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1
一次在和曹骑士(曹筠武老师)、嘉欣吃面的时候,聊起了各自的大学。嘉欣说去过武汉大学,那天看到的都是垃圾。我很不服气地反驳道她一定是走错了,或者至少是看错。几番争论下来,双方貌似也都没什么办法说服对方。最后都被曹骑士嘲笑说:“真的还是小孩子,都说自己学校好”。其实说自己学校好的不光是小孩子,这样的小孩子长大了也还是要说自己学校好的。因为我们在这里成长,这生活过的一草一木便是最亲切的。
当时我就想说,现在不允许别人说自己学校坏话的人,将来走出去理所当然也会说南周是个好地方。成长身体的地方是哺育之所,塑造灵魂的地方则是神圣之地。
南方周末是我心目中的圣地。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强大的力量,恰恰相反,她经常背离我们的期许——很无力,就像《生于1984》里说的,有时候只是证明着“我们相互关注着,我们没有被抛弃”,而却难以改变任何东西。但越是无力,这状态便弥足珍贵。我们时常哀其不幸,恨不得她真的有通天的能量,可以说出自己所有想说的话;我们有时也怒其不争,对于追求理想的人们,眼下的情况,似乎总不那么理想。追求理想的人就是这样,背起行囊走在路上便是他们的全部生活,能够达到的应许之地或许就不成其为应许之地,因为停下了脚步,理想便随之而终。海鹏老师说,我们不能永远年轻热泪盈眶,但永远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
富士康的一个月,带给我如此之多的成长,我从未想到,我的文章可以让老师夜不能寐,几欲泪流。那些转变与思考之前已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之前我会写擦鞋稿,会写学生稿,也会写自己文青式的小怨念,而一旦想到要为这张报纸工作,并把它们印成铅字,所有的沉积便都来自编辑部里那一份份或油墨香未散或泛黄的纸张里。从01年的南周一直读到当下,她的启示很简单,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并不放弃对一个美好世界的希望,以达致“他日有人要来知道中国的历史,定要来翻检我们的报纸”。有时候坚持这些令人极为痛苦,可是一个曾在南周实习的师姐告诉我说,除了真诚和善良,她不知道还可以怎样走下去。
富士康之后的一次评报会上,老实说我完全懵在了大家的掌声中,就像一个凡人闯入了奥林匹斯山,言不能自已。坐在编辑部里,除了能经常吃到罚款买来的零食之外,还能听到诸神之激烈争辩,作为一个凡人,诚荣幸之至。
广州大道中289号,在这栋老旧的高楼里几乎可以看到当今中国传媒的所有形态:市场化前沿的党报,全国性扩张的都市报,高端化经营的周刊,信奉专业主义的财经杂志……还有一份周报,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南方周末。从“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到“在这里,读懂中国”,在这个连章鱼保罗也无法准确预知的全世界最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她有所坚持。她的楼顶上有一个不算很奢华的红色灯箱,但是每到黑暗降临时,它格外明亮。
亨利·鲁斯的教堂在近70年间栉风沐雨,传到中国,显然已变了模样。可毋庸置疑的是那仍是一所教堂,守卫她的人们拾起哪怕一瓦一砾,构建他们心中的图景。
南周所告诉我的是,大教堂,她塌不了。谢谢,就像你们知道的那样,许多人仅仅缺少一个坚持的理由。
灞桥折柳,终有一别。后会有期。
回望“富士康”:一个“卧底”的“自白书”
