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语:虽然王之涣只留存下六首诗,但是这六首诗中间,有两首诗都非常有名。《登鹳雀楼》就是他传世的六篇作品中间,最有名的两首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写了什么内容?
我们先看看这一首的四句,二十个字,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何它会这么有名。我们先看首句:“白日依山尽”,这个首句,它写了两个意象:一个是“白日”,即落日,“依山尽”是一轮落日傍着远处的山冉冉下沉,一直到最后全部沉落在地平线下面,这是写落日的晚景。这是首句。
王之涣写诗、写景有一个特点,他所写的景都是大手笔的景。换句话说,王之涣写的这个景色是非常开阔的,他不是写那种局部的小景,比如写一个虾,写一朵花,写一片草。王之涣的景色描写非常好。这种写法也非常适合他作为一个边塞诗人,写那个边塞景色的时候所用的习惯,这是首句。
次句“黄河入海流”,鹳雀楼有一个特点,它的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它的下面是滚滚而去的黄河水。所以,可以看到黄河,但是至于入海,那肯定是看不到的。
在山西——咱们且不说永济——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如何能看到黄河入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句跟次句的两句写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了。首句的“白日依山尽”是实景,次句的“黄河入海流”是虚景,这个景色的描写是虚实结合来写的。“入海”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而“白日依山”是所见之景,一实一虚、虚实结合,但是虚实结合仅仅是它的局部特色。并不是全诗的特色,仅就写景而言这两句是很有特色的,一实一虚。
后两句名气更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穷”字是我们理解这首诗非常关键的一个字。
这里要区分“穷”的古义和今义:“穷”的今义是没钱,但是“穷”的古义不是没钱的意思,“穷”的古义是尽,我们今天说的“穷”,古人不用“穷”表达,而用“贫”,古人的“贫”相当于今天的.“穷”,古人的“穷”相当于今天的“尽”。所以“欲穷千里目”就是想让我们的眼看得更远,能够看到千里之遥的地方,那就需要在鹳雀楼上再登一层。鹳雀楼一共三层,我们根据最后一句来看,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原本所处的大概是比较低的楼层。他觉得想要看得更远,那么就需要登得更高,你才能看得更远。
因而才有了后两句——非常有名的哲理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将全诗的格调大大提升了。这首诗之所以有名,其实并不在前两句的写景,这首诗的名气,完全在于后两句的说理。所以我们今天去欣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实最重要的应当看到这首诗它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登鹳雀楼》经典教案2023-08-07 16:27:15
畅当-《登鹳雀楼》2023-08-03 03:36:18
《登鹳雀楼》王之涣拼音2023-08-14 08:44:44
《登鹳雀楼》经典教案2023-08-07 16:27:15
畅当-《登鹳雀楼》2023-08-03 03:36:18
《登鹳雀楼》王之涣拼音2023-08-14 08:44:4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