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篇一: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5.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典型例题: 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三)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篇二: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本文是作者在明朝灭亡后怀恋故国往事所做的山水小品文。文章起笔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及天气状况,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情趣;随后具体描述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绮丽的风光图画,叙述一段知己天涯相遇的传奇故事,进一步突出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傲自赏之情调,透露出人生知己难再逢的惆怅之意;最后借用舟子的话作结,再次自我欣赏,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全文语言精练,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较好的表达了主题。
2、注音:更定(gēng) 拥毳衣炉火(cuì)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喃喃(nán) 莫说相公痴(chī)
3、解词:余住西湖(第一人称代词“我”)是日更定(这)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上下一白(全)焉得更有此人(焉,哪能。更,还。)客此(在此地客居)
(二)学法导引1、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写景使用白描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淡淡的哀愁。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段历史,更好地把握主题。
3、与《观潮》作比较阅读,体会白描与工笔勾勒(细描)的区别。
(三)审美欣赏
奇景与雅趣和谐统一的`意境美
江南少雪,西湖当不例外,然西湖竟大雪三日,当为奇事,人多蛰居,为我出游,不随波逐流之高洁情怀显露无遗。因此,我也得以观赏雪后西湖之奇景:天、云、山、水相接,迷茫一篇,白雪皑皑,点缀以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子一芥,人三两粒,则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而在物我两忘的奇景中又结识知己,其喜悦之情,雅致知趣,溢难以言表,只能用心灵去默默感受,这样的奇景及雅趣与作者张岱在明朝灭亡后消极避世,专心从事著述的心境相合,作者借回忆旧日往事所现之景,表达清高自赏的感情与淡淡的哀愁,可谓“身与事接而境生,物与人接而情生。”
(四)重难点突破
1、【重难点语句】
⑴、文章写于明朝灭亡后,却用明代的纪年,有何深意?
〖解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联系作者生平思想可以看出答案。
〖参考答案〗 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明代始终没有灭亡,不忘故国之情永在。
⑵、文章开头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后又写到“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这样写从情节上看有什么作用?
〖解析〗 “独”字与后文出现的几个人看起来是矛盾的,实则是作者故意为之,一方面作者颇为自高,在他看来舟子虽然存在犹如不在,而下文亭中遇知音出人意料,正是情节设置的需要。
〖参考答案〗 开头用“独”字一方面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一面,更是在有意铺垫,为下文湖心亭上有知音蓄势,使文章波澜顿现。
2、【重点难点分析】
⑴、写湖心亭景色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透出了由湖心亭观雪之壮观景色,“两三粒”映出了天地之浩瀚。
⑵、点明主旨的句子: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叙事是行文的线索,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着重记述赏雪的具体经过,突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在看雪过程中,抓住景物──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文章叙事重在抒情,选择三天大雪后、人迹鸟声俱绝时、肃杀冷寂气氛中赏雪,作者的心态与情趣可见一斑;写景从人的感受入手,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清、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疑难解析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词类活用:
⑴ 客:名词用作动词,指客居。例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⑵ 芥:名词,小草;在文中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例句:与余舟一芥。
典型例题: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能力提高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湖心亭看雪中心主旨2023-08-08 18:49:11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2023-08-13 17:34:14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2023-08-07 15:14:00
湖心亭看雪中心主旨2023-08-08 18:49:11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2023-08-13 17:34:14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2023-08-07 15:14:00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