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01 09:41:05 来源:高考在线

《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

  导语:《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1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明代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

  前未曾出仕,明亡后曾参加抗清义军。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背景简介

  张岱是继“公安三袁”之后的散文作家,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与境,意趣深远。他的散文小品短小隽(juàn)永,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古今异义

  1.拿:古义:划动。例句;余拿一小舟。

  今义:拿。

  2.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

  今义:勉强。

  我们的发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游记写作—写景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课后习题解答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湖心亭看雪教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文白互译的方法。

  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

  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有较好的预习自学能力,大部分同学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文言文感知能力。只是要让14岁左右的小孩子,能感悟到作者张岱的情怀,就需要很好的深入浅出的引入和引导讲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学习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习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或者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 都会因为心情的不同选择到不同的地方去欣赏景物。但是不同心情的人面对相同的景物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正所谓“景由心生”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小品《湖心亭看雪》,就很好地体现了后面这种情况:同样是夜色中赏雪,因为主人公不同的心情而有着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学习,跟随作者感受他独特的赏雪体验,去体会他不一样的心情吧!

  一、订读音,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初步感受文章。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辨词义,扫除词语理解障碍

  一: 一小舟 上下一白

  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白: 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v

  更: 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