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11 10:05:32 来源:高考在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通过拓展学习其他的送别诗,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1、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

  1、师: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李白的送别诗吗?生答《赠汪伦》。(在音乐声中吟诵《赠汪伦》)

  2、师:自古重离别,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让我们来看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①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关键字:“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谁?(李白)介绍孟浩然《赠孟浩然》。

  ③题目为我们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介绍黄鹤楼(图片)

  ④再读诗题

  二、通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多读几次,读出正确的节奏来。

  2.指名初读课文,师生合作读。

  3、自学诗句。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1、理解“西辞”。

  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2、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

  生:见过,那是烟花爆竹,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

  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播放课件)

  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可是好友孟浩然却要离开诗人远去扬州,这怎么不令人惆怅呢?来,带着你的惆怅读一读这两句!

  生读

  师:烟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四、品读古诗,感悟情感。

  (一)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体会离情

  1、师:故人,老朋友走了,谁都会感到不舍。诗歌最美的在于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诗的后两句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孤帆 碧空

  长江

  3、“孤帆”也就是——(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板书:目光送 )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看不到烟花三月美如画,看到的只有这——;看不到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他的心都跟着——(板书:心相随 )

  6、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

  7、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再来读

  (二)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1、师: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却仍然久久地伫立着,伫立着,谁能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2、李白可能在想什么?(再也没有人与我……再也没有人……再也……)

  师:从孤帆离开,由近到远李白在看,远到消失,李白在看,后来一直在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补充:李白与孟浩然分别后的第二年写的《江下行》。

  4、指名读全诗

  5、齐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师: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诵到,男生读——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对朋友之间的友情是多么感人啊!让我们再用情地读读诗歌吧!(配乐朗诵)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六、拓展,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1、自古多情伤离别,送别时刻以诗相赠,寄以深深的情意,让我们走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折杨柳》(留与“柳”谐音“)

  2、每首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3、积累:背诵抄写

  4、总结: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深情厚谊。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碧空 长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随

  依依惜别

  情深意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更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