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8-15 10:02:38 来源:高考在线

  第一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一、预习

  1.先行背诵,自行翻译。

  翻译课文。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文句障碍就记下来,交给老师,然后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自行翻译,先行背诵,秉承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也为课堂的深度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言文非背不可教也。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诵读,即使学生暂时还不了解经典文本的微言大义,先“吃”下去,再慢慢反刍不迟。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圈点勾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好记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中各自遇到的问题,相互解答。把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设计理念】以学定教。来自学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二、探究

  1.遴选整合,生成话题。

  老师事先遴选各组汇总上来的问题,整合几个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话题。

  第一组:比较原句和改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第二组:①作者写作本文的时候是在明亡后,为什么文章开篇所写的时间依然是“崇祯五年十二月”?②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事实上还有舟子相随,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第三组:①张岱看雪,大异于常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张岱为什么选择在晚上看雪?②假设张岱在湖心亭遇到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你觉得张岱会把他当做知己吗?

  第四组:你发现这篇文章的艺术之美了吗?请你来评说评说——可以就全篇,也可以就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

  第五组:流传下来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有不同的版本。假如你是教科书编者,你会采用哪个版本?

  第六组:古人的文章本是没有标点的。假如你是教科书编者,你会这样标点断句吗?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说明:如果教材的重点没有出现在学生的问题中,我就说,“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很受启发,我也有问题想提,可以吗?”这样就能自然地把老师的问题“整合”进去。)

  【设计理念】这些问题一部分是学生完全由自主提出的,他们确实想知道的,没有现成答案的,甚至老师也不知道答案的,这种问题能激发真正的思考。另一部分问题虽然是老师“整合”进去的,只要它恰好是学生想问的,而老师又猜到了学生的疑问,替学生提了出来,也同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深入研读,自主探究。(出示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反复默读课文,然后进行自主探究,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来,形成自己初步的探究成果。

  【设计理念】多学少教。打破教与学的.界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经历备课的过程。课堂不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课堂展示的成果如何,关键还在于这之前的自主探究的结果。学文千法,朗读为本。读,是深入文本的蹊径。“余音绕梁”的吟读成诵和“一叶知秋”的推敲品味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轴线。

  三、展示

  1.合作学习,形成成果。

  先进行小组展示。对相同的问题感兴趣的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组内交流,每个学生都要在组内宣读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内互相评价,组长要对每一个组员的发言做好记录。然后组长把整理成文的发言记录在组内宣读,每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再共同进行修改,最后形成小组内的“研究报告”。

  (说明: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话题,就把学生的思维框死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势必会影响他们对全文的关注,缩减他们的学习收获。)

  【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参与,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能紧张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最容易流于形式,老师一定要加强指导,并且参与进去——以一个共同探究者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在不左右学生思路的情况下予以适当的点拨。

  2.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我们先按照“小组汇报——师生评议”的程序全班展示。然后再进行最佳问题和最佳解答评选。

  (说明:但有可能学生看了参考资料,拿出的并不是自己的真正见解。找到这个组持这种见解的学生,我就对他说:“看来你同意这个见解,显然你认为它是正确的,谈谈你的看法,为什么它是正确的,不这样理解为什么不行?”)

  【设计理念】以学论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课堂就是老师搭台让学生唱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评价教学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最能有效地评价一堂课的实效。

  第二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流程

  一、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自由读:圈点勾画生字词,结合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再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

  读时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湖中 /人鸟声/俱绝。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提示: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字、生僻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二)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注意在翻译的过程中重点词语不能漏译: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学习翻译五字法。(大屏幕)

  提示: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

  (三)合作探究

  品雪景

  既然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 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读出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

  2.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

  3. 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断判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3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析人物

  天寒地冻之日却心怀雅兴,前往西湖赏雪景之人绝非常人,用文中一个字概括,哪个字?

  1. 痴在何处?请出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痴在行为

  痴在情感

  2. 作者已够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位痴人相见会是何种情形呢?

  齐读第二段(随作者惊喜---豪饮----伤离别的情感变化读)

  3. 不知有一点我们同学们注意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

  写作借鉴:

  1、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使文章语言简练生动。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拓展阅读 :描写雪景的诗文自古也很多,由本文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句吗?

  作业

  1、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