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鹳雀楼的内容
引导语: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北周。唐代诗人王之涣就写了一首《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文章主要内容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北周。楼高三层,有鹳雀栖息其上,故名。旧楼原在今山西永济西黄河中高阜上,后被河流冲毁。今楼系1997-2002年重建,在黄河东岸。世界上的楼多了去了,很多毁就毁了。为什么鹳雀楼要重建?就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实在太精彩,太有名。建筑再宏伟,再美轮美奂,也只是驱壳;文化、文学之美,才是灵魂。有了灵魂,建筑才能不朽。无论它"死"多少次,"死"多少年,后人也会让它"复活"。
绝句并不要求对仗,而此诗两联都用对仗。前一联并列,一看便知是对仗;后一联为"流水对",若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对仗句写不好,容易呆板、滞塞。本篇却写得自然流走,一气呵成,作者不愧是对仗的高手。
"白日依山尽",那"山"是永济南面的中条山,还有更南面的秦岭。由于山体高大,落日尚未变红就隐没在山背后了,所以称"白日"。"黄河入海流",黄河在永济城西,由北而南,绕到中条山背后,折而向东,直奔大海。这两句诗境界阔大,日落于极西,海则在最东。在鹳雀楼上,固然看得到落日,看得到黄河,却看不到大海。但这并不妨碍诗人的`想象--依据常识,黄河终究是要流入大海的。诗人将诗意的视线一直延伸到海,就使得这一联对仗的张力达到了极限。勾勒祖国大好河山的名句,历代多有,而最简洁、最明快、最宏观且最壮观的,不说非此莫属,也可说他人难以企及了。
一般登临眺望之诗,多先叙登临之事,后写眺望之景。本篇却倒戟而入,先写眺望之景,后叙登临之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见前两句是在二层楼上所见景象。要想看得更远,就得更上层楼--也就是登上最高一层楼。这就不仅仅是叙事了,更是抒怀,是揭示人生的哲理。眼界的扩大,有赖于人生境界的提高。通首诗的灵光,在诗人的胸襟,在其胸襟所折射出的"盛唐气象",写景艺术的高妙毕竟还是次一位的。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拓展
登鹳雀楼
唐代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释
⑴鹳(guàn)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迥(jiǒng)临:远道而来。飞鸟:指鹳雀。
⑶天势:天体的势。围:这里有“笼盖”的意思。
⑷断山:指西山之间。
翻译
远道来登鹳雀楼,楼阁高比人间。天空笼盖着辽阔的原野,奔明的黄河泻入群由之夺。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黄鹤楼》教学设计2023-08-02 19:55:47
登鹳雀楼说课稿2023-08-01 03:59:41
《答谢中书书》改写650字-续写改写作文2023-08-06 16:14:12
《黄鹤楼》教学设计2023-08-02 19:55:47
登鹳雀楼说课稿2023-08-01 03:59:41
《答谢中书书》改写650字-续写改写作文2023-08-06 16:14:1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