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湘教版1
学习目标:1.减数_的概念和意义
2.图示说明细胞减数_的过程
3.细胞减数_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4.比较细胞的减数_和有丝_、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细胞的减数_过程中各时期图像的识别
[教材梳理]
一、真核细胞_的方式
有丝_、无丝_和减数_。
二、细胞的减数_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4.过程
三、生殖细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_。
(2)形成过程及数量变化:
2.卵细胞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卵巢中。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牛刀小试]
一、减数_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染色体。
提示:①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_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_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什么是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四分体。
提示:①联会:指减数第一次_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已形成。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和2构成一个四分体,3和4构成一个四分体。
(3)什么是姐妹染色单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提示: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a和a′、b和b′、c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粒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一定。如人的_和Y染色体,_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但减数第一次_过程中能联会,仍称为同源染色体。
(2)不一定。如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因此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般称为相同染色体。
3.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吗?
提示:不一定。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前期,而有丝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_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
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_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经减数第一次_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形态大小一一对应两两相同。
4.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_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相同吗?
提示:数目相同,形态结构不同。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5.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_后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说明原因。
提示:两种类型。原因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试从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角度,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
提示:Ⅰ.行为变化:①染色体复制;②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减数第二次_后期染色体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Ⅱ.数目变化:①减数第一次_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第二次_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_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_时,细胞质均为均等_;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次级卵母细胞_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_,但极体_时,细胞质是均等_的。
(3)试从产生部位、是否变形、产生细胞数目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填写下表。
提示:_卵巢变形不变形41
2.试依据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分析,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1)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为2C,填表分析它们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数目变化。
提示:2N2NNN→2NN2C→4C4C4C2CC
(2)依据上表数目变化,尝试在坐标中画出染色体数、核DNA数目变化曲线。
提示:
3.连线(把细胞_图像与所对应的时期用线连接起来)
[重难突破]
一、细胞_图像鉴别
1.常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_图像(以2N=4为例)比较
时期有丝_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和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
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2.鉴别图像的常用方法
(1)前期的鉴别: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二、减数_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
1.变化曲线
2.曲线分析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不是完全平行的,因为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DNA分子含量已加倍。
(2)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
(3)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
(4)BC(bc)段表示间期DNA(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5)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_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6)ff′段表示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含量不变。
(7)H(h)点表示减数第二次_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到了两个子细胞中。
[考向聚焦]
[例1](江苏高考)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_图像,着丝粒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_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_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解析]图中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_前期,A错误。染色体数目以着丝粒数目为依据,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B错误。染色体1与染色体2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是随机的,因此1与3可能出现在同一细胞中,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细胞中,D错误。
[答案]C
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
(1)看有无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等现象。配对形成四分体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2)看有无交叉互换的发生。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3)看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如果不是减数第二次_,则:
①有丝_后期:每一极中,大小、形状相同的为同源染色体(上下对应的染色体不是)。
②其他时期: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一般为同源染色体。
[例2]下面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_和减数_的部分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_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_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3)在上述_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
(4)在上述_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_。
(5)在①~?中,染色体数和DNA数与如图所示相同的是图________。
[解析]①中含4条染色体且两两配对,属于减数第一次_前期(四分体时期);②中含4条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没有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为有丝_中期;③中含4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为减数第一次_中期;④中含2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_中期;⑤⑥都含8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移向两极,均为有丝_后期;⑦中细胞的每一极都含4条染色体,细胞膜正把细胞缢裂为两个,为有丝_末期;⑧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为减数第一次_后期;⑨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变成4条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_后期;⑩中无同源染色体,含2条已复制的染色体,为减数第一次_后得到的细胞——次级性母细胞;?为减数第二次_后得到的细胞——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中心粒正移向两极,为有丝_前期细胞。
[答案](1)?②⑤⑥⑦①③⑧⑩④⑨?(2)24(3)⑤⑥(4)①③⑧(5)④⑩
_图像的判别
(1)三看识别法
(2)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图像的判断方法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填充: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③精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卵母细胞⑥卵细胞?