此前各媒体已经披露了不少关于富士康扑朔迷离的“内幕”,但连续自杀这个极端的死亡方式仍旧在逻辑与情感上都让人难以接受。于是编辑部决定派遣记者,以打工者的身份亲历富士康,还原真相。出于年龄上的考量,我有幸成为了最终人选。
去往富士康之前,我从未想过 “潜伏”、“富士康”这两个关键词会成为我的准记者生涯里的第一次巨大挑战,可能面对的一切或许都是未知的。然而未知,却成了让我前行的最大动力。这次特殊的调查,从4月10日晚踏上前往深圳的列车开始。
从偏见到细节
进入之前,我与几个在厂内工作了很长时间的老乡取得了联系。他们的回答让我有些诧异,之前媒体上很多的所谓“黑幕”,他们确有听说,但是涉及层面似乎并不那么广。例如保安打人,门禁严格,稽查苛刻,他们甚至都有自己的一套“化解方法”,就像是在学校里逃避老师的管理一样,学生们总能各显神通。那么这样一个厂区,何以自杀频发?所以进入前,我最大的担忧并不在于会面临多少未知的危险,而是如果厂区里一切正常,根本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即便有问题,也只局限在一个很轻的程度与很小的范围内,难以由此为因,导出自杀之果,那么这篇调查要何以为继。但是与两位老师的讨论让我暂时搁置了这种疑虑,因为这种极端结果的接连发生,由结果来看,是不可能没有原因的,背后必然有某种制度或文化上的原因。我的想象或许还是过于单纯了,进去之后只需完整客观地反映全部细节即可。
经过7个多小时的排队,一整天的体检,岗前的教育、分发,我随那一批的3500多人人一道,最终顺利进入富士康开始工作。前三天的工作甚至让我觉得太过轻松:没有什么活干,新人不让加班,工友彼此之间也还不太熟悉,采访任务也不急于开始。这样节奏的生活,与调查自杀两件事,仿佛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我进入之前最担心的事已然发生了。此时我的“日记”便带上了明显的“有色眼镜”,试图把每种现象每个细节下一个结论,试图把员工们的生活状态往压力过大、没有自由、管理制度有问题等等方向上靠,那段时间甚至只要从员工嘴里说出“压力”两个字,都能让我变得无比兴奋,我会立即记录下来。我总觉得在一步一步接近答案。但事实上,真相这个时候却在远离。
第一次以“卧底”记者身份与杨继斌老师碰头是正式工作的第一个周末。一个酒店十几层上的咖啡厅,大致说了说工厂里的基本情况,然后望着高楼大厦胡发了一通感慨,很兴奋于自己又暂时回到了真实的身份。关于选题,当时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杨老师问到“你觉得这个题是语文题还是数学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语文题”,也许是因为我还并没有做“揭黑”之类调查的经验,也许是因为对于环境的一种直觉,我总觉得这一周我看到的东西,即便是戴着“有色眼镜”往那几个能逼死人的方向上靠,也显得牵强无力。但杨老师提示我这应该是“数学题”,一环一环的故事与细节最终要导出自杀的结果,报道才能成形。如果不能建立这样的逻辑关系,那么这篇调查就是失败的。当然,一切还在进行中,选题的变化还要看进一步的材料积累,“你也别抱太大希望”。我的作用只是忠实地做好一台摄像机,与一台文字输出机,“有色眼镜”必须摘下。
既是一台摄像机,那就不必想太多啦,取景器里是什么景色,带子上写入什么内容,关你这机器什么事呢?恩,这样反倒也轻松自然,每日保持“电力”就好。
这之后的文字已经发生了完全的改观。每晚发回的文字已经客观真实,我动用身体上的一切感觉器官,我只求细致与鲜活,而更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调查的结论。工友们开心、幽默、青春、时尚,我也都一一记录下,甚至有时候篇幅比他们的焦虑、无奈更长。这样的记录让我很安心,因为我只需与看到的真相、感受到的情绪站在一边。
潜伏:隐匿还是出众?
