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4-23 03:00:31 来源:高考在线

一、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大学附招生人数

1、2021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要想上安徽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227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7人;

2、2022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要想上安徽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208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38人;

3、2021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要想上安徽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083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38人;

4、2020年辽宁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安徽大学(中外合作),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2353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人;

5、2020年辽宁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安徽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217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8人;

二、安徽大学在辽宁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安徽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辽宁 2022 历史 - 本科 17 578 2601 省政府
辽宁 2022 物理 - 本科 38 590 12086 省政府

2、2021年安徽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辽宁 2021 历史 - 本科 17 601 2279 省政府
辽宁 2021 物理 - 本科 38 598 10835 省政府

3、2020年安徽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辽宁 2020 理科 - 本科 12 550 23533 省政府
辽宁 2020 理科 - 本科 28 590 12174 省政府
辽宁 2020 文科 - 本科 13 610 2146 省政府
安徽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安徽大学在吉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4年多少人
安徽大学和中南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安徽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安徽大学广东录取分数线 2024排名多少可以上
安徽大学和暨南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安徽大学陕西录取分数线 2024排名多少可以上
扬州大学和安徽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安徽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三、安徽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几经易址,于1956年迁建合肥;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办学近百年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80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28个学院,87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38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1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25303人、博硕士研究生1050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4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018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7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9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