[关键语句]
1.减数_的特点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_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精(卵)原细胞通过有丝_增殖,通过减数_形成精子(卵细胞)。
3.减数第一次_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减数第二次_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_,姐妹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1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在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_是不均等的。
7.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8.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知识点一、减数_过程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变化规律
1.一条经过间期复制的染色体,其着丝粒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A.2,2,4B.1,2,2
C.1,4,4D.2,2,2
解析:选B染色体复制后有关的数量关系:1条染色体=1个着丝粒=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2.某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将该动物的精巢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A.N和2NB.2N和3N
C.N、2N和4ND.2N、3N和4N
解析:选C精巢中的细胞有些进行有丝_,有些进行减数_。有丝_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或4N;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或N。所以共有三种可能,即4N、2N和N。
3.(海南高考)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_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_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选B在有丝_后期由于着丝粒_,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知生物体的染色体数为20条。减数第一次_结束,染色体减半,在减数第二次_后期之前,染色单体不分开,这时染色体数为10条,染色单体为20条,减数第二次_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0条,无染色单体。
4.假设图A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时期1为精原细胞的_间期)
(1)请根据图A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2~4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此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②图中8时期是减数_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③图中4发展至5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分离,并分别进入到2个子细胞中。
④图中7发展至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9时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B的空白坐标上画出该细胞减数_过程中核内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解析:(1)通过识图首先确定该细胞有20条染色体,有10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时期1为_间期,即可推导出2~4时期为减数第一次_,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5时期染色体数减少一半。5~9时期即为减数第二次_,其中时期8是由于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_形成两条子染色体,这时处于减数第二次_后期,所以处于9时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2)染色体虽是DNA分子的载体,但在减数_过程中,数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复制的染色体,由于存在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都要比染色体数多一倍,因此有染色单体存在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绘制此曲线注意一定要参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依据DNA分子数与_过程各时期的对应关系,按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2a→4a→2a→a),先在空白坐标中确定关键的几点,最后连接各点即可。
答案:(1)①初级精母细胞2010②第二次_后次级精母细胞③同源染色体④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_,形成2条子染色体精细胞(2)如图
知识点二、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5.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_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_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_形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②④⑤B.①③⑤
C.②③⑥D.①④⑥
解析:选A准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或可用排除法来解答:①是错误的说法,先排除选项B和D,而③和⑥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相同特征,可排除选项C。
6.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_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_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_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_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解析:选D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_末期,因为细胞中形成了细胞板且重新出现了核膜和染色质;b图为无丝_,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_;c图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_,且细胞质不均等_,故为减数第二次_后期,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_后将产生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d图具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_中期,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有8条染色单体。
知识点三、减数_的图像判断
7.如图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D.④减数第一次_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解析:选C①图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并没有_。②图为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③图为减数第一次_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位置。④图为减数第二次_中期。
8.如图甲表示某精子,图乙中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图像的是()
解析:选BB中移向同一极的非同源染色体只有一条与精子的染色体相同,因此B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图像。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多选]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223
解析:选ABC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减数_的间期,DNA复制可能出现差错,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以达到92条;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且两两相同,故其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
2.以下细胞中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①有丝_中期细胞②有丝_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_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_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_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_后期细胞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D.④⑤⑥
解析:选A有丝_后期及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点_,染色单体消失;减数第二次_中期虽有染色单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
3.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可能有()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减数第一次_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_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粒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精原细胞最终_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或恰好“互补”。根据图乙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特点分析,图①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互补,图③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由此可判断出①③与图甲精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精原细胞。
4.(江苏高考)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_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_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_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_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_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解析:选A因为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所以正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二次_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中应含有3条染色体且无同源染色体。但据图示可以看出,该细胞的每一极中含有4条染色体,即多了1条染色体,且存在同源染色体,由此推知这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_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所致。
