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湖心亭看雪创作背景

更新时间:2023-08-14 10:14:06 来源:高考在线

  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背景的补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8课,选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课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教师和学生们在备课和预习过程中,对文中作者写的游湖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以及雪景的叙述和描写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文中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怀念的那句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深感疑惑与不解,似乎是飞来一笔,有牵强附会之嫌。教师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学生也是一头雾水。课文明明写着作者游览湖心亭的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即公元1632年,也就是说,作者游览湖心亭时,明王朝还是存在的(明朝灭亡时间为公元1644年),既然大明王朝还存在,为什么要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国明朝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吗?

  查阅教科书课文下注释,除选自《陶庵梦忆》及作者简介之外,再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翻阅语文版教学参考书,仅在有关资料“作者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说明:“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浙江人。清兵南下,入山著书。作品多写山水景物,部分作品表现出明亡之后的怀旧感伤情绪。”(节选)这段文字也未说明《湖心亭看雪》是何时所作,是否归为张岱怀旧作品之列,因此也就无法解释我们刚才提出的疑问。

  笔者好奇,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明白了其中原委。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由此,我们前面提出的疑问便可以迎刃而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意图也就很清楚了。作者张岱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他刻意突出湖中人的身份“金陵人”,主要是表达作者对明朝兴盛繁荣时期的怀念与追思。

  文章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如果教材编者在编辑过程中,未能在关节的地方作恰当的处理,将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