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安排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金刚经》,我草拟了一个题目,叫“《金刚经》的信解行证”。上午我们大家一起诵《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有六百卷,我们把它印成了三百册,每一册有两卷,我们每个人诵两卷,每三百人就诵了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这是常住的一个极其善巧的安排,也是大家的福德因缘,让我们半天就诵了好几部《大般若经》。
佛陀来到我们人间,建立佛法,佛法的特殊价值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是佛法与任何的思想、文化、宗教、各种修行传统都不一样的,唯有佛法独有。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说《般若经》有多长时间呢?一般说有二十多年,也就是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讲般若,《般若经》结集在一起有六百卷之多,就是我们上午诵的《大般若经》。这是就经典的具体分类来说,但广义来说,一切佛法皆以般若,那么佛说的大乘小乘经律论三藏一切都是在宣说般若。这是般若的价值。佛法是我们一切传统当中最宝贵的,般若又是佛法的核心,那么以六百卷《大般若经》作为般若经典的结集,一切分部流通的《般若经》都是《大般若经》中的一部分,单独翻译来传播的。《金刚经》是其中的一部,在第九会叫《能断金刚分》,我相信上午我们一定有人读到了这一卷经。
因为在我们这三百册中其中有一册就是《金刚经》,只不过这部《大般若经》是玄奘大师重新翻译的,与我们读的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流通最广的《金刚经》虽是一个,但是翻译风格不同。《大般若经》的第九会《能断金刚分》是玄奘大师翻译的,非常朴实,没有经过语言的加工,有它特殊的价值。如果说《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心脏、精要,精华中的精华,那么《金刚经》在般若类经典中、在六百卷《大般若经》中就属于那种钻石级的般若。也就是说,在一切般若经典中,《金刚经》是最宝贵的、最精要的,最精致的、最锐利的。所以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来命名。玄奘大师翻译的《能断金刚分》中是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比喻《金刚经》的智慧能够摧灭一切无明、分别和烦恼,却不被一切邪见所损伤,这是金刚的本意,是不可坏的。为什么用钻石来比喻呢?钻石是一切珠宝中最贵的、最稀有的,它最明亮,结构最严谨,切割能力最强,这可以比喻《金刚经》的价值,以及它在六百卷《大般若经》中有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
在《金刚经》第十五分“持经功德分”中,佛陀如何来讲《金刚经》的重要性呢?佛陀对须菩提讲:“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一部《金刚经》就涵盖了一切佛法,是最殊胜的,是大乘当中的大乘——最上乘。如果有人修持《金刚经》就是修持一切佛法,即是荷担如来家业。《金刚经》中还讲,佛讲“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也就是说一切佛都是实践了《金刚经》的智慧才成了佛,佛说的一切法都以《金刚经》诠释的智慧为体性,为源头,所以持《金刚经》即是持一切佛法,即是持佛心。我们大家生在末法时期,不能亲见佛陀,但是我相信,我们各位当中肯定有人在佛陀住世时期就是佛的弟子,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这是极有可能的,不然这个时代怎么能有机会听到《金刚经》呢?所以即便是我们现在,依然可以见佛,怎么见佛呢?《金刚经》中讲:“此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金刚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的地方,或者有佛的上首大弟子所在的地方。我们想见佛,就把《金刚经》打开阅读,想见佛的上首弟子就把《金刚经》打开,这是《金刚经》的价值。经文中反复赞颂、反复地比喻来说明《金刚经》的价值。
这样的经文很多——布施恒沙珍宝、布施恒沙生命,不及受持《金刚经》一四句偈功德……也就是说我们布施,比如布施一块钻石,这是很了不起的功德,但是即便我们布施了遍满恒河沙数世界那么多的七宝,或者进一步说把我们无数的生命都布施,这样的功德都不及受持《金刚经》中的哪怕几句经文,多宝贵啊!所以说《金刚经》的价值、《金刚经》的可贵,是没办法用我们人间的语言和思维去宣说,去理解的。佛陀在《金刚经》中也说,受持《金刚经》的功德要准确宣说的话,没有人受得了,大家会发疯。所以要想理解我们现在修《金刚经》有多大意义,要想准确理解这一点,只有某一天我们成佛以后才能理解:哦,原来这个意义是这么大。所以我们应该对《金刚经》建立无条件的信心。用一句话概括《金刚经》的价值,整部《金刚经》讲的就是成佛的核心秘密,把《金刚经》读懂了,你就知道怎么成佛,如果你能做到了,那么你就是佛。这就是《金刚经》的价值。
