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为何说杜甫悲情

更新时间:2023-08-08 21:47:58 来源:高考在线

为何说杜甫悲情

  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众多与岳阳楼有关诗文中的佼佼之作,写于杜甫晚年时期,凄苦的晚景,多难的帝国,让杜甫的诗篇中充裕着浓浓的悲情。

  诗篇中写景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历来为人所称道,状写洞庭气象之盛大,雄跨古今,颈联感怀个人身世“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得甚为孤苦,这盛大的气象与孤苦的个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杜甫的情感并不只于个人孤苦之情,又转而写到“戎马关山北”的国事之伤,一位处境困窘的老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凭轩涕泗流”的悲痛,流露的不仅仅是个人身世之悲,更有博大而深层的爱国爱民之情,而这正是杜甫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伟大之处。

  杜甫的《登岳阳楼》被选入新课标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之部”的第二单元,属于“自主赏析”篇目。这首诗写景意境开阔,境界雄浑,是描写洞庭湖的'名篇,也是杜甫五律之中的优秀篇目。“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这里的“五言绝唱”,指的就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此诗写于唐朝大历三年,即诗人逝世前一年,当时诗人五十七岁,已由蜀中一路漂泊到了湖南一带,与家人寄身于一叶孤舟之上,晚景凄凉,登上岳阳楼,有感于雄浑壮阔的洞庭美景,将深藏于新的悲痛倾注于笔端,诉诸文字,字字蕴藏着诗人心中之悲,句句由血泪写成,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的伟大。

  杜甫早年就有游览名山大川之愿,二十岁开始先东游吴越,五年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后漫游齐赵,途中先后与李白、高适相遇,三人同游梁、宋。对当时的千古名胜――岳阳楼,杜甫也是神往已久。岳阳楼,下临洞庭湖,为观赏洞庭湖水的最佳之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仇兆鳌《杜诗详注》“‘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昔闻”说的是早年向往;“今上”,如今登上岳阳楼,此时诗人已五十七岁,人生暮年,今昔对比,写出了诗人多年夙愿得以实现,终于登上岳阳楼的喜悦之情,然愿望实现时间过于长久,却将这份喜悦冲淡了许多,更添了一份沉郁。彼时虽不至于“万方多难此登临”,但身处唐朝后期,国势衰微,战争仍时有发生,各地动荡不安。诗人到此之前已在异地辗转漂泊多年,本在成都草堂定居,后因蜀中动乱,从四川顺流而东,本欲绕道还乡,却又逢吐蕃叛乱,只能改道湖南,抵达岳阳时只有一叶孤舟容身;半生奔波,颠沛流离,生活困窘,仕途上亦一事无成,这样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让诗人登临的喜悦之情中更蕴藏着无法诉说的悲情。在此种情形之下,登上早年向往多年的岳阳楼,不过是半生苦难中一点点让诗人暂时忘却烦忧的快乐之事罢了,这短暂的快乐也便平添了几许沉重。这两句平平无奇的叙述中蕴藏的情感非常丰富,似喜实悲。

  在湖南岳阳楼,俯瞰洞庭湖,可谓漫无边际,碧波万顷,水雾弥漫,气象万千。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状洞庭之景,吴、楚在这里被分割成两地,天地日月都似在水中漂浮。“吴楚”,春秋时期的古国名,其地理位置大约以洞庭湖为界,吴国在东,楚国在西。“吴楚东南坼”,承首联“今上岳阳楼”而来,描写岳阳楼上所观洞庭湖的壮阔之景,“坼”,裂开之意,洞庭湖犹如一把巨斧,以开天辟地之势将吴、楚两地分割,这是从地理位置上极言洞庭湖面积之广阔;“乾坤日夜浮”,通过写天地、日月星辰都在其中沉浮,运用夸张的手法,从洞庭湖水囊括天地的角度来表现洞庭湖水域面积之广阔。《水经注》上说,洞庭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此两句诗虽未直接刻画洞庭湖水宽广无垠之态,却更能让人感受到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气势,其壮阔的境界胜过孟浩然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深处乱世之中,杜甫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其笔下流淌的景都蕴含着诗人心中的情,如“三峡星河影动摇”,诗人笔下之景,处处含情。此联诗句写景,“坼”,虽引申为“划分”的意思,但其本意为“裂”,给人以山河分裂之感。“浮”,“漂浮”之意,写出了洞庭湖湖水涌动之态,但亦有“沉浮”之意。因而,此联虽写洞庭湖雄阔的气势,但也给人一种悲壮之感,似乎当时的大唐王朝就如吴楚一般被战火分割,国家命运、百姓存亡就如那水中的天地日月一般载沉载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字”,即书信;“有”,即“唯有”之意。“无一字”,意思是一字也无,音讯全无之意;“有孤舟”,是唯有孤舟,即只剩孤舟之意。诗人多年漂泊在外,因躲避战火辗转各地,漂泊多年,往日的亲朋好友早已失去了消息,故乡也音讯全无。朋友零落,自己既无法得到物质上的资助,也无法诉说自己漂泊的孤苦之情,以获精神上的慰藉。更何况当时诗人已五十七岁,身患重病,左臂麻木,右耳已聋,仅靠印药维持生命,带着妻小只有一叶孤舟可以容身。这两句诗是对诗人当时现实生活的直述:诗人年华老去,白发苍苍,一生渴望能够为国效力却只能对天长叹,理想壮志无法实现;战事频仍,国家多难,亲友离散,也不知是否有再相见的那一天;年老力衰,生�无着,寄身孤舟,晚景凄凉;居无定所,跟着自己的家人连安身之所都没有;体弱多病,更不知生命还有几何,壮志无望。此联虽只有十个字,却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悲苦之情。尽管诗人晚年孤苦无限,人生之悲苦遍尝,写入诗句却并不多着墨,只用了简短的十个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分不开的。这十个字所写的不仅是杜甫晚年的生活境况,也是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芸芸众生的写照,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戎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陕西一带,已处风雨飘摇之中的大唐王朝匆忙起兵抗敌,尽管诗人当时已经流落到了湖南一带,远离了外族侵扰的边塞,但当消息传来时,“不在其位”的诗人仍忧心不已。他“忧”的不仅是国家局势的动荡,更是对饱受战火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忧心百姓又将深受战乱之苦,兵乱之祸。“凭轩涕泗流”“凭轩”,依靠着窗户;“涕泗流”,涕泪纵横。登楼远眺,相信诗人想看到的,不仅有战火再起的边塞,还有自己一心希望能够为之效力的政治权利中心――长安。诗人面对壮阔的洞庭湖美景,想到自己半生经历的种种苦难,想到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痛,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老泪纵横,也只剩两行热泪。一介平民,仕途无望,身处困境,饱经沧桑,朝不保夕,人命危浅,晚年的杜甫处境已经艰难到连承受痛苦的身体都没有,然而他心中牵挂的仍旧是他的国、他的民,让他在岳阳楼上遥想着北方涕泪纵横,狼狈不堪,这狼狈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悲情的杜甫,更让人看到了一个大写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