为了不在打工者中过分突出,我特地挑选了平日里最不常穿的几件衣服,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打工仔。在小商店里购置日用品时,几乎全部选的是最廉价的商品。嘴上说的话也一概去掉“对不起”、“请问”、“谢谢”等,唯恐太文质彬彬而受欺负,或是显得与众不同。事实证明,这些“隐匿”的方式让我的生活看上去与他们全无二致,说话的方式改变也让我不自觉地融入了他们的谈话之中。气场相合,方能聊出更多的信息来。这也成了后来得到不少故事的“语言基础”。
但是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采访大学生时,我要化装成正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与他们平等地交谈;与线长组长交谈时,不光要想出让他们注意到你的“噱头”(事实证明,只有我说不想干了,他们最会和我谈),还需要拿出更多一点的见识来,去与他们探讨这个大工厂里基层干部的升迁与前途。当我号称自己“要离职”而与线长“谈心”的时候,他本来是想要留我的,但我完全不关心“我自己”的前途,却只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个巨大的工厂:人多,机会少,基层干部压力大,带的人流动性太强,出不了成绩,就爬不上去——这都是我这些天观察的结论。他仿佛换了个人,不像和别的有离职意向的员工交谈时那种家长式的“教诲”,而是真正谈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在富士康等一些类似厂里的工作经历,现在作线长压力大了,但级别没动,工资一点也没涨。最后,连他自己也说“没办法,富士康就是这样的”,“要是情况还没有起色,也许我也就干到今年年底了”。坚持隐匿,但有需要时也不必害怕“出众”,极大地延展了我的“潜伏”体验。我甚至逮住一次占理的机会,直接与另一线的线长发生了争执,去看最终会怎样解决。
成功地变换2-3个身份,去与受访者平等地交谈,才是获得故事最好的途径。当然,“卧底”期间,兼有的身份越多越危险,所以这种变换最好在后期完成,以防有变。
报道中有关新闻伦理的考量分为两个方面:受访者与采访者。
对于受访者的名字使用,我们之前的想法是,只要不涉及工人们的负面信息或者隐私,用真名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做也是出于报道的真实性的考虑。但是报道出来之后,有个别员工不愿意自己的真名出现在报纸上,有关自己的细节被误读,现在他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情绪也十分激动。这是我们所未想到的。
尽管未涉及负面、虚构或隐私情节,且新闻事件的公共价值也很大,但每个人的情感与认知都不一样,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苛求。在面对预计不到的后果时,个人更信奉“最小伤害原则”。在未经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还是使用化名进行写作更为稳妥。如果要增强其真实性,可以在联络到受访者本人,征得同意之后使用真名。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期报纸中就注明了“所用名字为化名”这一点,力求弥补。由是看来,“有不说的真话,但决不说假话”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真话与假话一样,可能伤害无辜的人。
进入富士康之前,我与傅剑锋老师、杨继斌老师仔细分析过作为“卧底”的我可能出现的风险:其一,被发现真实身份,结果无外乎是开除,问题不大;其二,可能被分配到危险的岗位,此时我所做的`就是必须要想办法调离,或者,放弃这个岗位,再出来排一次队。最终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但为求稳妥,如果在出发前能够有一个成文的风险应对策划,则更为完备,其中可以包括对各种可能的危险的判断、应对,乃至结束后的心理疏导。
于现在的我而言,我倒希望尽快地揭掉身上的“富士康”这个标签,它只是我的作品,而我并非它的附庸。一个好记者必须不断地靠好作品来说话,而不是成为新闻的一部分。但要去掉这个标签只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停止努力,直到被大家忘掉,这个很简单;其二是马不停蹄地再次踏上某辆通往某地的“列车”,走去通往新闻的路上,这个难度更大、更未知。但我由衷希望是后者。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2
在学习了两年半的理论课程之后,我们新闻系在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实习,全系的人分为四个方向: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兰州晚报社,还有一部分是自己联系实习。我被分配到甘肃电视台,报道的第一天进行二次分配,我和另为三个同学到了文化少儿频道,而最后我到的是《视点》栏目组。
《视点》是一档文化调查性栏目。建立对文化的 “电视解读话语权”;大家来说话,让人物的智慧语录和精确解读组成一本“新概念”读物; 释疑精英人群制造的文化现象,关注文化消费阶层的解读视点;沟通市井文化的时尚表述,诠释高尚文化的“下凡”事件。通过话语链接人间万物的心灵,让起码的人际沟通成为现实,让各自灵魂的握手成为可能。
实习时间是从 20xx年5月21日开始,20xx年9月底结束的,总共四个月时间。四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电视台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通过这四个月时间的磨但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同行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在四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
