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秦兵马俑战士俑的描写句子

更新时间:2023-08-05 06:49:46 来源:高考在线

  秦兵马俑战士俑的描写句子【1】

  1.将军俑身材魁梧,神态自若,一看就是个久经沙场的大将。

  2. 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呢!

  3. 将军俑身材高大,一大把的胡子,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了。

  4. 我的朋友——“将军俑”正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他闪光的盔甲上闪耀着的是作为一名将军的荣耀!被风吹动的长袍有节奏地抖动着,满怀着激荡的豪情。

  5. 他身长十八厘米,悄然跪立,别有一番君子风范。细细端详就会瞧见他脸上的纹路十分清晰,多么像是鬼斧神工的雕刻师用尽心血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呀!

  6. 他头上扎着整齐的发髻,散发着无法抗拒的魅力。脸上没有一丝茫然,看起来早有打算,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鹰钩鼻子,能知道他是个精明的人。

  7. 他的神态刚毅自然,沉稳平静,表现出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百倍信心,是当时秦朝威镇四海的强大军队中上层武官的真实写照。

  8. 雕像中的将军身材高大,前庭饱满,二目炯炯有神。他头戴燕尾长冠,身披战袍,胸前覆有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或许左手本来还按着什么武器。

  9. 将军俑,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身材高大,高197厘米,前庭饱满,二目炯炯有神。

  10. 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

  11. 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

  12. 工匠们颇费匠心,把将军俑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真是形神兼备、气宇不凡。端端正正的五官,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神态威严、性格坚毅,足智多谋。

  13. 雕塑家在塑造这种俑时,都在其额头上雕出一道道皱纹,显得这些将军是久经沙场,富有长期作战经验的将领。

  14. 将军俑是秦代的都尉,起着指挥、统帅作用。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或着长袍,有的显现雄壮威武,或显现气宇轩昂表现儒将之风。

  15. 将军俑则不像马俑那么可,个个手持宝剑身披盔甲威风八面,让人一看就是将军。

  秦兵马俑战士俑的描写句子【2】

  ★兵马俑名重当世也不是靠名人名言捧起来的,八千陶俑组成了古代严密的军阵,是秦始皇地下王国的长城的象征。其磅礴的气势,展示了秦王朝大帝国"马上得天下"的风貌。目前按发掘的顺序编为一、二、三号坑,三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则达5万多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位冠三坑之首。东西长250米,南北宽62米,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出土陶俑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由步兵,车兵组成矩形方队。东西向地排列三排着战袍的武士俑,每排68人,共计204人,是方阵的前军。南北过道内分别站着一列西向外面的武士俑,组成方阵的侧翼。坑西端也是一个南北的敞廊,并排有三排武士俑,其中一列面西而立,是方阵的后卫。坑中间则排列38路车、步兵相间的面东的纵队是军阵的主体,武士俑着战袍铠甲,按古代战车上每车配三名甲士,中为驭手,左边军士持弓,右边军士持矛,步兵跟在车后,隶属于战车,类似现代步兵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后冲锋一样。一号坑车后有80人到100多人甚至200多人,是方阵中主力军。

  ★一片残瓦断垣,被覆盖在富丽堂皇的现代建筑之下,一页发黄的历史,呈现出了溜光异彩的魅力,经过楚军冲天大火的洗礼、舔血抚痕的兵马俑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走出黄土,熠熠生辉地复活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代。

  ★看着那一个个孔武有力的典型的陕西人外貌的秦军将士,看着那一匹匹昂首嘶鸣奋蹄欲奔的战马,仿佛看到残陽如血浴大旗、仿佛听到北风潇潇战马嘶,就觉得这一辆辆精制的马车、这一个个强壮有力的将士,浩浩荡荡的从公元前出发,穿过历朝历代的关隘,浴血奋战、风尘仆仆、兢兢业业,一直走到现在,然而又在突然间,鼓角无声,天地缄言,硝烟渐散,血腥风之后,古战场挺立着引起全世界千古惊叹的奇迹!

  ★望着那一尊尊默然挺立的俑人,我想,这其实就是一个个血肉之驱,黄土窑里有他们的白发父母,阡陌陇上有他们的妻子儿女,出发的前夜,他们是怎样撕心裂肺的和家人告别的呢?跪地磕头?抱头痛哭?一揖三别?那时候还没有人为他们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当他们踏上艰难的征战之路,内心有什么感受?身处群雄逐鹿、穷兵黩武的时代,感叹自己的无奈了吗?他们是想尽赤子之心为家人免除一份劳役、还是想尽匹夫之责为皇家挣的一分厚土?他们经过怎样的心里蜕变,割断了那系在黄土地上红高粱中的心,用那双本应该扶梨握锄的手去向同样是炎黄子孙的人们挥剑舞戢的?他们经过了什么样的战争和厮杀?他们是如何从刀光箭影中幸存下来的?

