度。三是学会取舍。行测题考查类型多,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题目都搞定,所以对怎么做题都拿不下来的题型可以适当放弃。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去攻破那些你能提高的题目,对于自己的擅长的题型一定要争取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