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编辑人员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要素完整,交待清楚,让人一读就能明明白白,了解新闻事实,懂得来龙去脉。而信息清晰度低作品,不仅不利于读者知晓事实,达不到新闻传播的目的,还必然降低读者对新闻作品的信任度。因此,新闻写作最忌模糊,越是清晰明白的新闻作品,它的信息含量才越高。新闻作品只有被阅读才有意义,新闻信息只有被接受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新闻信息的可接受状况与接受对象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与传播媒体的总体格局直接相关。
作为新闻作品,新闻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报道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作为身在西部的媒体,我们就要立足于我们的实际,要为西部大开发而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广播影视是强大的现代化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声画并茂、感染力强等优势,很容易被不同层次的群众接受,有很强的舆论导向功能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广播影视的这一功能,动员、引导、组织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之中。
首先,我们在宣传中要全面准确地阐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明确目标使大家认识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3
明日就要去《xx晚报》开始专业实习了,此刻心情很激动。尤记得三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因为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向往,第一志愿首选了新闻学专业,如今,经过三年的学习,对新闻媒体这一领域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新闻专业理论知识也基本掌握。然而,却还从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去亲身体验媒体这个行业。希望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专业实习中,能有很好的收获。
新闻记者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职业。就个人而言,我是一个不善于跟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往往过于沉默,尤其是不喜欢走出去,可以说是典型的“宅女”一枚。此次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以记者的身份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调查采访,有了与社会各色群体交流的机会,希望能借此提高自己与人交流相处积极性与能力。
新闻学讲究“学以致用”,学到了专业知识,最终还是要学会运用到实践中。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学会发现并报道新闻事件,将所学到的新闻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此次实习中,务必完成实习单位、实习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新闻媒体有着自己的行为规范及准则。希望在此次专业实习中,更加明确新闻行业的实际操作,培养政治敏感性和新闻敏感型,养成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同时全面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明确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
新闻线索来源于生活。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发现、挖掘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我将随着实习老师深入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当然,好的工作成绩需要建立在好的工作态度上。此次专业实习,务必完成实习单位、实习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实习老师,同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被动到主动,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并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4
一、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在黔西南州贞丰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黔西南州贞丰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通过此次实习要充分的把自己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好的与实际生活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以后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同时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提前适应社会,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 实习时间:20xx年8月1号----20xx年9月14号
三、 实习地点:黔西南州贞丰县广播电视台