  ★兵马俑坑位于秦皇陵东南大约5公里处,共有三个俑坑,总共面积仅占秦皇陵的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这三十分之一,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所在,自己都不曾想有一天会站在这里。有人说:不上长城不算到北京,不去兵马俑不算到中国,后一句可能是针对国外游客来说吧,也是站在世界这一高度来看的,由此可见兵马俑的整体历史价值及地位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兵马俑的制作,均是按照实际将士和陶俑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看那卓绝的雕塑、高超的彩绘艺术,写实主义的手法,甚至超过了此后的几个封建王朝。陶俑兵阵之外,还有陶车马、铜车马、石质甲胄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看眼前形态各异的将士,虽然外形灰白,可看那表情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兵阵阵法严谨,战袍俑、跪射俑、甲士、将军等级森严,发型装束、仪态气质各不相同,虽然在地下尘封了两千年,仍然气宇不凡。一号坑最大,气势恢宏,让人感叹,看那一排排兵阵里的将士战马,似乎还能听到来自两千年以前战场上隆隆的车马声、横戈跃马的厮杀声,站在360度的圆形大屏幕里这种感觉尤为突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斩将搴旗的杀场上。

  ★陶俑挖出的时候,还是丰富的彩绘,颜色很鲜艳,但是由于当时文物保护意识太差,没有保护措施,陶俑表面的彩绘遇到空气,不到两个小时,就氧化变成了灰白色。到现在,针对陶俑这个情况的保护措施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一直都没有挖掘2、3号俑坑。

  ★一号坑是最具有震撼力的,一进坑门,迎面便似有一股杀伐之气。上千个步兵俑纵队横队排列整齐,大部份为步兵,只有少部分牵马的`。俱是手握兵器,整装待发。上千个陶俑面貌神态各不相同,服装头饰随身份不同各不相同,有似乎只有十几岁的稚嫩士兵,也有年老的将军。据说刚出土时,这些陶俑是彩色的,色彩非常逼真,但是一出土,接触到空气,便很快风化了,现在看到的,已经完全是黄土的颜色了。很难想像这只是陶俑,似乎就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支军队,突然遭遇重大变故被冻结于此,一直尘埋地下而已。也不知道这人来人往的游客是否会惊了他们的梦,是否会损害他们守护秦始皇陵的职责,这两千年后不熟悉的一切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不适应,当夜深人静,游人散尽时,他们是否也会轻声交谈他们今日的困惑。

  ★二号坑大部分还掩埋在地下,挖掘出来的陶俑都已破损,倒在坑内,或一只正在抽刀的手,或一个跪射的姿势,或一个头,或半个马臀,一个车轮子,似乎是一支多兵种的特殊部队。好像他们原本在地下存活了二千多年,突然被我们挖出来毁了他们的生命似的,看着让人心生怜悯,又对那未发掘的部分充满神秘的想像。

  ★三号坑感觉像是一个指挥机关,整个坑凹形,总共只有六十多具陶俑,有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非常完整,都是真人真马的大小,非常逼真,威风凛凛的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命令出发。马车后面是几个的将军俑,头饰和服装都不一样,神态比较安祥。

  ★骊山下,渭水边,座落在古城西安30公里以外的兵马俑,其实是秦始皇陵这一庞大的地下宫殿的一部分,也就是他的陪葬坑,这位中国历史上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始皇,其活着时扫六合,雄霸天下,死后也把叱咤风云的气势带进了冥冥世界,本以为传万世的大秦帝国,不曾想15年就烟飞云散,而耗时40年,百万之众修建的皇陵,却在公元1974年,被几个村民打水井而无意中发现,历史就是这样在必然和偶然中转化,没有事物的永远,只有灵魂的永恒。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我站在规模最大的一号坑前,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成长方形,有武士俑和陶马六千多件,造型逼真,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仿佛就是一个临阵的军队,就等战鼓擂响,冲锋向前。我被这场景所震撼,就象置身在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战马嘶鸣,刀槍血影,旌旗猎猎。历史的画面一幕幕从眼前闪现,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舍身取义的荆柯,就算杀了秦皇,怎么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又怎能以一已之力挡得住这滚滚洪流。

  ★走在兵马俑坑旁,一股热血在沸腾,头上是拱形的馆顶,脚下5米是巨大的军阵,生前这些人拼杀疆场,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集权制的封建统一帝国,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死后又默默地守侯着他们的君主,给两千年后的人们展现了昔日的辉煌。

  ★二号坑从它的布局看,成曲尺形,有6000平方米,由战车、骑兵为主,一千多个陶俑组成的四个混合阵队。放眼望去,个个免盔束发,挽弓挎箭,威风凛凛。从军事角度观察,这里是秦军的精华部分,是最有战斗力和杀伤力的军阵。从穿着上明显可区别出将军俑和士兵俑,特别是跪射俑,让人联想到秦军箭锋的强大威力,难怪六国合纵也抗不住秦军的冲击。这支商鞅变法后突飞猛进的军队,强调了军功是平民改变生活的唯一方式,于是其战斗力倍增,加之率先改革了军事设备,铁器代替了笨重的铜器,使其兵刃灵活和轻巧但不失杀气。六国的泯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改变历史链接的变化,影响了千年的华夏进程和发展。

  ★三号坑成凹字形布局,占地有520平方米,陶俑少而精,经专家考证和讲解员介绍,这里是秦军的指挥系统,是秦军的灵魂所在,是一代代秦军将领的缩影。我无法想象长平之战后,由这里发出了惨无人道的活埋指令,四十万赵国降卒硬是活生生地被活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争悲剧,秦朝被后人称为暴秦,是不无道理的。也许因为过份追求暴力,物极必反,这个显赫一时的帝国,它只有15年的生命力,而经不起一个普通百姓的一声呐喊,就轰然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