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读《金刚经》偶得

更新时间:2023-08-05 09:52:51 来源:高考在线

  《金刚经》为什么说,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中,每天用三条恒河沙子数那么多的身命布施,或于无量阿僧祗劫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或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聚持用布施,其福德皆无不如听闻读诵演说《金刚经》?为什么说诵持《金刚经》仅仅一四句偈,其福德就超过前者百倍、百千万亿倍、乃至一切不能比拟的倍数?

  这是《金刚经》在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吗?非也!这是毫不夸张的真实语、不诳语!为什么呢?答案仍在《金刚经》中:“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这就是说,如果认为福德是实有其性的,而著相修行,那福德就落于多少相对的二元对立之中,纵多有限,终归梦幻;若能了知福德即非福德性,福德本无,万法本空(自然包括一切因缘及空亦空),如赵州茶、云门饼、老僧鼻孔、狗子佛性,一般皆无,而修善法,所谓善法,亦非善法,那福德之“多”,就超越了多少相对的二元对立,成为绝对的“多”,不可思议,无量无边无穷大的“多”。绝对的“多”与相对的多相比,结果如何呢!结果是超绝了一切夸张和比较:前者永远是后者的无穷倍,两者无法相比例,是真正的无比。

  这就是“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的道理。所以佛法称为“法力无边”、“无量福田”没有丝毫的夸张。而无量福田、无量光寿、无上遍正觉、真如、自性、如来藏、毕竟空、缘起性空、无、法身、般若、涅槃等等,指的是一回事,即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一切具足,是个绝对的无穷大的大福德藏、大功德藏、大能量藏、大法力藏、大神通藏、大智慧藏、大解脱大自在大极乐藏,《金刚经》揭示了这一真理,受持读诵《金刚经》,当然必定会感得此自性之果,这是因果律之必然。所以《金刚经》说:“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云何名自力

  禅宗特强调自力,那么云何名自力?依《金刚经》义,就是“如来说自力者,即非自力,是名自力”。可见这个“自力”,并非世情俗见习以为常、以讹传讹的与“他力”、“佛力”相对待的一己之力、个人之力,而是超绝自他生佛相对待的自性自觉之力。这是绝对之力,生佛不二之力。

  强调“自力”修行,也决非世情俗见所讹传的就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恰恰相反,强调“自力”,因为最符合十方三世诸佛本怀,最相应于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本来面目,故而得到的加持力是最大的、无可比拟的,是一切世俗情见所执著之自他相对、我法纷然的所谓“他力加持”、“佛力加持”所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的道理,与《金刚经》所说福德大小多寡之理是一致的。而诸佛如来称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也正因他们是宇宙人生真理的化身、法的化身,他们又怎么会不加持禅门正见弟子呢? 得不到加持的只怕是那些执著世情俗见的人,以与真理不相应故。对于打着佛法旗号而大肆兜售“西北酆都”之恶法(柏林寺格应大师偈:“……众人们,齐抄近, 西北酆都往里进。光明大道无人走,遍地小道人抄近。”见《禅》1999年第三期《格应大师》),倒垃圾、泼脏水、下蛊毒者,诸佛如来必以加持力打扫灭除之,普贤菩萨行愿曰:“欲行恶法,皆悉不成!”

  《金刚经》云:“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外,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这是世尊反复强调如来大力加持并授记于诵持者,何况悦乐佛心、自力参究的禅门弟子呢。

  云何名次第

  修行悟道,有无次第?依《金刚经》义,应当说:“若次第实有者,如来不说次第,以次第无故,如来说名为次第。次第者,即非次第,是名次第。”

  譬如射击训练,有哪个教练会教运动员从一环打起,打不中一环不许打二环,打不中二环莫想打三环,四五六七、八九十环,亦复如是,前环不中,甭打后环?天下有这种花丽狐哨、瞎耽误功夫的教练么?不难想见,所有的教练都是从一开始就告诉运动员说:“射击的目标是十环,切莫退而求次!必须从一开始就瞄准十环,心、身、手、眼,必须念念与十环相应,这样的一朝一日,你才能‘砰”的一声,亲身体验射中十环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学佛参禅之道也是如此,一地十地、初重牢关,无非是虚梦中阶梯,何曾实有?犹如一环十环,貌似射击之次第,实乃激发兴趣、检点功夫,虚设方便罢了。所以祖师们从来都是教人“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拓展阅读:如何运用《金刚经》于生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研究《金刚经》中佛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上面我已经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逐渐在心中占了重要地位,可是好多年来,我总觉得这个观念对人类没有好处。我的疑问是:如果大家都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妄不真,没有永久性的存在和价值,那么人为什么要努力、要奋斗、要争取上进呢?不但生活变成了没有意义,而且人类也不会有进步。