5.图中横轴表示细胞_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_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_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无论是有丝_还是减数_,在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使DNA含量加倍,据图示分析,图中①、②都有间期倍增现象,因此,图①、②是DNA含量变化曲线。图①的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数目又恢复原状,故图①表示有丝_中DNA含量变化;图②的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数目恢复原状后又减半,说明图②表示减数_中DNA含量变化。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图③和图④应是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看图④的变化曲线,在一个细胞周期的某一时期(后期),染色体数目倍增,然后又恢复原状,说明它是有丝_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而图③中始终没有染色体在原有基础上倍增的现象,则一定是减数_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6.(安徽高考)某种植物细胞减数_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粒尚未_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选A图甲为减数第一次_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能够发生交叉互换,实现了基因重组,A项正确;图乙为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该植物细胞中两条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则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就会有差异,B项错误;图丙为减数第二次_前期,不发生染色体复制,C项错误:图丁为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错误。
7.(上海高考)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_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解析:选A分析图示可知:Ⅰ为精原细胞,Ⅱ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Ⅰ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Ⅲ为次级精母细胞,Ⅳ为精细胞;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DNA,在Ⅰ~Ⅳ中③(DNA)的数量比是2∶4∶2∶1。
8.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_各时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_过程顺序的是()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⑨→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解析:选D整个减数_过程为:
9.Aa、Bb、Cc分别表示三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成为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_形成的配子数目和种类分别是()
A.4和8B.2和4
C.1和1D.4和2
解析:选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_可产生2个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而次级精母细胞的_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形成的4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因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_可产生2种、4个精子。
10.(天津高考改编)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_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粒_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着丝粒_一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解析:选C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_,说明该细胞正处于有丝_后期或减数第二次_后期。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_后期,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若该细胞处于有丝_后期,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错误,C正确;若该细胞处于有丝_后期,则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2倍,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_后期,则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10分)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处在减数_的________时期。
(2)图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种组合的可能性。而一个这样的细胞,最后实际只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
(4)发生交叉互换时,a可能与________发生交换片段,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解析:由图可知,A与B联会,C与D联会,说明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_的四分体时期,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_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有A与C、B与D或A与D、B与C两种组合。如果只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最后只形成一种卵细胞,即上述四种组合中的一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1)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体(减数第一次_前期)(2)2A和B、C和D(3)41(4)b或b′
12.(10分)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_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_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如图所示坐标中绘出该细胞在减数_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本题首先由图2中的乙确定是雌性动物。(1)判断染色单体,其技巧是数量可以为0,即可确定b柱表示染色单体。存在同源染色体则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相同,还得排除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后的染色体暂时加倍时的情况。图1中的Ⅰ为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都含同源染色体。(2)图1的Ⅱ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与图2中乙相对应。由Ⅱ变为Ⅲ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丙)。(3)由(2)题知初级卵母细胞(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4)绘图的第一步是标出横、纵坐标的含义。本题绘图要特别注意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其中的关键变化点有:间期DNA分子复制,DNA含量逐渐加倍后,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后,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答案:(1)bI、Ⅱ(2)乙乙丙(3)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4)如图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湘教版2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阅读教材P90~91)
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连线]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阅读教材P92)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遗传咨询
(2)产前诊断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与人体健康
(阅读教材P92~93)
1.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2.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结果: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重点聚焦
1.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类型,病因是什么?
2.如何监测和预防遗传病?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共研探究]
1.单基因遗传病有65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说明:一种相对性状可以由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
(3)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人类遗传病中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亲本产生的异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导致的。如图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异常卵细胞的示意图(图中染色体代表21号染色体)
(1)异常卵细胞的形成
①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异常的次级卵母细胞,进而形成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_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产生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
(2)异常精子的形成
①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②减数第二次_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
[总结升华]
1.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特点
单基因
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连续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隔代遗传
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连续遗传
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
染色体
异常遗
传病结构异常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在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
数目异常
2.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辨析
项目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
特点能够在亲子代个体之间遗传的疾病出生时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表现出来的疾病
病因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也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无关
关系大多数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举例红绿色盲、血友病等①遗传病:先天性愚型、多指(趾)、白化病、苯丙_尿症
②非遗传病:胎儿在子宫内受天花病毒感染,出生时留有瘢痕①遗传病:显性遗传病
②非遗传病: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患夜盲症
【规律总结】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点演练]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
D.基因突变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解析:选B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即不一定诱发遗传病。