我们如何来准确地理解《金刚经》?《金刚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整部《金刚经》就是讲:发菩提心,空一切相。这是《金刚经》的智慧。全经以须菩提尊者在祇树给孤独园用完斋以后向佛陀请教发菩提心的人如何来修行,如何来降伏烦恼,如何来安身立命——请教这个问题。佛陀就循循善诱地和他一问一答,贯穿全经的始终,把成佛的秘密昭示无遗。那么,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发起这样的志愿,要成佛,要圆满觉悟我们本有的佛性的智慧,要利益无边的众生,断除我们无尽的烦恼,然后修学无限的法门,成就无上的佛果。这是菩提心的内涵。但是我们知道,众生无边很难度啊,一个也难度啊,烦恼很多啊,今天发了心,明天又生了烦恼,跟人吵架,学一个法门学了几十年还学不明白,这无量法门怎么学呀?修了很多年了,五戒还持不好,这个佛怎么成啊……我相信很多学佛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烦恼。我们现在如此,佛陀时期亦复如是。
所以大多数的学人并不发愿行菩萨道成佛,而是发愿尽快地证我空,了生死,证涅槃。这是在佛陀时期大多数人都是发成阿罗汉的心。这也是南传地区传播的小乘佛法。须菩提呢,他是解空第一的阿罗汉,这时他观察佛陀的生活:还是佛陀殊胜啊,所以他不再满足于证阿罗汉,才发起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但是生死很苦啊,要度众生就要来到人间,不能像阿罗汉住在涅槃里面,享受涅槃的快乐。但是如何度众生呢?度众生中的烦恼如何了断呢?这对阿罗汉来说,是个问题。为什么呢?要来投生就要有身体,有身体就会有苦恼,就不能够受用涅槃的快乐,受用涅槃的快乐又不能够见到众生,不能利益众生,这是一个矛盾。
众生住在生死当中,阿罗汉圣者住在涅槃当中,这两者是分开的。所以阿罗汉有他的局限性。为什么阿罗汉不发菩提心?因为来人间很苦,他对苦非常了解,所以不愿意发这个心,愿意尽快证涅槃。但是众生需要度化,这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佛陀的境界是阿罗汉所不能达到的,他的十力、四无所畏,种种的功德妙用,这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是因为不愿意受人间的苦恼,所以阿罗汉们往往不愿意发菩提心。但是须菩提他的善根发动了,他决心度众生,但是如何在度众生当中也能够不受种种的苦恼,这是他面临的问题,他就以此问题来向佛陀请教。佛陀包罗万象,从很多方面来介绍发菩提心以后如何来破除种种虚妄幻相的束缚,能够在利益众生当中实证我法二空,所以《金刚经》讲:众生非实有,布施等六度法门也不可执取,亦非实有,乃至于众生所生活的世界以及组成世界的微尘也非实有,我们所修行的佛道乃至于所净化庄严的佛土亦非实有,乃至于我们发菩提心要成佛的这个心也非实有。概括地说就是所度众生、所修行的六度法门、能成之佛、能行之人皆非实有。所以《金刚经》里讲:“一切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切的我、人、众生、寿者、世界、国土、种种圣贤的妙果,不管是阿罗汉等小乘四果,还是大乘的菩萨果位等等皆是虚妄,才能够真正实证佛法的实相,也才能够称为菩萨,也才是菩萨应该发的心,也才是真正的行菩萨道的全体。
那么,认为有我、认为有众生,这样的发心只是熏修菩萨行而已,并不是真实的.大乘佛法,这是《金刚经》的意趣。所以,简而言之,一切形式、一切现象都不是实相,这一点要仔细体会。小乘的圣者们深观无常,知道我们的五蕴身心是生灭的,世界是生灭的,这生灭的世界和身心当中没有一个所谓的自我,所以能证我空,了生死,入涅槃,但是他们还认为这个世界、这个五蕴的幻身,乃至于佛法,乃至于修行佛法所获得的成就是真实的。所以在小乘的教法当中,以说一切有部最发达,他认为一切实有,只是没有我,这是小乘佛法教法的可贵之处和局限之处。那么大乘佛法则不是,“一切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依据《金刚经》的经文来体会一下,什么是一切有相呢?我们这个身心世界是一切有相吗?我们说有物质世界,有精神世界。
