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具:
图片、识字卡、小黑板
学具:
生字卡、识字卡、10个*卡
导学步骤:
导学步骤老师学生导课
授新
读诗
认字
写字
谈话:十月一日国庆节的时候,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去旅游 了好多地方,谁能说一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一个好地方。
板书《登鹳雀楼》
放录音:《登鹳雀楼》
出示黑板 古诗
指导读
师范读
指导画出会认的字
检查的字
出示生字
1、山
2、日
抽生画“太阳的形状”
学习笔画:先里头,后封口
师用文具盒演示:
先进入,后关门。
3、板书“目”
抽生画“眼睛”
小结:以后有机会去鹳雀楼看一看。 抽生说
齐读课题
整体感悟
画出节奏
生自由读,小组读,选出好的生表演读
生画出会认的字
同桌互认
给卡片排队
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生用△画出来
生观察图:中间高,两边低
口头组词
生画
口头组词、说话
生讨论写法
登鹳雀楼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
登鹳雀楼教案 篇3
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2.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3。
教学后记:
资料提供者:雨诺
登鹳雀楼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二、解题,简介作者
登楼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站在颧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看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依,入,指名试读。
怎样记住依
人和入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
(2)组词练习:衣()()入()()
依()()人()()
(3)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诗人想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欲,穷,目,指名拼读。
谁能想出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组词练习:日()()()目()()()
(2)指读三四行诗句
四、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下列词语,准备听写。
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仔细观察插图,指图上楼、太阳、黄河的位置。
(2)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出示:依有三个意思:A靠,依靠B按照C顺从
白日依山尽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较多,如A跟黑相对B清楚、明白C亮D空白等
尽的意思有A完B达到极点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诗中的尽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说出来。
(5)朗读第一二行诗句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诗人想到什么?
(2)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希望C需要D将要
穷,A贫穷B完、尽C达到极点D推究到底
目,A眼睛B看C大项再分的小项D目录E标题
千里的意思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选择恰当的解释,想一想,欲穷千里目这句诗的意思
还得怎么样
更,A越发,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可见这时诗人还站在哪一层?
(3)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4)朗读第三四两行诗句
(5)指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划出停顿处
2、练习朗读
3、指读评议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点
楼,左窄右宽,共十三笔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穷:穴字头写的扁而宽
3、描红练习
五、课堂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白日依山尽,看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想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学生活动:学生们做好指读姿势,配上音乐全班齐读诗歌。
4.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现来读读。
板书:登鹳雀楼
5.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
指名读2到3人。
三、读文后识字
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
(字词课件)
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
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
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
师:这些变红的字词,回去了,你还认识吗?
点击变红的字词,回到诗中,边点击生边读。
4.出示词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上,你还认识吗?
(生字卡)黄、入、海、流、千、更、层、楼、
5.生字宝宝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又跑回诗里了。
看书,做好指读姿势,我们再来读诗。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6.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下来吗?孩子们试着自己背一背。给一定时间自背后指名背。2到3人背。
四、指导书写
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
2.学习新笔画:竖折
板书:竖折
3.看哪个字用上竖折了?山
4.观察山字的结构,两笔与竖折的关系。
带着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山。
5.在田字格中临写日。
观察日的结构、笔顺、感知日的笔顺。
总结:先里头后封口或先内再外。
6.自己喜欢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
五、作业
将今天学习的古诗背给家人听。
登鹳雀楼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
2.理解诗句内容,回答课后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CAI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
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ù,独体字,两笔。注意和“人”区别开。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读后鼻音。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人()日()
入()目()
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课文。
二、导读课文,适时演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大意
1.指名学生朗读后,逐行导读。
2.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
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入海流:向大海流去。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这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第二句:欲:想要。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更;再。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三、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思考: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必须再登上一层楼。
2.小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五、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填空:
()依山尽,()入海流。
欲穷(),更上()。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组织一次登高的活动,让学生说说登高望远的感受。
2.收集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看谁收集的多。
登鹳雀楼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
3、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认识。)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相信学生。如果回答不准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能力和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
(2)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生评议。)
间评:采用学生互相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准确、吐字清晰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
(2)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
间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
(3)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
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
6、(1)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
三、课堂小结
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
(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3)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登鹳雀楼原文及赏析(三篇)2023-08-05 21:22:41
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三篇)2023-08-13 08:39:57
关于登鹳雀楼教案汇编五篇2023-08-07 23:32:22
登鹳雀楼原文及赏析(三篇)2023-08-05 21:22:41
登鹳雀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三篇)2023-08-13 08:39:57
关于登鹳雀楼教案汇编五篇2023-08-07 23:32:2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