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设计2021文案1
教学内容:
P34-3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0”的乘法
让学生口答“0×5=?”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学生们举了许多例子,其中还提出了“0×0=0”,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
二、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解决“130×5=?”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解决“402×3=?”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三、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
授课教师: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 加数 和 18+17㈡17+18
答:(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设计2021文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语:(课件播放鞭炮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原来呀,是猪八戒的超市开张了,咱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超市里的食品专柜,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买两种东西,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评析]: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小熊也来了,看看他要买什么?小熊:我要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
师: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呢?请每个同学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然后围成四人小组,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想的。
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师相应板书)
①3×4=12(元),12+6=18(元)
②4×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4 +6=18
⑤6+3×4=18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4+6,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4是12元,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所以得数是18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4得12,然后加6,可我忘了用谁加6了,怎么办呢?
生:是先把12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4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4+6
=12+6
=18(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评析]在教学脱式计算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6+3×4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 =12+6 =9×4
=18(元) =18(元) =36(元)
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生5:我们用3×4先算出的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正好就是18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4、引导小结: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板书)。
[评析]教师敢于暴露学生做题中两种不够成熟的思考方法,通过学生生成的资源,让他们在阐述和争辨中进行分析,明晰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方法,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引导,在情境中使学生再次理解了“减乘”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再算加”的合理性。在此,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得到了较为和谐的统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得到发展。
(二)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
1、师:大家看,又有谁来到了百货店?
(课件播放小熊来到百货店及说的话)小熊: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该问题)
同桌两人,右边的同学当售货员,左边的同学拿出20元钱向售货员购买3包饼干,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最后集体交流,贴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变式练习: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食品,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2)
7×3+5 50-4×5 7+6×2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2)反馈交流时,发现错误资源及时呈现进行集体评议;
(3)你们认为递等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评析]板演,这一古老、传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本堂课的又一亮点。一方面,它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它又为学生提供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实现错误资源价值的化的利用。
3、数学游戏: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上题中各算式的意思,并猜猜同桌的想法。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设计2021文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有谁带了钢笔吗?
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
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
(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
怎么啦?(学生说说)
是啊!
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
为什么?(老师:成交!)
用铅笔换钢笔依据
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 ( 价格相当)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
(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
紧接板书:价格相当
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板书:依据
师:闹了半天,你当老师来做生意了吧.不,可别小看这个"换"字,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确是蕴涵着一种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位7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温故知新: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对,课前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故事。那谁能告诉我,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
(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
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书:一堆石头---------替换----------一头大象 ( 重量相同)
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
板书:添上----替换两字
三、协作创新
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
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
赤壁大战,东吴向前方军营增派105名援军。如果用10艘走舸和1艘楼船来运,一次就可以运完。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人数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那每艘走舸装了多少士兵,楼船上又装了多少士兵呢?
题目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面也有。
生一起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道题目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题目下面的要求,来亲身体验一下替换。
同桌合作:
1 用什么替换什么? (把题目中替换的双方圈一圈)
2 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在题目关键句的下面画一画)
3 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分别把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写一写,也可以用图画或者线段图表示)
小组交流:
知道怎么替换了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在替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替换有什么好处啊?
请你在四人小组里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样?
1 替换有什么好处?
2 你替换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完全一样吗?
结合课件画面讲解,板书
一艘楼船--替换--5艘走舸(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数量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课件展示:
替换前
(10走舸与1楼船横排,出示数量关系:10艘走舸和1艘楼船上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替换后
(15走舸,出示数量关系:15艘走舸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让学生计算。并讲一讲过程(数量关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
两种方法都讲解完后,让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四、巩固立新: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东吴又准备用船和马车同时向军营输送粮草,已知每条运粮船比每辆马车能多运15袋粮食,2条运粮船和5辆马车水陆并进,刚好能把100袋粮食一次运到军营,每条运粮船和每辆马车各运了多少袋粮食?
这个问题还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请学生说说如何替换?
板书:一条运粮船----------替换----------(一辆马车+15袋)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实物投影展示替换方法。(最好选文字和图画各一份)
数学是需要简洁和凝练的,看赵老师怎么来做。。。
强调计算的时候是个倒推的过程,是先减还是先除,不能忘记什么?
课件演示思考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请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五、博古通今:
学校阅览室为了让大家能阅读三国的故事,进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国演义》,一共花费了410.4元。每本《三国演义》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别求《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
让一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图)。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四大名著换成三国演义
并让学生体会把三国演义换成四大名著虽然也可以计算,但是比较繁琐。
六、自编自演:
大家家里都买过名著没有?小红她也想买些书来阅读,所以她就把平时的零花钱都放到储蓄罐里储存起来。
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 5角硬币 1元硬币 储蓄罐 三个词语,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应用题。(可适当加上数据条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设计2021文案4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友情小提示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差)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商与0.9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一练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 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小提示:从以上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
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ab可以读作:(1)a除以b; (2)b除a;(3)a被b除;(4)b去除a
【可以看出】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二、知识应用:列式计算
【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1、200的 3/5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设计2021文案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考点归纳2023-08-07 06:43:20
营销行业求职简历范文五篇2023-08-06 01:13:52
高三美好的心愿话题作文600字五篇2023-08-07 08:02:01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图书馆教案2023-08-09 21:17:14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范文2023-08-12 16:30:45
一年级下册数学提高教案最新例文2023-08-07 19:51:52
小学数学上册二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8-08 22:23:05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8-03 02:14:11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8-05 17: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