2.如图表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①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②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③Y染色体上的遗传④_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⑤_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A.②④B.②⑤
C.③⑤D.①④
解析:选B由题干“如果图中3号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病的男孩”可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男性患者多,所以最可能为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正确。
[共研探究]
1.调查人类遗传病
材料1:广西是我国地中海贫血病发病率的省区,地中海贫血病患病率为2.43%。
材料2:着_干皮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种酶,紫外线照晒人体后造成的DNA损伤缺乏修复能力。随着紫外线晒伤的积累,极易引发严重的皮肤癌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调查的样本:在患有该遗传病的家族中进行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绘制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方式。
(3)数据处理
在广西省内随机抽取人群样本,进行该遗传病的统计,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病的发病率=遗传病患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2.一对夫妇,一方为色盲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请分析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1)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因为表现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结婚时,男性胎儿可能是患者。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的胎儿的性别为女性,因为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含有来自父亲_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
3.人的染色体组中有23(22+_或22+Y)条染色体。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组成时,应测24条(22条常染色体+_+Y),因为_、Y染色体上有非同源区段。
[总结升华]
1.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比较
调查对象及范围注意事项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
发病率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
100%
遗传方式患者家系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染色体的类型
2.遗传病的监测、预防与治疗
【易错易混】“十字相乘法”求解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概率
以上规律可利用下列模型表示:
[对点演练]
3.判断正误
(1)开展遗传病的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46条染色体中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只有积极的影响,不会造成负面效应。()
解析:(2)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组成时,应测24条,即22条常染色体+_+Y。(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如造成遗传歧视及制造种族选择性生物灭绝武器等。
答案:(1)√(2)×(3)√(4)×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_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解析:选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艾滋病属于传染病;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规律难以掌握,所以不适用于遗传方式的调查。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
A.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的排列顺序
C.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解析:选A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2.不能用来区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
A.在一个家系中是否连续遗传
B.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
C.男性患者的母亲患病情况
D.男性患者的女儿患病情况
解析:选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都能连续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男女遗传病患病率相等,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患病。
3.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则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③
解析:选A由图可知母亲年龄超过35岁,生下的小孩患21三体综合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预防该遗传病首先要考虑适龄生育。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为3条,故也可以通过染色体分析来进行预防。
4.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解是____________示意图,进行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胎儿患有多基因遗传病,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镜下观察到致病基因;该类遗传病的特点是:在群体中发病率较________,常表现出________,易受________的影响。
(3)如果某人患有一种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其妻子检查时发现胎儿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是否要终止妊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产前诊断的主要检测手段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目的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图示为羊水检查。(2)多基因遗传病属于分子水平的疾病,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的影响。(3)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方的显性致病基因肯定传给女儿,女儿患病,因此要终止妊娠。
答案:(1)羊水检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2)不能高家族聚集现象环境(3)是父亲的_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女儿,女儿一定患有该遗传病
【基础题组】
1.青少年型糖尿病和21三体综合征分别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解析:选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_Y,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
A.44+__B.44+__Y
C.45+_YD.45+__
解析:选D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故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即45+__,D项正确;A项属于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B项是男性个体多了一条性染色体;C项是男性个体多了一条常染色体。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D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是环境、营养等因素造成的;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人并不患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
4.随着“炎黄一号”计划的完成,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在组织实施“炎黄99”计划。其基本内容:为我国的99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测绘完整的基因图谱。该计划的意义不包括()
A.探索中华民族的基因结构特点
B.探索某些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C.探索DNA合成的规律
D.为被测试者将来可能需要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解析:选C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5.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解析:选C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分组调查→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6.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YY,如图所示,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_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_异常所致
B.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_异常所致
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_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_异常所致
解析:选C该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_YY,即多了一条Y染色体,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方,而且是由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点分开后,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所致。
7.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
解析:选B从遗传学角度来说,每个正常人身上可能携带几个甚至十几个隐性遗传病基因,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8.下列各对准备生育的新婚夫妇中,最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得过肺结核的夫妇
B.得过乙型肝炎的夫妇
C.因意外而致残的夫妇
D.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婴儿的夫妇
解析:选D肺结核和乙型肝炎均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A、B项错误;因意外而致残不属于遗传病,也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项错误;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婴儿的夫妇体内有可能存在遗传病致病基因,故准备生育的新婚夫妇需进行遗传咨询,D项正确。
【能力题组】
9.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3/8B.1/2
C.1/4D.3/4
解析:选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女儿,可以推出双亲均为杂合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小孩且为男孩的概率则为3/8。
10.人类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_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_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9/16B.3/4
C.3/16D.1/4