四、 实习单位和部门: 黔西南州贞丰县广播电视台,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贞丰县的信息宣传部门,贞丰县党委和政府的喉舌,贞丰县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贞丰新闻》,是该台的品牌栏目,网站《金州在线》的合作伙伴。
五、 实习内容及心得
这次能去贞丰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县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悉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平时我的工作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修改稿件,在工作期间有许多专业的知识自己感觉在书本上没学到,因此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目标,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具体如下:
(一)、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要素完整,交待清楚,让人一读就能明明白白,了解新闻事实,懂得来龙去脉。而信息清晰度低作品,不仅不利于读者知晓事实,达不到新闻传播的目的,还必然降低读者对新闻作品的信任度。及中部斡全景取景,全排,一排中的二,三个进行拍摄而其中的特写镜头中的人物在像机的镜 头中所占大小又有许多的学问,在此不便详述。
(二)、如何制作一条新闻。这部内容不是我的专长,因此只是学了点皮毛而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告诉我如何使用这些机器以及这些机器是干什么的,有一点要紧记的是根据新闻稿子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新闻图片而且图片的出现时间只需几秒便可。
六、实习总结: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几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辛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考验和锻炼之后,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实习是很吃苦的,尤其是在媒体实习,在这种环境之中我深深的感到了未来的就业压力,不学就要被淘汰,竞争是无处不在,在这仅有的最后一学期之中,要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本次实习中,同时也暴露出了自
己的一些不足,作为电视台记者所要携带的设备比较多而且杂,要是忘了带上足够的电池与磁带那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任务完不成是肯定的,同样挨批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的过失我是犯过几次的,这就说明我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周全,准备不充分,遇事不能冷静,从容不迫。记者的高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对记者采访成果的纪录,而我对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认识不够清楚,不能较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常导致我无法按要求写作,给我和老师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同时也让我下决心努力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与电视台领导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与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台里领导和同事们的不吝赐教与大力支持帮助。谢谢你们!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背景
当今社会,大学生日益泛滥,就业压力竞争加剧。作为一名大二学子,有必要为踏入社会作长远规划,为了将来顺利进入职场,必须增加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同时,由于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学校教育,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新闻理论知识,想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
二、实习经历
(一)学校暑期实践小分队
作为人文学院分团委学生干部,期末考试刚结束,6月30日,我便同学生会一道参加了我院在河海社区太阳城广场上举行的晚会。虽然只是作为一名工作者协助完成,但在其中,我也可以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纵观整个活动的过程,学到不一样的东西。通过实践,我更懂得一台晚会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更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这对一个人的能力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
这个暑假,我的第二次社会实践是跟随校学生会举行一个“迎省运会,创文明城,共建和谐家园”的送社区文艺晚会。那时,听说有这么一个活动后,我便积极报名参加了。不求有所荣誉,但求有所锻炼,有所贡献。活动负责人安排我和另一个男生合演一个社区指定的关于计划生育的小品。本来演小品已经是我的弱势了,从小到大我还从没演过小品,现在还要上台公开表演,更有甚者,如今我还要和男生以夫妻身份演这么一个主题的节目,更让我无从面对了。但是,一想到我当初的信誓旦旦,我就觉得不能放弃,便突破重重阻碍,开始有板有眼地排练了起来。从尴尬以对、无从开口到渐渐可以熟练地讲台词,从表演生硬呆板到渐渐灵活有生气,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我倍感喜悦,我开始热爱表演,从而倍加珍惜这次机会。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其实成功首先在于能够及时抓住每一次机会。