  真如本性的显现

  那天,我突然发现,我的问题不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的问题是没有将接下去佛说的两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连起来一同思维或观想。因此,我一直将重心放在“虚妄”、“不真实”、空无所有的“空”上,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我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个性发生了矛盾冲突。

  这次的突破,不但明白必须将此四句连在一起,不能断章取义,而且在理论上统一了“虚妄”和“真实”的矛盾。

  为使各位更容易明白我的思路,我想先讲一讲我对了解“则见如来”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关键。而后谈一谈这次突破前与突破后思想上的区别。

  各位,要真真得到佛法的受用,一定要您自己亲身体悟,所以闻了要思,思了要修,我今天贡献给各位的,只能说是一个引子。

  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听人讲,如来即是佛,是佛的一种名号。所以初读《金刚经》的时候,我把“则见如来”解释成“就看见佛了”。后来看大德们的注解及懂得一些梵文之后,方才晓得这种解释并不确当。

  “如来”是印度梵文 tathagata 的中文译名。tatha 是清净不动的本性。中国古代的译经大德找不出一个中国字可以完全和tatha的意义相同,很善巧的选用了一个“如”字,所以这清净不动本性也叫真如。agata 是来去的来。所以,“如来”的意义是说佛从清净不动的真如本性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功德,将这名词用来代表佛的性德,所以也可以用这个名词来称呼佛。

  这样一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则见如来”并不是用肉眼看见佛,而是显现清净不动的真如本性。所以,这个“则见如来”的“见”字,读作“现”,其意义也是显现的现。

  什么叫做清净不动呢?《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是清净不动的描写。换句话说,在清净不动的本性中,没有相对比较或对待的观念。

  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觉到的一切相对比较的物质和观念,都是虚妄的;但如果我们了悟了这一切都是虚妄,不加执着,我们的清净不动的真如本性,即时显现;这清净不动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恒久长在的,如果用人的言语来表达,它是真实的。所以,这四句要一气呵成。

  有了理论上的建立,各位就不难看出我在突破前和突破后的区别。

  虚妄、真实都是假名

  简单的讲,在突破前我心中是充满着虚妄和真实的矛盾,突破后,是虚妄与真实的统一。

  在突破前,虚妄和真实是对立的。是虚妄即非真实,是真实即非虚妄。在突破后,了解“虚妄”“真实”都是人定的名词。虚妄即是真实,因为万法(虚妄)都是本性(真实)的显现;真实即是虚妄,因为自性(真实)能生万法(虚妄)。

  在突破前,以“我”为中心,以“希望”为心的形态。如果我生病,我有不如意事,我不欢喜这些,我的心就希望这些都是虚妄;如果我得意,我满意,我欢喜这些,我的心就产生贪恋,而希望这些都是真实。

  在突破后,仍以“我”为中心。如果我生病,我有不如意事,我不欢喜这些,我明白这些都是我清净不动的本性中显现出来的因因果果,所以都是真实的,我一切承当。在佛法的术语中,就叫忍辱。如果我得意、我满意,我欢喜这些,我明白这一切也都是我清净不动的本性中显现出来的因因果果,它们是不真实的,虚妄的,我不再贪恋。在佛法的术语中,就叫持戒。

  我不再烦心这是虚妄呢?还是真实呢?我只依照佛在《金刚经》中所说的“如所教住”。住什么“所教”呢?“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应无所住”在佛法的术语中,就是智慧或般若,“行于布施”即是修福。

  各位,我这第二次的突破,还只能说是在理论上的深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还在尝试中,自知所差尚远,也不及前半篇向各位介绍的转变习气来得切实可行。总之,我和各位一样,虽都已经上了渡生死大海的船,但还在学习如何划船,还在摸索方向。几次的突破,只能说方向正确了一些,划船的技术纯熟了一些,但尚待努力精进,还希望各位多多给我指导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