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鹤雀楼》课堂实录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分享了《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一、谜语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猜谜。出示猜谜:四四方方,有门有窗,出出进进,人往里藏。
师:根据谜语中的意思,猜个字,谁来猜一猜。
生:床、房……
师:不对哦,你再来想想,提醒你们这个字跟木有关系。
生:楼
师:对了,你太聪明了。那这个楼去掉左面,右面是“娄”,我们来玩个生字开花
娄加上竹字头是“篓”字;加上‘艹’是“蒌”;加上提手旁是“搂”(搂抱的搂);加上木字旁就是“楼”(楼房的楼,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姓,知道我姓什么吗?我就姓楼,所以你们可以叫我—
生:楼老师
师:对的,你们真是聪明了。可是这些字有表音有表声的字叫—形声字)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诗,学习前我们接着来猜字。
二、初读文本
师:出示:日、山、目的甲骨文,让小朋友们猜猜
生:日、山、目(师指导这是—象形字)
师:这些汉字是祖先创造的,它们蕴藏很多的内容。出示:雀字的甲骨文,来猜猜它是什么字?
生:雀字
师:是啊,答对了,雀指的是体型娇小的鸟儿。这是一个会意字。你们看看它下面是个锥子部,藏着锥子部的还有哪些字啊?
生:准、谁、雁
师:汉字好玩吗?楼老师这有写好字的秘诀?想知道吗?
生:想
师:读字帖(tiè) 认结构 找主笔
师:伸出手来,一起书写“雀”、“楼”,拿出课前发的书写纸描红一个。楼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写字姿势端正)的图片,小朋友们比不比。
生:比(提醒写字的姿势)
师:有一种鸟的名字也藏着锥子部,是什么知道吗?我来写写:鹳雀楼(板书)
师:谁来读一读
生1、生2、生3:鹳雀楼
师:读的真好,带你们看看鹳雀。出示图片,边看边说在山西省有一座楼,这种座楼常有鹳鸟出现,所以就叫它鹳雀楼。
师:请同学们读读诗,听清楚我的要求是:看清字形,准字音。好开始
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登鹳雀楼(指读3个人—齐读)
去掉拼音,指名读,指导教读五古诗的时候停顿的方法是2、3停顿。
师:读诗不仅要停顿,还要读出抑扬顿挫,师示范朗读。会读了吗?(生齐读)
师:三读古诗要读出画面,让我们赶紧走入古诗,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鹳雀楼(师在黑板上画出鹳雀楼)
师:除了这,还有吗?还要在图上画些什么呢?
生:白云、山(师立马在黑板上画了山、白云)
师:王之涣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所以他吟诵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读—指读—齐读,顺便在黑板上把这两句诗写在图的中央)
师:眼前的景色美吗?(生说美)你还想看更多的景色吗(生回想),那怎么办呢?
生:再登一层楼。
师:那老师奖励你来读读。
师:第三句里还藏着一个字?出示“欲”字的甲骨文,简介说一个人心里空落落的,出示汉字“欲”,谁来读一读,伸手一起来写一写。
师:出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到这,你觉得诗人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想要看到更多的美景需要多登上一层楼。
师:是啊,那老师把这句奖励给你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一读(指读2个人—齐读)
师:这首隽永的小诗你们学到这喜欢上它了吗?(生答喜欢)那谁愿意来读一读(指读3人—齐读)
师:四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情感来,我再来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生:有感情的读诗。
师:今天这首小诗我们先学到这里,下节课再好好来品析。下面我们来学写本节课的几个生字。
三、学写三个汉字
课件出示:依 入 更 三个字有一个“主笔”:捺(捺笔写得时候注意起笔有蚕头,折笔轻巧下笔稳,捺脚似燕尾)
师:请同学们描写,边写边说:捺撇不落笔,捺要站稳,捺要穿插,描一个写一个,跟刚才的小姑娘比姿势哦。
师:展台投影评讲学生的书写,强调重要笔顺。
师:展示写好的诗,提醒小朋友写诗竖着写,从右写,最后不要忘记落笔。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客人老师再见。
课后反思:
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 “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崔颢《登黄鹤楼》作品赏析2023-08-05 05:49:45
登鹳雀楼赏析2023-08-16 00:06:0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3-08-06 14:26:58
崔颢《登黄鹤楼》作品赏析2023-08-05 05:49:45
登鹳雀楼赏析2023-08-16 00:06:08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3-08-06 14:26:58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