7月2日,我们登上了表演的舞台。那个晚上,尽管是在室外,天气闷热,蚊虫骚扰,但在社区观众面前,我完全忘记了这些,有的只是紧张,还有兴奋。轮到我们上场了,我强忍着内心的紧张,只想用心表演,通力合作,然后将最完美的呈现给观众,而最终,我们收获到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我们这一团队也获得了赞扬。我想我做到了!这是我的表演处女作,但又不是一次简单的表演,而是突破自我、展示自身的一个机会,也是走出校园、立足社会的一次实践,更是为常州、为社区人民所做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二)报社实习第一天:
暑假经朋友介绍能有这么一次难得的专业实习机会,我倍加珍惜和感激。跟指导老师钱老师联系了之后,7月5日,我算是正式开始工作了。我以为一般上班都是八点,因此并没有问老师,这一天早晨六点多起床、八点不到我就到了报社,结果偌大的报社只有寥寥数人,等了将近两个小时,钱老师终于来了。她亲切地告诉我,下次不用这么早的,九点半到就好了。尽管早了那么久,没什么事做,但我依旧很兴奋,因为,于我而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同我一起实习的还有一位苏州大学的毕业生徐,她去年暑期就来过,对这里已经很熟了。就这样,在钱老师的指导下和徐的帮助下,我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钱老师首先介绍了我们的工作,早晨到时先开电脑,登陆QQ和126邮箱,接收别人发来的稿子并负责整理修改,最后再给老师过目,就算大事告成了,有时还要电话或现场采访。晚上6点之前,下班了,走之前,钱老师告诉我们明天市一中有个20xx年AFS国际夏令营开营仪式,就交给我们两个实习生去现场观看采访了。那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一直期盼能够多些机会像真正的记者一样到外面去体验采访,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感谢钱老师!第一天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度过,尽管事情不大、不多,但我依旧认真对待,很开心,因为我享受这份经历,我热爱这份工作。
第二天:
我们两个实习生约好九点五十在一中门口见面,谁知途中堵车,一路上我焦急不安,生怕错过了,还耽误了徐,结果十点多我终于匆匆赶到。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次“实战演习”,可不能搞砸啊。在多方打听问询之后,终于到达活动现场。该活动是一个国际夏令营开营仪式,常州市教育局、一中的部分领导亦出席了开营仪式,还有来自美国各州的14名交流生。所谓采访仅仅是同其中的一些外国学生交流,或者是问领导一些报道需要的问题。总的来说,本次采访还算顺利,这可是我第一次作为报社代表,以一个实习记者的身份进行实地采访,还采访外国学生。不管怎样,我还是充满喜悦的。中午回到报社,就和徐姐开始写稿了。凭借之前在校写稿的经验,以及大家的通力合作,我们很快写好了稿子。第一次发现写新闻稿并不是什么难事。写好后赶紧拿给老师大概看了一遍,她特别和气地说:“嗯,写的不错,我待会简单改一下明天就发。”那时,我的心里颇有成就感,这是我的第一个果实啊。
而那天下午,钱老师又同报社的另外两个记者一起去了省常中,采访该校美国名校班的有关事宜,尽管我在边上一句话未说,只是陪笑,但是听着他们的谈话,我也觉得十分兴奋,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算是我的第二次采访。不管怎样,实习第二天十分充实,即使要到处辛苦走动,我也心甘情愿,满心欢喜。
这一天的采访让我对成为一名记者增添了热情,对实习增添了信心。实习经历:
实习期间,我有幸体验了丰富多彩的采访活动,算是彻底地过了一把“记者瘾”。我到市一中采访AFS国际夏令营、采访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到省常中采访“汉语桥”国际中学生中华文化夏令营开幕式、采访三十年校友聚会活动,还采访了“打工皇帝”唐骏;到市政府参加全国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到科教城信息学院采访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到大学城机电学院参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耿高鹏同学先进事迹座谈会等等,由于正值高招录取之际,我们对常大、江技师、河海等大学的招生办进行电话采访,还有对一个老农工党员向常州航空技校赠画进行电话采访,当然还有许许多多采访经历,这些经验成为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实习期间唯一遗憾的是某个周日要到一个镇上去采访21项世界吉尼斯纪录拥有者汤友常。我原本十分期待,谁知那天一大早起床就全身极不舒服,可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就坚持去集合地点了,而在等待去的过程中脸色越发苍白、胃痛难忍,实在坚持不了,只好放弃了,现在想来真的是万分遗憾。作为我的第一次专业实习,这些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切地当了一回记者,体验了一回采访,而这同时支撑着我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就这样,我在《常州日报》实习了五周,尽管出去采访的机会不是天天都有,但每天都精彩纷呈,收稿、理稿、改稿,写稿后给老师过目发现不足,访前细细聆听老师的嘱托,明白哪些是采访重点,该提哪些问题,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迄今为止,包括独立写稿和参与修改整理的稿子已有二十余篇,每次看着报纸上的铅字,我就像捧着自己的宝贝,兴奋不已,感激不已。
