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浅谈美文如何美

更新时间:2023-08-13 07:50:51 来源:高考在线

浅谈美文如何美

  闻一多先生的《诗的格律》是他的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他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其中音乐美,他是这样解释的:“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和建筑美分别从词语的运用和节句的匀称均齐上做了阐述。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我们可以根据闻先生“格律诗”中“三美”的主张去总结一下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做到具有美感呢!

  诗歌讲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用语简洁、意味深远。学生的一篇作文如何从作文变身为作品,其中蕴含的乐感不可忽视。能从作文变成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章要有朗诵上的美感、听觉上的美感。而这种富有音乐节奏的美感就是通过文章词语的音节来体现的。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每一篇都有强烈的音韵节奏充斥其中。像《绿》中“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挹你以为眼,必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若能裁你以为带,必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临风飘举了!”在这里作者用了开口音,闭口音,齐口音。可以说张合有度,收放自如。开口音的傲然之气,齐口音的顺势而发,闭口音的戛然而止,在这里都是那么整齐和谐。像乐曲当中的各种合奏,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声,有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声,有山涧清泉滴落的叮咚叮咚声。合在一起高低起伏琴瑟和鸣世间万物皆有情!为文若如此,能不羡煞他人?

  绘画美理论是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华丽,要富有色彩,讲究诗的形象美。诗画同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新月派讲得都是诗歌的绘画之美。那么一般的作文写作是不是也如“摩诘之诗”一样,“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例如,散文就是一大系列。散文,我认为是文学体裁中最美的一种形式。散文,尤其是写景的散文,绝对是只能用“美丽”来形容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具有图画美。而这幅图画就是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的。大家在读高中时都读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纯”写景的散文。老舍是京派文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其文与人一样质朴无华,但又具有天然韵味存在。在这篇文章中写景用了“最自然、最恰当、最现成的文字”,使之显示了一种特有的朴素美,这是他的文章在语言上具有的独特风格。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人民艺术家”称号。而其最大特色――绘画美,也因其文章风格体现了出来。作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又何等明媚。作品的“出奇”之处,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何况“山”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多么妙的雪霁晴峦图啊!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的,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

  散文,尤其是写景的散文,浸润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风光绮丽的图画,那抽象的意境,那文字底下涌动着的或感动、或平淡、或哀愁、或喜悦的情愫无不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什么叫“美”?能够让人产生舒服温暖的感觉叫美,可理解为优美,如绿绿的草坪、柔柔的嫩草、养眼的姑娘等;另一种美就是让人产生震撼感觉的美,叫壮美,如雄伟的泰山、奔腾的黄河、飞泻的瀑布等。可是无论哪种美都是由画面组成的。于是我就想我们在行文时就可以多去考虑画面的描绘,从形态、色彩、大小、场景等方面去描述,肯定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新月派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距要一样,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其实诗歌外的文学体裁,只要是追求美感就必须注意为文的匀称与整齐!例如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的:“惨相,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作者用匀称的句子和整齐和谐的语段不知不觉地阐释了什么是建筑美!有时我们还需要用长短句的结合、主动句被动句的结合、肯定与否定的结合、陈述与疑问的结合来美化我们的文章。用其结构的对称美或者是参差美来阐释建筑美的真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书籍中比比皆是,就不一一举例了!

  一篇文章只要读出美感来了,这肯定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