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励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更新时间:2023-08-07 09:31:39 来源:高考在线

  多角度的救赎

  ——解读《拯救大兵瑞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海滩时,一小队由约翰•米勒上尉率领的美军士兵却深入敌区,冒著生命危险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最小的一个,他的三名兄长都在这次战役中相继阵亡。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特别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面对随时降临的各种危险,他们逐渐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但是,尽管他们心存疑惑,他们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一路的艰辛换来的是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的救赎 。

  一.救赎人物

  ① 米勒上尉:战前是宾夕法尼亚洲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执行命令的路上,看似悖论的命令一直缠绕着他,他从没有停止过思考,他认为这次行动不是为了拯救一个瑞恩,而是为了拯救所有人,他将拯救一个人的命令变成了拯救所有人的行动,他因为自己下令进攻雷达站而牺牲了一名的战友而深深的后悔,他的手不受控制的在颤抖,他清楚的记得手下阵亡士兵的数目,它是生命的拯救者,同时也是证明的思考者。他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相信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和平,牺牲生命是值得的,他的职业暗示着,他是瑞恩生活的导师,他不仅拯救了瑞恩的生命,还启示他继续活下去的意义。

  ② 积臣:小分队成员,他是一名出色的阻击手同时也是犹太复仇者,在与德国阻击手的对射中,他显示出冷静、无谓的性格,他念着犹太经文去射击,以上帝的名义进行杀戮。

  ③ 卡帕左:意大利籍纽约人,小分队成员,他最后取下自己的护身符给法国小女孩带上,被德军阻击手击中后,在雨中他掏出家书,还担心自己的血染脏了书信,这是一个心地多么善良的好士兵!

  ④ 伟依云:小分队军医,他在奥马哈海滩的枪林弹雨中勇敢的救护伤员,他回忆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依恋。他在受伤找弹孔时,表现出对人体组织的了解,他面对死亡的无奈表现与卡帕左死前的挣扎,形成对比。

  ⑤ 梅里西:小分队成员,犹太籍,他在德国战俘面前宣称自己是犹太人,他在海滩上得到的德国刺刀也暗示着他的命运最终将完结在德国人的手中。

  ⑥ 拉宾:纽约人,小分队成员,谈话风趣,对执行这次任务十分反感,他很容易感情用事,因为军医的死而宣称自己要离队,最后被米勒上尉留下。

  ⑦ 米高:小分队成员,中士,最了解米勒上尉的人,他是米勒上尉最好的副手,他收集了意大利、北非、诺曼底的土壤,表示他已经身经百战,他倒在桥边最后的防线,他总是跟在米勒的身后,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兵。

  ⑧ 厄本:德语翻译,在雷达站的战斗中,他通过瞄准镜去观察战斗,在守桥的战斗中他只是一个运送弹药的人,他也因此一直是战斗的观察者,一个战争的局外人,但是最后面对德国战俘,他最终成为一名参战者,这也表明他对战争的新认识和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生命的反思,原因之一就是导演对于人物的选择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米勒上尉一个典型的正义的化身,教师出身,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身负重任,是拯救瑞恩行动的领导者,然而影片并没有急着把米勒定位为一个简单的拯救者,更深一层将其刻画为一个生命的思考者和拯救人们精神世界的人,思考者的定位来自于米勒有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每当小分队成员为八换一的任务而争吵的时候,都是米勒掌控着整个局面并且在最后都能使所有人再次团结起来;而拯救人们精神世界的人从开场的25分钟的血战中则更明显的体现出来,这一血腥的战斗场面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重在叙事,讲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后一半重在对米勒上尉的性格进行刻画,可以看到对于米勒这一形象在这两部分是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每当战争出现最危急的时刻的时候,每当在最血腥,最让人感觉没有希望的时候,下一个镜头一定是米勒上尉,他在枪林弹雨中指挥作战,不管成功与否,他在不断救赎生命,他在两次失聪中不断的完成自我反思与心灵回归,最终奥马哈登陆战的胜利再告诉人们,一个经历了巨大悲痛的生命和精神的救赎者的归来。这样的一个正义、光明、无处不体现的深刻的人文关怀的人成为了承载影片内涵最好的平台,后面的一系列故事也就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完美的展开。

  二战的欧洲战场,参战国是英、法、美三国对抗德国和意大利,因此,在其他人物的选择上导演也有着特殊的考虑。

  积臣和梅里西都是犹太人,二战时德国人对于犹太人的杀戮,使得两人都对德国人有着深深的恨意,积臣更是以上帝的名义在杀戮德国人,而他们最终的命运也像二战时他们的民族一样,经受了无尽的痛苦;卡帕左和拉宾则是典型的美国形象的代言人,他们身上的正义感、幽默都体现出美国人的精神,两人这样的性格也有着一定的政治意味;伟依云、米高、厄本则是人类三种精神的象征,伟依云象征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米高象征着兄弟般的友谊和得力助手,而厄本是胆小、懦弱的化身,但是经过逝去生命的洗礼,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更多的事勇敢、回归和灵魂的忏悔与赎罪,同时从他的职业来考虑也是对知识分子自身的反思。