三、实习感悟
1、钱老师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到她的办公室,一眼见到的是办公桌上堆得又多又高的书籍,散文、小说、人物传记、时评等,一摞摞真如小山丘一般,那时,我在心里就默默想象着这位老师一定是博文识记、通达睿智之人。果然,钱老师已经在这行干了十几年了,其多篇新闻稿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还曾著书《杨守玉传》,讲的是常州老工艺乱针绣创始人的故事,她更是被人称为常州的“两支笔”之一,她的才气自然是让人尊重,然而,比起她个人,我更佩服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开始经人介绍这位指导老师时,我担心会是那种盛气凌人,孤高威严的,没想到她却十分亲切和蔼,带着一副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竟看不出一丝架子,一团和气,叫人整颗心不由自主地放松起来。第一天到时她还嘱咐我下次记得带个杯子来喝水,每天中午领我们去报社食堂吃饭,下午催我们早早回去,竟像一位贴心的姐姐。闲时,还同我们像朋友一样一起聊天,特别理解大学生暑期实习,给予热情帮助,开学时也欢迎我们随时到她那去。
对待工作,她始终敬业勤奋。钱老师的案头上总是有许多事情要做,除日常基本工作,还有政协分配的一些任务,有时还要参加什么研讨会。每天中午吃过饭后,我们两个实习生会趴在桌上休息一会,而她总是在电脑前不停地敲打键盘,忙碌着,直到晚上六点左右,她催我们赶快回去,而自己却还要留在报社完成任务。
实习期间,钱老师总是尽量给我们实地锻炼的机会,一有采访就尽量让我们去,去之前还向我们解说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不需要问,回来让我们独立写稿,然后现场改给我们看,那种关照和理解让我十分感激。我倒是没有遇到不少同学所说的实习时无所事事,还要给大家端茶倒水当劳力,真正实践的却很少。就在实习结束回去那天,她还笑着说以后有需要可以再来,那时,我心里十分温暖,能遇到这么好的一个指导老师真是幸运。
钱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她的与世无争,在于她的心态平和,在于她的悉心帮助,在于她的真诚无私,在于她的认真负责。我想,倘若将来我也踏上新闻事业的道路,我一定要像她那样。
2、关于记者,关于采访
这次“实战演习”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锻炼,让我能够领悟学习,弥补不足。通过这次经历,我才发现,原来记者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难,至少在我所在的政教部,在钱老师的带领下我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每天的工作比较常规简单,不像搞社会新闻的还要每天出去找素材,找新闻,什么失火的、死人的、中暑的、民事纠纷的,这些都要去现场查看,那么辛苦,有时可能还会遇到危险。而对于采访,我真正懂得了,其实它并不是我曾经想象的那样手拿话筒、眼镜注视着采访对象有板有眼地问问题,而是可以像朋友聊天一样那么自然轻松。
记得有一次在报社会议室采访市外国语学校的两位老师关于该校学生夺得“20xx国际青少年保护长江水资源绿色行动”环保大赛方案设计江苏赛区的冠军这一事情时,我看着钱老师边像拉家常一样聊天,边看资料询问相关问题,条理清晰,思路清楚,巧妙地在闲谈中获得所需资料,没有一丝严肃与尴尬。这才发现,原来什么都是有技巧的,任何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却也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有技巧,只要有准备,只要有心,就能够成功。
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有良好的修养,倘若不是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又怎么会有如今的成就呢?她的事迹让我对将来做记者有了憧憬和期待,做一名记者,就该像钱老师那样做一个专业可敬的人。
3、自我认知
还记得有次在市一中采访国际夏令营开营仪式,现场有来自美国各州的14名交流生。第一次对外国人采访让我十分兴奋,但这其中,却让我惭愧不已,因为作为一名英语六级已过的大学生,我竟然不怎么听得懂她们讲话,竟要找在场的一名学生做翻译,这名学生今年大一,此前还现场给领导的讲话进行现场翻译。唉,除了称赞,更多的是羡慕和惭愧,甚至是自卑。那时,才觉得自己好失败,那些个证书似乎毫无实际意义,今后要多加努力了。
实习中,我发现对这个职业我十分热爱,毫不厌倦,即使生病也愿意去采访,总是在想我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么。当然,我发现自己还有不少不足,如胆量不够,不敢主动发问,采访技能欠缺,每次访前要仔细聆听老师所举的要提的一些问题,心里这才踏实。
四、实习总结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懂得了基本的新闻采访,体验了一名真正的记者,自己在大学两年中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理解和运用,让我在实践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怎样践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我很感谢这次实习机会,也同样很珍惜,它将成为我一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只是,下次,我希望可以跑跑社会新闻,更能锻炼人,或者去做一名电视记者。但不管怎样,对新闻的热爱我一直憧憬。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6
