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冯延巳写的词鉴赏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04 07:31:46 来源:高考在线

  冯延巳《鹊踏枝》三首1

  鹊踏枝(之一)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简析】

  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鹊踏枝(之二)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又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简析】

  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多日不见影踪,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春色将暮,你难道还不想归家?在这百草千花斗艳的游春路上,你的香车又系在了谁家的树上……当然,薄情郎是不会回答的。因此她只能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见到过他?双燕不理,翩然远飞,只剩下一片蒙蒙飞舞的柳絮。乱纷纷的柳絮撩动她的春愁,并把她带入悠悠荡荡的梦中,让她在飘忽的春梦中继续追寻他的行踪。

  鹊踏枝(之三)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又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简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一场哪怕是十分短暂的好梦,也能聊慰其相思的饥渴。但梦毕竟是只是梦,何况梦醒之后的失落滋味就越加难受。其心绪之紊乱,更可想而知!故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粘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冯延巳《采桑子》2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简析】

  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和所爱的人携手共游的时候,即使是一草一木都会激起温馨喜悦的感觉,而一旦与恋人分手,原来赏心悦目的美景反会引惹离恨别愁。 此情此景,何可胜言! 词人就只能形单影只地踽踽独步,努力将自己沉浸在对伊人的追忆和思量之中……

  【作者简介】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清平乐》3

  清平乐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

  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

  罗衣物地春寒。

  【简析】

  雨晴烟晚,池满绿水,垂柳穿燕,一位闺女正倚栏凝望西南的一弯新月。但孤眠的凄冷感受和深心苦闷是难以说出的。

  冯延巳《谒金门》4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简析】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随着几声喜鹊的欢叫,她的面庞儿顿时就涌上了一阵红晕----盼念已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这怎能不令她的心像小鹿儿那样乱撞乱跳?

  冯延巳《南乡子》5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简析】

  此篇写怨妇,其中的高楼拥衾、对镜伤神,以及以草长喻怨深,均不足称奇。所可称奇者,在首句"细雨湿流光"。不同于深碧的夏草之色印更不同于枯黄的秋草之色衰,春天的草,轻盈青翠,清光流泛。蒙蒙细雨,虽能沾湿春草,却终不能掩抑流光。词人深见及此,奇才也。

  更奇者,这雨中的春草,正是怨妇的象征:情郎不至,怨矣,犹春草之见濡;虽则有怨,痴盼犹存,一如流光之依然闪动。

  词下片,便在证实这一点,寝前,她虽心事茫茫,梦中,她却任意驰想,直睡至杨花浮满绣床。她虽恨杀薄悻,那门儿却未紧闭,依旧为他留了半扇。

  其实,此词并非咏草之作,摄草之魂,正是为摄怨妇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