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稿
《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为明清小品文佳作。运笔凝练清新、绘景幽静深远、抒情苍凉深沉、意蕴高雅脱俗。全文一百五十九字,将湖心亭寒夜雪景恍惚迷离,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
《湖心亭看雪》导学稿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学习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衣( ) 雾凇( ) 沆( )砀( ) 打更( ) 铺毡( )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背诵)
师: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译读。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自读。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3、疏通文意。
①自读: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摩。
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
③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动词,客居)
鸟声俱绝(动词,消失) 强饮三大白(勉强)
④学生齐读课文。
(二)、疑读。
4、为什么作者在初更时分驾舟游西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上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头说“独往湖心亭”,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难,教师相机点拔、指导。
7、本文题目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的奇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问其姓氏”,“客”却末答姓氏,仅写其籍贯及来由,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读。
10、用“去字法”品精美语言。
①古人讲“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拖沓, “与”字啰嗦,不如“天、云、山、水”简洁,你们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把“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概括张岱形象,体现在哪里?具体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什么言外之意。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____ 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是如何融情于景于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背读。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熟读以达到背诵。
结束语: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5.给下列字词注音。
毳衣( ) 雾凇( ) 沆( )砀( ) 打更( ) 铺毡( )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
③客此 ( ) ④及下船 ( )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更有此人( )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拓展阅读:《湖心亭看雪》反思
本堂课主抓关键词“痴”,以朗读贯穿课堂,同时引用史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导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图”为例,引发学生对雪的感悟,说到对古诗的记忆,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从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关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带着“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这个问题听完视频朗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紧接着又用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课的核心词语——“痴”。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痴”是痴呆、傻子的意思,张岱肯定是不会作此解释的,从而就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
接着一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很多学生都找到了“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句,我顺势一问,下雪天去外面看雪,这样的举动是痴的吗?是傻的吗?学生都笑了,此时,他们领悟过来,是在“大雪三日”的情况之下,“湖中人鸟声俱绝”,夜晚还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加上如此条件,才是“痴行”,同时这个“独”字又体现出了作者的“孤独、孤傲”。
二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写景句,其一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能否去掉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尽管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茫茫雪景,不过,他们发挥想象,能够领悟到万物融为一体的苍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也用了一个对比体味对于量词的运用,分别改为“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在笑声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借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的艺术效果。
三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这个特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词语来理解作者。当然这个“金陵人”的发现也是破费工夫的。请学生把目光锁定到酒后话别这句话,问他们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大家都沉默不语,这时,我换一种方式——如果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顺德人,行吗?学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问的地方,也把视线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让学生说说金陵的历史地位,以及见解张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张岱的故国之思了。再联系《红楼梦》中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至此,学生较容易理解作者所说的“痴”了。
本堂课在上课前花了长时间备课,上完课,自己觉得比较舒畅,学生也跟着老师的节奏,用一课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像类似比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没有任何一堂语文课是完满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先让学生感知再让学生去总结,这样的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定义给学生讲的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ppt2023-08-04 20:17:53
关于《化石吟》的评课稿2023-08-03 01:35:34
关于《化石吟》的素材2023-08-03 04:06:38
八年级湖心亭看雪ppt2023-08-04 20:17:53
关于《化石吟》的评课稿2023-08-03 01:35:34
关于《化石吟》的素材2023-08-03 04:06:38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