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金刚经》与心灵世界

更新时间:2023-08-16 04:23:16 来源:高考在线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一共有四个层次: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

  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

  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如果我们的心理环境或精神环境常常困扰我们,心灵就不健康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心灵环境,变得有智慧、清净、自在,就必须从人心的净化做起。

  (二)发菩提心

  人心的净化,必须放下自私自利,确信利人便是利己,故当如《金刚经》所鼓励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这是《金刚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发成佛的无上菩提心。

  要发成佛的心,必须先学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精神就是「以利他为利己」,菩萨发愿并不是急着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众生。诸位一定听过地藏菩萨发的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就是菩萨精神,是以利益众生来利益自己,也就是不为自私自利,只为利他。这种观念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永远的`人间社会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为私利,而致力于利他,这世界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纷争了。

  利他行,并不等于做滥好人。必须智慧与慈悲兼顾,方能使我们的世界真正的净化。

  (三)保护初发心

  发了无上菩提心,应当知道如何时时保护此一「初发心」,是故《金刚经》说:「云何应住?」

  这个「住」和前面的「住」不同。前面提过的「住」是「在乎」,这里的「住」是不要离开、不要退心、不要忘掉。要住于无上菩提心,不要忘记自己最初所发成佛的愿心。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忘记自己是一个发愿成佛的人,如果能够这样,便能时时以利他为利己。

  (四)降伏烦恼心

  住于无上菩提心者,必须知道如何处理心猿意马的虚妄烦恼心。《金刚经》说:「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们心猿意马的烦恼心、妄想心、自我执着心平伏下来、化解开来呢?这就是《金刚经》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拓展阅读:金刚经经典句子

  1、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3、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4、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5、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8、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9、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10、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2、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1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4、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5、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1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7、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18、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19、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2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1、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2、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23、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4、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5、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26、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28、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