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三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法教案文案

更新时间:2023-08-08 07:54:19 来源:高考在线

三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法教案2021文案1

教学内容:P24 例2、例3 P25-26 练习六第4-6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 =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 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 ,怎么办? 十位退1后剩几?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

四、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法教案2021文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还有其他问题?(学生表示没有了)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一块儿解决不好办,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怎么样?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数:4+3=7(元)。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像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有没有这种模型的存在?结果通过找部分学生询问,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类的应用题已经能够解决,因此,我将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问题并能灵活的解答定为本节课的首要目标。本着这一思想,所以我在教学时放弃了课本的教例,而是选择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讨。经过这番尝试,我发现学生无论是从理解知识还是从掌握技能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寻求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

变单纯的例题为丰富的生活情境,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的提高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创造自主探求研究的机会。

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关注学生整体的活动状况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

三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法教案2021案3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法教案2021文案4

教学内容:P26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 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 24×12 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法教案2021文案5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习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习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 或 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 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 ,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 ,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 ,10×10=100(户)

师: 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近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近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 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习。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 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 “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习。)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最后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习,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近(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习题设计】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总结(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