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06 14:42:45 来源:高考在线

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强、痴”等字。

  2、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2、结合对背景的了解和对作者的理解,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蕴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

  3、 “批文入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教学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预习课文。要求扫除字词障碍,会翻译这篇短文,并且着重强调要去了解作者,体味作者。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苏杭,你们肯定会想到西湖,我们在座的同学几乎都没去过西湖,没有亲眼目睹过西湖的美景,我们从描写西湖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知道了晴天雨天西湖有着不同的景致,西湖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2分钟)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3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板有眼。(抽生读,大家讨论,哪些地方应读得快些,哪些地方应读得慢些?)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味道,读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读出充满雄心壮志的豪迈;读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要读出忧国忧民的沉痛。那么,读本文呢,应该读出一种什么味道呢?(生读,师评)

  读本文应是一种什么味道呢?文中能发现这一个字。——“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傻,笨,举止异常。痴字拆开来,外面是病,里面是知,了解事物到了病的程度,足见其痴迷。)

  四、找“痴行”

  谁痴?(张岱)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个痴人呢?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分析此句)

  时间:“是日更定 ” 大雪后三日晚上八点,(更定或可理解为拂晓)

  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

  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痴,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人鸟声俱绝。”哪个词用得好?—— 绝?消失,此句中的“声”字能否换成“影”字?为什么?(不能,从听觉上着眼,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地不敢做声的森然寒意。)

  想到了哪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篱翁,独钓寒江雪。张岱的这份“独”和柳宗元的这份“独”是否一样?——张岱的 “独”是独自一人去看雪,柳宗元的“独”是贬官时心情的孤独。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舟子。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在却犹如不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清高孤傲。

  五、品“痴景”

  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希望能读出雪景的意境。(生齐读)

  男生读前句,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雪景?——苍茫、浩大、迷蒙一片、混茫难辨等。

  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这种意境来?——读好“上下一白”的“一”。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女生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味?——轻柔点、渺小的味道,尤其是量词要读好。

  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

  (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不要改。——更好地表现了朦胧。—— 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景物的渺小。

  追问: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把人、物置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这里是在写景,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那怪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张岱如此痴情的雪景,他应该用很多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这种痴情呀,可他偏偏只用了42个字,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

  (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张岱没有用修辞手法,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白描。

  (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超凡脱俗、痴迷山水等。

  你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我们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

  (屏显: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经历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张岱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再追求繁华靡丽,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他不再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天人合一。

  这么情景交融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学们让我们背起来吧!

  六、议“痴心”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

  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

  师读:“见余,大喜曰” 让学生朗读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读出欣喜和激动,你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    的人”间加上词语。——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生讨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不是满心欢喜 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字做 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对于这两个人,张岱也只是随口问了几句,并为作深入交谈,便匆匆逃脱。

  ——也是满心欢喜 在这冰天雪地夜深人静之时,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怎能不心中大喜呢?明写金陵人的大喜,实写自己的惊喜;本不会喝酒,但是此情此景却尽力喝下三大杯,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临别之际才问及友人姓氏,可见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间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至于身份第位等世俗问题并不在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也真实的体现了作者又喜而悲的情绪变化,有缘相逢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难以再见,怎能不让遗憾呢?

  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注释一。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庭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往事。

  (屏显: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陶庵梦忆〉自序》)

  是什么让张岱无法大喜?——思念故国的愁绪。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请默读全文,试着寻找作者表达对已逝明朝留恋的词、句。——崇祯五年十二月

  这是什么纪年?——明。文章写于明亡后清朝时。

  (屏显:实际上,张岱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

  张岱就是这样痴迷于他的故国。这样看来,张岱到湖心亭仅仅是为了看雪吗?(生议)他是想去寻找什么?一个什么?——梦。

  七、小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痴心”,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____________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好个孤独的张岱。好个清高的张岱。好个痴人张岱。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

  八、配乐朗读,读出情味。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读着文字,走进西湖雪景,走进张岱。

  结束语:

  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湖心亭看雪》一定还有更多的滋味,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