  这样多角度的人物设置和安排构成了电影叙事最重要的机架,为所有故事的展开和对多角度救赎的主题的挖掘定下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基调。

  二.救赎叙事

  好的人物设置需要在好的叙事中才能完全释放其本身的能量,这部影片的叙事延续了导演斯皮尔伯格一贯的叙事风格,即运用大色块对影片进行浓重的铺陈渲染,小细节深度挖掘。而对于这部《拯救大兵瑞恩》来说,这样的叙事风格更是使得原本宏大感人的题材更显入木三分,通过影片可以看到影片对于大色块的把握有三部分:一,奥马哈登陆战;二寻找瑞恩;三,守桥战役。

  第一块的25分钟对于营造整部影片的基本情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登陆战虽然随后对于后面的叙事情节、人物关系、意志冲突都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对于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场米勒颤抖的双手、米高吃巧克力、积臣画十字架、士兵们呕吐等镜头营造出了一种开战前的紧张和轻松,但随之而来确实强烈的暴风雨一般的进攻,开场的长镜头叙事再也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战场上激烈的交火,被炸断手臂而孤注一掷的徘徊、被炸出肠子不断哀号妈妈的痛苦挣扎、被炸断身体还被拉着前进的亲密战友、炸出D1缺口后的疯狂进攻,直到最后用惨烈的代价换来的胜利,米勒上尉的两次失聪脸上浸透的血水和苍白面色的鲜明对比,这一切足可以使每一个从未接触战争的人触目胆寒,同时又让经历过战争的二战老兵回到了当年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切的一切是那样深刻的被记录在了每一个观影者的心中;影片浓重渲染的第二则是以人物叙事为主,小分队的成员在路上一直在不停的争论着八个生命换取一个生命的意义,在寻找这一个生命的过程中,小分队遇到了假瑞恩、德军进攻、成员牺牲等一系列问题,米勒上尉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在一步步向深触及,血腥和杀戮不再是影片的主角,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救赎的深入探寻始终萦绕在整个小分队的头顶,一次次的争论换来的更加团结的解救,牺牲也不再是失去生命的简单内涵,每一条生命的逝去换来的小分队每个人内心的救赎,影片所要传达的内涵也就在这样的一个一个得死亡中被放大的传递着,这时候的思考着渐渐的从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变为每一个观影的思考者,这种转变无声无息,这也正是导演叙事的精妙之处,简单的故事情节将一个完整的人类精神世界和盘托出;影片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小分队再找到瑞恩后的守桥战役,这时候瑞恩的背后站着的就是所有跟随影片经历了1消小时46分29秒战争洗礼的观影者们了,影片的最后带给观众是思考,我想每个人当听到瑞恩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都在为米勒和他的小分队致敬,眼睛里留下的也不仅仅是对韦德和卡帕左的思念,更重要的一点是是他!就是他!

  影片真正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多角度的救赎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用简单的形式阐释深刻的道理,激发出更多角度的范思者,同更多的镜子来反射同一个光源,光会随着更多的反射而进入我们从未走进的内心领域。演员的表演、逼真的美工、真实的拍摄、卓越的剪辑都成为反射影片内涵的多面镜子,而影片本身所包裹着的外壳被观影者的思想融化,观影者将成为反射这些光芒的更多节点。

  三.救赎导演

  在《辛德勒的名单》让斯皮尔伯格名利双收之后,他就像突然停滞了创作的激情一般,几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带来太多亮色的作品,直到这部战争巨制的横空出世,从这个浅层意义上讲,这是对他艺术事业的一次救赎。

  从这部电影来说,几大色块的应用就像一颗颗重磅炸弹,在炸碎人们内心世界的同时他会用他的思维去整合观众的思维,在心灵的废墟上发出新芽,就每一个细节而言,整合把握的思维也成为最为重要的骨架,就像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最为震撼人心的登陆战场面,虽然他在拍摄的时候让摄像师不要管题材,不要管内容,只需要拿着摄像机,跟着战士向前冲,但他这么说的底气是什么?就是他这一部分的整体框架已经了然于心,最终影片中展现出的每一个句子再也不是单纯的展现战争的恐怖,每一个句子都被赋予了拯救生命、拯救人类内心世界的含义。

  对于导演更深层次的救赎是其思维的传承和拓展。从一个怯生生的拿着自己拍摄的短片站在环球电影公司门口等待一位伯乐的小男孩,到一位在好莱坞的金钱帝国呼风唤雨的导演和制片人,有人会说是因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人说是因为他艺术与商业兼备的全面才华,但是我认为真正值得称道的事这位大胡子导演的多角度审视和整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