物质世界有日月星辰,种种的恒星行星啊,在无限的世界当中我们最了解的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在我们这个家园里面有种种奇妙的事物,种种的宝藏,有金刚石,有翡翠、玛瑙,但地球的可贵并不是因为地上有水有空气有珍宝,重要的是地球上有生命。我们所见到的生命当中,且不说佛陀所说的天上人间,就像《金刚经》所说的胎卵湿化种种生命,就以我们人所见的,在一切的生命当中,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当中,生命最可贵,而可贵的生命当中,以人身最难得,我们认为人身是最高级的生命,已经把地球搞得很厉害了。那么这个最高级的生命,事实上我们知道,作为普通的凡夫是苦多乐少的,甚至有的时候是很危险的,有时候危险到了比狼虫虎豹还要凶残。所以人身虽然可贵,但是很多人是错失了人身,误用了人身,甚至因为有人身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需要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慢慢地消化,这是极其可惜的。我们佛弟子认识到人身是宝,用它来修行,所以在人道中,圣贤是最可贵的。当然圣贤有佛法中的圣贤,也有世间外道的圣贤,比如说我们的孔子、老子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圣贤,祖师大德把他们评价为孔子是人乘的圣贤,老子是天乘的圣贤。在一切圣贤当中,以解脱了生死轮回的三乘圣贤为宝,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和佛,在三乘佛法圣贤当中,以菩萨为最尊贵,但在菩萨当中,以佛最圆满。所以佛是圣中之圣、天中之天,是菩萨当中最圆满的。是一切天人和菩萨的老师。佛陀他的存在,在我们人间有三十二相,在人间作为圣贤所拥有的身体特征,三十二个方面;在佛的净土,佛还能示现无尽庄严的、只有十地菩萨才能见得到的最尊贵的色身。但是《金刚经》中讲了,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我们看到没有,一切的现象当中,不管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唯有佛身最奇妙,最可贵,但是佛的存在,佛讲了三十二相即是非相,佛的具足功德的相好身也是假相,皆非实有。
法身不在其中,真理不在其中,不要迷于形式,不要迷于佛身。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世间的财色名利统统都没有价值。说到这里,佛陀用了一首偈子来讲,因为《金刚经》讲的是成佛的秘密,佛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只要在形式当中求,不管是佛身还是佛说的法,语言,他的美好的迦陵频伽声,如果以此在其中去找佛法,那是找错了方向。永远不能够见佛,永远不能够开智慧。那么我们说如何见佛?如何开智慧?难道是离开佛的色身去找吗?或者离开形式,离开现象去寻找真理,去寻找解脱吗?这样可以吗?当然不可以。《金刚经》里也讲得很清楚,说如果有人认为诸佛不以具足相好身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人就犯了断见的过失,所以也不能离开具足相好之身,不能离开佛的色身去见佛的法身。同理,也不能离开生活,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不管其中是善法还是恶法,是美好的现象还是染污的现象,都不能离开这些现象去求解脱,去找涅槃,去找生命的真实。所以要见诸相非相,不能够离相去见如来,是要即相而离相。阿罗汉在此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要离开这个五蕴的身去证涅槃,所以不来三界啊,因为要来三界就要有五蕴身啊。可是对于大乘菩萨来说,他可以照样跟众生一样,同生同死,有种种的身相,甚至还不仅仅以人身,还可以动物的身、饿鬼的身——我们说面然大士就是观音菩萨示现为鬼王,地藏菩萨在地狱当中可以有种种的示现。
佛陀在他的本生故事当中讲到它多次以动物的身份来结众生缘,来利益众生。这就是菩萨的境界。因为“一切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不需要离开假相去证明实相。我们众生所犯的错误是什么呢?我们众生所犯的错误是认为假相当中有真实。到现在为止,科学家还在寻找这个世界的真理,微观世界已经到了夸克甚至更细,还要去找那个最基本的组成。未来的实践将会证明,那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永远找不到那个最真实的存在,如果那个最小的微尘有大小就可以被切割;如果没有大小,那就是虚空,虚空不能合成有形有相的微尘世界。这永远是一个矛盾。苦海无边,可是我们的物理学家们现在还没有回头。《金刚经》能给一切人提供出路,所以以后你们要见到物理学家,要建议他们好好地读《金刚经》。读《金刚经》,就有机会见到世界的规律。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金刚经的解释2023-08-04 04:35:38
《金刚经》心相、现象的转化2023-08-07 12:11:46
张九龄与六祖慧能的故事2023-08-10 19:01:04
金刚经的解释2023-08-04 04:35:38
《金刚经》心相、现象的转化2023-08-07 12:11:46
张九龄与六祖慧能的故事2023-08-10 19:01:0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