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三篇

更新时间:2023-08-01 11:46:13 来源:高考在线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1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

  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

  2、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5、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

  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2、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诗意。

  五、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1、学好古诗,咱们不光要理解诗句,还得体验作者蕴含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3)尽。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他看着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说什么呢?

  4、升华

  (师范读,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下节课还将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大家不妨找来对比着读一读,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学写“陵”字。

  2、有感情地读古诗,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题目入手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1、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

  (1)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 (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补充:在古代,交通和信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示彼此的深情厚谊。

  (2)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别的。 (你知道了地点。)

  (补充)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3)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孩子们,把这个名字读一读,牢牢地记在心里。 (齐读“孟浩然” )

  2、广陵:这是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陵字变红)“广陵”就是咱们现在的江苏扬州,是当时非常繁华的城市。

  写字:陵, 左耳旁和山有关,所以常用作地名,请同学们在你的生字本上练写一个。写好举手让我知道。

  3、你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懂的吗?  比如“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  谁)在(  哪  )送别友人(  谁 )到( 地点)。

  二、 知诗人

  题目中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是不是可以赶快读读诗句了?不着急!老师课前给大家留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吗?来和大家交流一番吧。

  (李白、李白典故、创作背景、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小结,板书:这叫“知诗人”

  三、读诗文

  1、出示全诗,要求读正确即可。(请三四位同学)

  2、大家一起帮助同学读正确。

  3、小结: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之下,我现在能“读诗文”了。板书:读诗文

  四、解诗意:

  是不是觉得光读正确没什么味道?那是因为里面还有你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生边提,师边副板书)

  1、提问,预设:

  (1)、西辞

  (2)、孤帆远影碧空尽,整句都不懂

  (3)、下

  (4)、唯见

  (5)、天际

  (6)、烟花三月

  (7)、故人

  2、同桌研讨(通常用什么办法?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句……)

  3、汇报。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故人:老朋友。

  西辞: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在长江和汉口的交汇处)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碧空:有点发蓝的天空。

  尽:消失了。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整句诗有人说也可,无人说就直接出示)

  4、这叫解诗意。板书:解诗意

  5、当我们懂得了诗的意思,再来读读。(全班齐读)

  似乎比前面读得有味道了,让老师听出了两位友情深厚的诗人依依惜别的情绪。

  五、同学们查找的资料里,有几点我特别感兴趣。

  1、这李白专门约孟浩然到黄鹤楼饮酒,肯定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会说点什么呢?(老孟……小李……)

  2、还有一点我觉得李白喝多了,作诗也出错了。(孤帆)

  3、整首诗里似乎没一处写明诗人和朋友友情多深厚,每一处写他送友人时多么依依不舍。那是怎么让我们感到的呢?(板书:借景抒情)

  4、现在,我们仿佛才深深体会到了诗句中两个好友之间的真情。让我们也站在滔滔江水边,陪李白一起送送好友吧。(配乐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5、板书:悟诗情

  六、作业:

  用刚刚学到的学古诗的方法,试着去自学以下几首送别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3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1)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1)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4)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

  (3) 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1)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2)三月:阳春三月。

  (3)下:顺流而下。

  (4)碧空:蓝天。

  (5)尽:消失。

  (6)惟见:只看见。

  (7)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

  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

  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