解析:选B血友病是一种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_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这两对遗传病的基因分别为H、h和B、b,则患血友病和苯丙_尿症男孩的基因型为bb_hY,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Bb_HY和Bb_H_h。对血友病而言,生女孩一定是正常的,即正常的概率为1;对苯丙_尿症而言,正常的概率为3/4,所以表现正常的概率为3/4。
11.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_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_隐性遗传病
D.由丁图可知,该生物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解析:选D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着丝点_,故处于有丝_后期,该时期细胞有8条染色体,故体细胞应该有4条染色体,B错误;丙图中Ⅱ代一对夫妇全患病,而女儿正常,可判断该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C错误;丁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常染色体每对只需要测序一条,而性染色体_和Y都需要测序,共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正确。
12.下面所示的4个家系中,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解析:选A色盲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中双亲都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为显性遗传病。
13.如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图解,据图回答:(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
(1)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中的________号。
(3)Ⅱ5与Ⅱ6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10为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红绿色盲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正常,则其基因型为_BY,Ⅲ8正常,则其基因型为_B_B或_B_b。(2)Ⅱ5不含有色盲基因,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Ⅱ6,Ⅰ4不含有色盲基因,所以Ⅱ6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3。(3)Ⅱ5的基因型为_BY,Ⅱ6的基因型为_B_b,后代患病概率为1/4。(4)Ⅲ7的基因型为_BY,Ⅲ8的基因型为_B_-,后代是色盲携带者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1)_BY_B_B或_B_b(2)3(3)1/4(4)1/4
14.人类的遗传病有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的五个家庭,所患遗传病类型各不相同,且致病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
①1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和5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大小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家庭的女儿与一位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控制3号家庭的遗传病的等位基因为A、a,则患该遗传病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④4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从优生角度考虑,他们应生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2)克氏综合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性染色体为__Y。对一位克氏综合症个体的染色体进行检查时得知其两条_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形成该克氏综合症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1~5号家庭患5种不同的伴性遗传病(设等位基因用A、a表示),综合分析系谱图可知,1~5号家庭所患遗传病类型分别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_AY与_A_a→_aY)、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显性遗传(_aYA与_A_a→_a_a)、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隐性遗传(_aYA与_A_a→_a_a)、伴Y染色体遗传、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_AY与_a_a→_A_a)。①1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5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②2号家庭患性染色体同源区段显性遗传病,其女儿与一正常男性婚配,子女应均正常;③3号家庭患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相关基因型为_aYa;④4号家庭患伴Y染色体遗传病,女性皆正常,而男性患病,且男性患者的后代男性皆患病,故他们应考虑生女孩。(2)该克氏综合症患者的两条_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即两条_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也就是说不可能是母亲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_时两条_染色体未分离,而是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_时两条_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1)①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发病率、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发病率②0③_aYa④女孩(2)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_时两条_染色体未分离
15.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_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_,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根据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应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__;女:________。
乙夫妇:男:________;女:________。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应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生一个________孩,乙夫妇生一个________孩。
(3)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和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夫妇中男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含有致病基因,基因型为_AY,女方正常不含致病基因,基因型为_a_a;乙夫妇中男女双方都正常,所以男方基因型为_BY,女方的弟弟含有致病基因,所以女方也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基因型为_B_B或_B_b。(2)甲夫妇中男方一定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而一定不会传给儿子,所以后代患病率为50%,乙夫妇中女方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携带致病基因的情况下与男方生出患病孩子_bY的概率为1/4,所以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8。通过上面叙述,所以建议甲夫妇生男孩,乙夫妇生女孩。(3)产前诊断的手段有羊水检查和孕妇血细胞检查,属于细胞水平,基因诊断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手段,B超检查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查。
答案:(1)_AY_a_a_BY_B_B或_B_b
(2)①5012.5②男女(3)羊水检查B超检查
阶段质量检测(五)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解析:选D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A正确;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的特征之一是突变的频率很低,C正确;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D错误。
2.用杂合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解析:选A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取杂合子的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子,加快育种进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杂合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植株的方法是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_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解析:选C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或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母亲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子女是杂合子,故A错误;该病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等于男性,故B错误;该系谱图中女儿患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所以该病不可能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C正确;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子女中的两个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故D错误。
4.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1个B.2个
C.3个D.6个
解析:选C普通小麦体细胞含有6个染色体组,小麦的花粉是通过减数_形成的,所以花粉中的核DNA减半,染色体组减半,故C正确。
5.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选B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发病率男性女性相等,A错误;红绿色盲为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患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遗传,D错误。
6.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单倍体育种形成的小麦抗病植株
D.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
解析:选D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属于二倍体,A错误;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体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B错误;由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是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又恢复本物种染色体组数目,即形成六倍体,C错误;由花粉直接发育成的幼苗属于单倍体,D正确。
7.将二倍体西瓜幼苗(基因型为Aa)用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则()
A.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B.该四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
C.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后代
