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1
二年级数学连减应用题
详细介绍:
课题: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叙述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
板书设计
连减应用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 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 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 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 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 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 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 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 题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 P45第3题 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 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P45第4题
(1) 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 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 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 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 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 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 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 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 猫
只 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 数种 类项 目小兔小狗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 )的( )只数最多?参加( )的( )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 种 类1秒- 2秒3秒- 4秒5秒- 6秒7秒- 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最新案例5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高年级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路线选择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感知排列组合的知识。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主动的建构知识。我采用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排列组合。旨在凸显“三模小组化”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以下三种转变:创境引题——变“说出”为“引入”;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展示反馈——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境引题——变“说出”为“引入”
“蓝猫”是学生喜欢的形象,本课我设计了“蓝猫”带大家去数学广角游玩的情境并贯穿全课。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蓝猫要带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参观,你们高兴吗?哎,快看,数学广角的大门是有密码锁的,要进去必须得到密码才行。”这时有学生可能会发出疑问或者提出问题:“密码是几位数啊?”“密码符合什么条件啊?”。蓝猫告诉大家: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12或21,但不能确定是哪个,“同学们,密码是10-20之间”,学生判断出是12。我对判断出是“12”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让他们一开始上课就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破译密码的过程中,渗透了简单的排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用1、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感知排列知识。
首先出示导学案简洁明了,为学生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先学。这时学生小组合作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好准备。而我则重点指导学生要边摆边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有机结合。接着鼓励学生小组一起上台展示,在展示时,有的学生讲,有的学生写,其他成员补充,这样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师故意选择了三个不同方法的小组展示,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板书三种情况:(1)固定排头的方法12、13、21、23、31、32;(2)固定排尾的方法21、31、12、32、13、23;(3)个位十位交换位置的方法12、21、13、31、23、32。通过对比交流,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应该是6个,我接着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写出这6个数呢?”这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好办法,我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并将其概括为:“有序列举”,这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出这个教学重点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有序列举的好处,我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叙述加深了学生对有序列举的感受。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发散学生思维,效果不同凡响。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排列进行对比,克服学生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排列知识,从而深刻理解排列的内涵,揭示排列的本质,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列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展示交流,既可以锻炼这部分学生的胆量,又借学生之口来讲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台下学生听得更认真,同时能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进而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惑,重点讲解,难点辨析,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而且因为学生自已整理出来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最贴切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从中也最能暴露学生知识的盲点,有助于教师的矫正。这样的教学利于学生主体性地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体验互助合作的神奇,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在这一环节领袖儿童脱颖而出。
2、小组合作握手游戏,感知组合知识。
承上一活动,门终于开了同学互相握手表示祝贺,从而引出:三个人之间可以握几次手呢?先让学生猜猜看?经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可能会猜是6次,也有的可能猜是3次,到底是几次呢?学生亲自握手试一试!此时我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重点指导有顺序的握手。小组活动结束后,请一小组上台展示握手情况,在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图示来表示握手的方法。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在握手的游戏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可以作为课中活动,使学生在此放松,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用图示来抽象形象的表示握手的方法,这又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对比发现,区分排列组合。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握手游戏,对组合的规律进行了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已经感受到了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我以一个问题引入“同样是3,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两位数,而3个人却只能握3次手?”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采取的是在操作活动中对比感知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在同伴的交流和启发中发现,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变成了两个数,而握手时两个人即使换位置还是这两个人,所以就是一次。由于数学知识很多时候都显得枯燥无味,在这儿我利用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更容易记住,编了一个温馨提示。那么我也及时的做出小结并揭题:前面摆卡片的情况是与顺序有关的叫排列,而握手的情况是与顺序没有关系的叫组合。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展示反馈变——“学会”为“会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练习设计时注重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联系生活,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仍然围绕蓝猫问题为情境,以搭配、起名、走路、号码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领袖儿童各种能力为目的,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反馈的平台,让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在这里得到应用,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里得到高涨,让整节课在这里得到升华。
1、搭配问题
蓝猫想请大家为它搭配一套漂亮的衣服,用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能搭配几套呢?将衣服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感觉很新鲜,积极参与,学生说的同时师连线其实也在渗透一种作图方法,并且用两种颜色的笔区分开来,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固定上衣的方法,老师并不满足现状,而是趁热打铁追问到:“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进而启发得出还有固定下装的方法。这种发散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2、起名问题
蓝猫请大家用孙、行、者这三个字给孙悟空取名字,看能给它取多少个名字?我让三个学生戴生字头饰排队,学生顿时兴趣高涨,在排队游戏中巩固排列知识。
3、走路问题
蓝猫从学校出发经过数学广角回到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你会选哪条?这也是一个组合问题,但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生活经验——直路最近。
4、号码问题
蓝猫的电话号码后三位是1、8、9组成的,可能是什么?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排列问题,也是一个拔高题,与三年级的知识衔接在一起。
另外,我在板书设计时,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艺术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贫困补助申请书五篇2023-08-09 18:02:45
中考失利的学生和家长归纳2023-08-12 07:43:52
生命和时间议论文优秀作文600字五篇2023-08-04 23:05:3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推理课教案案例2023-08-12 10:04:40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最新范文2023-08-14 00:09:19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本2023-08-02 00:40:50
小学数学上册二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8-08 22:23:05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8-03 02:14:11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8-05 17: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