有几次电话采访的经历,有一次是有个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了橱柜,厨柜在使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出现柜门面板变形、人造石台面断裂问题,将北京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具广场有限公司和厨柜生产厂家北京美嘉赛罗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由于那天时间紧,只能电话采访,提前我就已经想过,电话采访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一定要争取得到有用的信息。给红星美凯龙的第一个电话打过去了,没人接,接着打了四、五遍,还是没人接,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又拿起了电话,电话那头有了回应。接电话的是个女的,一听我是法晚的态度一下就强硬了。因为实际中出现过这种当事人态度强硬的拒绝采访的问题,我不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我赶紧解释,心平气和的说我就是通过法院知道的这件事,并不是那位李先生让我找的您,我只是想听听您方对这件事的看法。听我这么说,红星美凯龙那边的态度慢慢转变了,我和她聊了半个多小时,从谈话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有时会很为难,因为当事人太过热情。有一次老师说第二天去安贞法院,是报社的一个同事托咱们组去的,把当事人的电话留给了我。我头天晚上便与他联系好了,他说一定要请我吃饭,我婉转的拒绝了,因为老师说过他要请吃饭千万别答应给东西千万别要。第二天中午,他给我发短信,说在旁边的酒店订好了位置几点在那见,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诉他我手头有事还没忙完。下午采访完,我急忙告个别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请我吃饭。谁知第二天他又发短信说出去喝个咖啡以表示对我的感谢,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没办法了,我给老师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老师乐了,说别害怕,别理他了,发短信你别回就行了。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篇7
学生姓名:谢彬彬
学号:092220070068
专业:新闻学
年级:07级完成日期:20xx-3-31
指导教师:黄丹
新闻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20xx年2月至3月底两个月时间,我在《石狮侨报》社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谨慎小心。
1实习目的
1.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1.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1.3.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实习时间
20xx年2月8日-3月31日。早上9点上班到12点,下午2点上班到6点。周三晚上加班,周六停一天,挺轻松了。
3.实习地点
福建省石狮市群英北路侨联商厦7楼
4.实习单位
《石狮侨报》社。
关于《石狮侨报》,由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石狮侨报社主办,是一份周报,每周三出稿,周四见报,所以,相比日报,就不会那么忙碌与紧张。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也蛮好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报社里现在的工作人员将近20人,有采编部、广告部、办公室、美编部等,虽然比不上大报,但也很不错了,而且正在向大报靠近。而我实习的部门就是采编部。
5.实习主要内容
5.1."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5.2.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我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3月15号,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张记者。但他突然有其他新闻要采,于是叫我去狮城国际广场采访消协现场咨询会。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准备。所以临时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信息,还好在开幕前赶到了现场。现场咨询了很多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不少事情。那次采访很成功,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5.3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6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6.1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6.2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参考文献:
[1]《新闻采访教程》
[2]《华尔街日报》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最新煤矿实习报告范文2023-08-07 02:13:49
生物工程专业实习报告合集六篇2023-08-09 01:24:55
仓库管理员实习报告十三篇)2023-08-18 09:50:15
最新煤矿实习报告范文2023-08-07 02:13:49
生物工程专业实习报告合集六篇2023-08-09 01:24:55
仓库管理员实习报告十三篇)2023-08-18 09:50:15
土木工实习报告三篇2023-08-05 01:47:33
自动化生产实习报告合集10篇2023-08-11 17:53:03
有关物流大学生实习报告四篇2023-08-14 02: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