D.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但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解析:选A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型为AAaa,能产生AA、Aa和aa三种配子,且比例是1∶4∶1,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该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减数_产生配子,配子受精后,受精卵可以发育成种子,B错误;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后代,C错误;这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且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5条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并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人类基因组测序测定的是人体细胞中所有DNA碱基序列
解析:选B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一条,所以患者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7条,A错误。产前诊断可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B正确。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遗传病作出诊断,C错误。人类基因组测序测定的是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即22条常染色体和_、Y两条性染色体的DNA序列,D错误。
9.一对夫妇不是白化病患者,其第一个孩子已确诊为白化病患者,则他们第二胎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25%B.50%
C.75%D.100%
解析:选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可知该夫妇是杂合子,用Aa表示双亲基因型,则后代正常占3/4,患者占1/4。
10.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B、b)的系谱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性状
B.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
C.Ⅱ3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D.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不同
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病可以是显性遗传,也可以是隐性遗传,包括四种情况:常显、伴_显、常隐、伴_隐。若为伴_隐,3、4基因型都为_B_b;若为常隐,3、4基因型为Bb;若为常显,3、4基因型为bb;若为伴_显,3、4基因型为_b_b。
11.如图是蝗虫细胞中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种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B.此种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观察材料可能取自昆虫的肌细胞
D.若A2正常,则A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颠倒
解析:选B题图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是染色体缺失,该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染色体变异能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昆虫的肌细胞不能进行减数_,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A1和A2配对,C错误;染色体片段的颠倒不会导致配对时的同源染色体某些区域出现凸起,D错误。
12.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如下,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片段。该变异类型为()
A.缺失B.易位
C.重复D.倒位
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图中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13.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只要看到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即可判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D.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解析:选C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细胞有丝_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在有丝_后期,着丝点_,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_后期的细胞,C错误;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D正确。
14.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A.DNA变成了蛋白质
B.DNA变成了RNA
C.DNA中的基因结构发生了局部改变
D.DNA中的基因数目减少或增多
解析:选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DNA可以转录形成RNA,进而控制蛋白质合成,A、B错误;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分子中基因结构发生局部改变,C正确;DNA中的基因数目减少或增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15.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该植物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
A.AAaaDDdd,四倍体B.AaDd,二倍体
C.AAdd,二倍体D.AAaaDDDD,四倍体
解析:选A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Dd,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对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基因型为AAaaDDdd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
1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C一个染色体组包括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A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B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但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的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
17.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解析:选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侵犯了个人隐私,D项错误。
18.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又发生了下列四种情况,其中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可能最小的是()
A.置换单个碱基对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4个碱基对
解析:选D基因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决定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基因中碱基对增加了一个,必然会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如果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缺失4个碱基对,那么只会影响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初的几个氨基酸,而不会影响后面的氨基酸序列,这样可以减小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19.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解析:选B根据图中1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那么1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酸的密码子最可能是GAG,由此可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②处碱基对A-T被替换为G-C。
20.如图所示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1号、2号、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由5号、6号与9号,可推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
C.由图可以推知2号为显性纯合子、5号为杂合子
D.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3
解析:选B由5号、6号结婚生出9号正常的女孩,可判断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1号和2号结婚所生的孩子都患病,并不能判断2号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7号为aa,8号为2/3Aa、1/3AA,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如图表示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据此完成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
(2)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不育的,如何处理才能使其变得可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细胞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在什么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________________。在什么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________________。
(5)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中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解析:(1)图D中细胞只含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图D属于单倍体生物的细胞。(2)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_形成正常的配子,要想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3)A细胞中形态和大小一致的染色体有四条,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4)由图可知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只要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就是二倍体,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就是单倍体。(5)因A细胞是配子发育而来且具有四个染色体组,则其正常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应该含八个染色体组。
答案:(1)D(2)人工诱导(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3)四(4)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5)八
22.(6分)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作如下处理:
试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养成的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解析:AA×aa→F1,F1的基因型为Aa,自然生长得到甲植株,其基因型为Aa。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Aa→AAaa(乙植株),属于四倍体,它能产生三种配子:AA、Aa、aa,比例为1∶4∶1,Aa×AAaa→丙(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1)AAaa四(2)单AA∶Aa∶aa=1∶4∶1(3)三
23.(12分)Ⅰ.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_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Ⅱ.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种子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到⑦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由③到⑨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由题图知,两个亲本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后代中性状表现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脂和白脂个体杂交,后代中只有白脂个体,说明白脂是显性性状,黄脂是隐性性状;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给幼兔饲喂含_素和不含_素的食物时,产生了不同的性状表现,说明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_素分解,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Ⅱ.(3)由③到④是诱变育种,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4)③到⑦过程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由③到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它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Ⅰ.(1)常白脂基因(型)与环境(2)酶的合成Ⅱ.(3)基因突变(4)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4.(10分)基因兴奋剂是指通过改良遗传学成分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激素、蛋白质或其他天然物质,从而增强运动能力。基因兴奋剂是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与普通基因治疗的不同在于将服务对象从患者转移到了健康的职业运动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AGTN3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能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其另一等位基因E则能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成绩。请回答:
(1)基因AGTN3变成基因R或E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该现象发生的本质是DNA分子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一个家庭中,父母都具有E基因和AGTN3基因,善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善长跑;但另一个儿子不具有E基因而不善长跑。据孟德尔理论,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E基因对AGTN3基因具有________作用。
(3)若一对夫妇注射了R基因都提高了短跑成绩,则他们以后所生的子女具有R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科学家把运动员注入的能改善运动员各种运动能力和耐力的基因称为基因兴奋剂。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提高,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上有可能会出现使用基因兴奋剂这种最隐蔽的作弊行为,这是因为注入的基因存在于运动员的________。
A.血液中B.肌肉细胞中
C.心脏细胞中D.小脑细胞中
解析:(1)由题意可知,基因AGTN3变成基因R或E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由题意可知,父母都具有E基因,善长跑,一个儿子不具有E基因而不善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善长跑,这是性状分离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E是显性基因。(3)这对夫妇注射了R基因都提高了短跑成绩,但他们产生的生殖细胞不含R基因,因此,他们以后所生的子女具有R基因的概率是0。(4)由于兴奋剂基因是注射到肌肉细胞中,所以非常隐蔽,不易被检测出来。
答案:(1)基因突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性状分离显性(3)0(4)B
25.(12分)如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1和Ⅱ6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Ⅲ3和Ⅲ1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
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A.染色体数目检测B.性别检测
C.基因检测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①Ⅲ3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Ⅲ1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Ⅲ1与Ⅲ4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Ⅱ5、Ⅱ6和Ⅲ3可知,甲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由Ⅱ1、Ⅱ2和Ⅲ2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Ⅱ1和Ⅱ6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是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Ⅲ3基因型为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所以无需进行检测;②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_B_b或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的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1/2aa_B_b或1/2aa_B_B,Ⅲ4的基因型为1/3AA_BY,2/3Aa_BY,子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4=7/8,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1-1/3×7/8=17/24。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D因为Ⅲ3的基因型为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②B或C因为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_B_b或aa_B_B,与正常男性(aa_BY)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17/24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湘教版3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湘教版4
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 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 妙! 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 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 本特征
1. 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 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 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同样,动物也要生长发育。如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长成胎儿。
小结: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 . 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 ,如此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小结: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4. 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 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小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呢?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6. 生物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举例说出自然界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如蚂蚁搬家、燕子衔泥、孔雀开屏等。
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 物。说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说出机器人和熊猫玩具都不是生物。
观察图片,思考、说出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是生物;落叶和蝉蜕的壳是非生物。
观察图片,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动物由动物细胞组成,植物由植物细胞组成。
说出生物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观察葵花籽的萌发生长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观察图片, 说出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也要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7. 生物也要呼吸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 伸伸懒腰,喘口气;
② 树:我也需要新鲜空气;
小结:生物都能呼吸。
生物除了以上的特征还有哪些特征呢?
师生共同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生物都能繁 殖后代;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够呼吸、排泄废物等。
多媒体展示视频:生物的基本特征
说出还有排泄废物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湘教版5
教学过程
引 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
(板书)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
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
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讲述: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吗?
(回答:线粒体)
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
(回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回答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相互交流。
(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为:
1.甜瓜的品种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 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教案范文2023-08-14 00:28:48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总结报告2023-08-09 12:06:31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总结范文五篇2023-08-04 11:46:11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教案范文2023-08-14 00:28:48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本2023-08-16 04:52:59
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案五篇2023-08-17 16:28:33
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设计2023-08-02 01:28:11
高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08-10 00:13:16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23-08-16 03: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